开国大将粟裕,在回忆录中为何没写淮海战役?妻子楚青:他不想谈

追梦的年 2025-01-31 23:58:34

粟裕是新中国的开国大将之首,战争年代曾立下赫赫功劳,许多经典战例一直到现在还被人津津乐道。不过,建国以后他的仕途不是那么顺利,自1958年还离开了军队一线,很长一段时间都没出现在大众视野里。

因为这次遭遇,粟裕变得很谨慎,对于自己的战争往事也很少提及,还是到1976年才开始撰写回忆录。

他晚年自己努力完成了近40万字的《粟裕战争回忆录》,其中包括黄桥、苏中、宿北、莱芜、孟良崮等重大战役,但奇怪的是却少了最重要的淮海战役。

多亏妻子楚青留心,时常特意询问,留下了很多宝贵口述内容,后在1989年单独整理出了一篇《粟裕谈淮海战役》。此文很长一段时间也没能编入整体的回忆录中,还是2007年再版时才加入并继续单独列出。为何会有这样的情况呢?

一、粟裕在淮海战役中的贡献如何?

我们可以从官方发表的一些文献、资料中,看到粟裕在此战的特殊地位。首先,“淮海战役”这个概念首次提出人就是粟裕,济南硝烟尚未燃尽时,粟裕已致电军委:建议即进行淮海战役。

当然,他说的“淮海”规模较小,主要是力争歼灭淮海地区的突出部黄百韬兵团。11月6日,粟裕指挥华野向黄百韬兵团发起进攻,在交战的过程中,敌破绽被不断放大。

11月8日,张克侠、何基沣在贾汪地区起义,黄百韬兵团侧翼直接暴露,粟裕随即与参谋长张震联名向中央致电:将南线国民党军主力滞留在徐州及其周围逐步歼灭。

11月9日,粟裕再次向军委致电“实为歼敌之良机”,同日军委回电,决心跟徐州地区的国军主力进行战略决战,小淮海升级为大淮海。

从这些历史记录我们可以看出,粟裕是淮海战役极其重要的一个推动者,正因为他在其中起到的积极作用,战役规模才逐渐扩大、总前委才得以成立。

后来战役的三个阶段,打黄百韬兵团、打杜聿明集团都是华野独立完成,打黄维兵团,华野也出动了大量精锐增援。无论歼敌数量、自身伤亡、弹药消耗等,华野都超过中野。

据已公开的来往电报可知,其实淮海总前委大多数时间起到的是一个协调作用,华野这边的指挥基本是中央与粟裕直接交流。

毛主席警卫员李银桥后来回忆过,战役结束不久,主席询问他淮海战役谁的功劳最大?李银桥思考半晌回复是粟裕,主席笑着肯定:是啊,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呦。

此后的很多场合,主席也公开称赞过粟裕在淮海战役的贡献。既然有这么多记录可以证明,为何粟裕不愿回忆呢?

二、粟裕为何要回避淮海战役?

《粟裕战争回忆录》里记载篇幅最多的是三年游击战争,足足有12个章节,这是他认为最重要的时刻,深深影响到他的指挥风格。

此外黄桥战役、宿北战役、沙土集战役、豫东战役等都有述及,偏偏加快解放战争进程的淮海战役没有只言片语。

楚青后来透露,粟裕曾说过自己不写关于淮海战役的文章,也不读和淮海战役相关的书,甚至淮海战役的电影他都不会看。明明是此战胜利的重大功臣,为何还刻意回避呢?其实原因不外乎有三个:

一是不忍。淮海战役虽说我方获取了胜利,但解放军也付出了很大伤亡,作为有责任心的指挥官,粟裕每次回忆那么多年轻的生命在自己麾下逝去,内心也很痛苦。

无独有偶,刘伯承元帅晚年也不愿谈淮海战役,其子询问原因时,刘帅回答:

你问这个问题,我想到的是千百万的寡妇找我要丈夫,千百万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找我要孩子,你让我怎么说嘛,心里不安啊,我自己也根本就不愿意去想,就算电影我也不愿意看打仗。

他们并不是生来就爱打仗,只是为了革命、身处在那个位置不得不战。当国家焕发新生后,他们也有悲天悯人之心。

虽看起来有些矛盾,但人性有时就是如此。

二是低调。粟裕性格就是如此,曾经“二让司令”;华中与山东合并时,他做表率并要求华中干部都居于副职;主动向中央提议由陈毅、邓公来领导总前委......

他不喜突出个人贡献,淮海总前委中邓公、刘伯承、陈毅的地位都比粟裕高。刘帅的态度就是不愿讲,陈老总也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两位“老领导”都不居功,不以此为荣,低调的粟裕自然不可能沾沾自喜。

三是舆论。当年社会上对淮海战役的争论很多,一些还传到了粟裕的耳朵里,对他撰写回忆录造成了一定影响。

《淮海战役史》编录人员石征先就说过一件往事,他曾经和傅继俊等人为整理淮海战役的史料特意去采访粟裕。

最初约定好采访20分钟,前面10来分钟都是石征先在说自己对淮海战役的认识,很多内容都跟当时宣传主流的淮海作战主力不一样。粟裕听到这些话表面不动声色,内心非常激动。

石征先讲完后恭敬道“请首长指示”,粟裕却没提对不对,而是回道:原先的时间限制作废,我给你4个小时,中饭你也在这里吃。

顿了顿粟裕严肃地说: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我觉得这不仅是我个人的问题,还关系到正确理解毛泽东军事思想和正确总结华东解放战争的历史。

当时粟裕的秘书朱楹就在旁边,闻言连忙扯了扯粟裕的袖子,示意首长别说了,被一把打开。

随后粟裕从豫东战役开始,讲了歼灭敌人主力于江北的战略构想的由来,以及南线决战的提出和淮海战役整个发展过程。

石征先将这些内容都记录在了书中。不过从秘书扯袖子这个细微动作可以看出,当时社会上的宣传主流观点,跟粟裕所讲存在一定差距。

粟裕在写回忆录时也会担心这方面的因素。万一自己的言论被利用,引起了更大的争论,那会增加麻烦,所以干脆沉默或者模糊化。

好在粟裕的妻子楚青很有心,她知道此战对粟裕来说极其重要,因此每当粟裕跟她或者亲近之人说起淮海战役时,她都会将这些东西记录下来。

为了让内容更详尽真实,她还经常会主动问,终于有了能成文的基础。

1988年,楚青将粟裕留下的40万余字手稿整理成《粟裕战争回忆录》进行出版,但有关淮海战役的内容还继续修改整理了一年,取名《粟裕谈淮海战役》,单独发表在《党的文献》第6期上。

2009年,此文终于收录进了再版的《粟裕战争回忆录》,弥补最重要的一部分,不容易啊。

0 阅读:18
追梦的年

追梦的年

所谓合适,是指要碰上那个你能降得住又能降得住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