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年人身上,有许多传统的智慧。
例如,七十岁不去扫墓,八十岁不在外过夜;如果还没太晚就可以住下,等到鸡叫时再看看天。
我们不能认为古代的人非常迷信,认为某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以条条框框来限制老年人的行为和言论。
一旦我们步入七十岁,我们就会真正意识到自己已经进入老年的阶段。
有一句古老的谚语说:“人有三样东西不能赠送,送出后必定会遭到厄运。”
具体的“三不送”是什么呢?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地搞明白,并且严格执行,以免晚年过得惨淡。
01
夫妻不送葬,及时节哀。
七十岁以后,生离死别的事情是无法避免的。
无论夫妻有多么恩爱,最终还是会走向分别。一个人先离开,另一个人随后,这已成常态。
如果夫妻中的一方先行离世,那么另一方该如何优雅地送别呢?
古人认为,在家中进行一次告别仪式就足够了,无需前往送葬。
在送葬的途中,老人的悲伤无比,可能会引发精神失常、甚至哭泣至昏厥等情况。如果出现意外,便会给负责安葬的人带来困扰。
尤其是一些身体状况不佳的老年人,依靠拐杖却仍然去参加葬礼,这种生离死别的情景,实在是难以承受的。
其次,送葬本身就是子女表达孝心的方式。老人不应替子女做决定,以免影响他们的孝行。只需听从子女的安排即可。
第三点是尊重地方习惯。在许多地方,夫妻之间不应互相送葬,这被视为不吉利的行为。尽管没有明确的解释,但这种做法往往会给亲属带来心理上的负担,因此最好避免。
有一句话,称为“节哀顺变”。
已逝之人无法复生,而存活的人仍需继续生活。如果总是沉浸在悲伤之中,未来的日子就会受到影响,从而降低生活的质量。
有些老年人因心情低落而选择极端的方式结束生命,这种行为是非常不应当的。这样的举动不仅会给自己带来痛苦,也会让子女感到羞愧,跟着父母一同承受折磨。
老年人尽快走出失去伴侣的悲痛,既是对自然法则的尊重,也是在为子女减轻负担。老人的安稳生活和积极应对家庭变化,使得子女在工作和打工时更加安心。
当然,去为伴侣扫墓也不太合适。年纪大了,到了墓地,看到往事难免会引起一阵伤感;而且扫墓的路途可能较远,老人也不容易忍受颠簸。还是把这件事情交给后辈们去做吧。
02
兄妹不送钱,只是亲戚。
在年轻时,我们提到“扶弟魔”时,总是满脸愤恨。
一对夫妇努力工作赚取收入,最终却没能享受到这些成果,而是让妻子的兄弟们过上了好日子。
把所有的钱都交给了娘家,结果导致他们变得好吃懒做。无论如何,钱一旦转过去,就再也无法拿回。
相反,如果丈夫过于照顾自己的兄弟姐妹,结果耗尽了家庭的财产,这也是不妥的。
有句俗话说得很对:“父母去世后,兄弟姐妹就成了远亲。”
确实如此,许多兄弟姐妹在父母去世之前就开始争吵。家庭资产分配不公,谁在孝敬父母时花费更多,都是争论的根源。
当我们迈入七十岁,父母大概已经离世。接下来的日子里,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就像普通的亲戚一样。假如大家不在同一个城市,可能整年都不会相聚,彼此的陌生感也会愈发加深。
然而,有些兄弟姐妹依然会利用亲属关系,向你请求借款,或是直接向你索要钱财。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对每个人来说都变得充满挑战。那些在中年时期不积极追求生活、没有为退休做好规划的人,到了老年往往会显得“勉强维持、混日子”,这种状态让人感到十分悲惨。
你常常会对那些悲惨的兄弟姐妹感到怜悯,却忽视了他们曾经的冷漠、懒惰和缺乏远见。
由于顾及情面,一旦你把钱给出去,基本上就无法再要回来了。
令人心痛的是,当兄弟姐妹向你索要财物时,你的侄儿侄女却不会承认这笔账。
如果一个兄妹的单身兄弟去世了,那就没有什么好再讨论的了。
通常在礼节上,互相往来还算可以,通常是几百元的礼物;然而如果是帮助对方的生活,往往会涉及几千元。这并不能一概而论。
别再考虑什么血缘关系了,专心享受自己的生活吧。送钱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03
子孙不送房,养老根基。
一些老年人对房屋的布置有着自己明确的见解。
决定将房子转给哪个后代时,及时办理过户手续。本来希望,这个后代能因此帮助自己安享晚年。
实际上,依赖于房子来指望某人养老是相当艰难的。此外,没有继承到房子的后代,可能会因此感到不满,并以此为借口拒绝提供养老支持。
还有一种情况是,老人将房产赠与某位后代,而这位后代在准备结婚时,为了婚房的需要,竟然将老人赶了出去。这种行为确实让人感到失望。
人们常说:“再好的金窝银窝,也不如自己的小窝。”到了七十岁,不论房子大小,拥有自己的房子总是更好。如果和子女关系不佳,至少还有个地方可以“独处”。
即使老人的经济状况不佳,出售房产也能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变得更加体面。
房子可以被视为老人的一项重要资产,虽然可以选择不使用,但却绝不能缺少。
至于一百年以后,这座房子将归谁所有,老人可以提前做个交代,或者让子女自行决定。
04
七十岁过后,无论我们还能活多少年,都要保持清醒,心中要有长远的规划。
财富、住宅以及自我照顾,都是不可或缺的。
不要过于看重感情,以免陷入多情而遭遇无情的结果。
只要还能行走,就能依靠自己,假如真的不能走了,手头还有些积蓄,也不会太窘迫。
最终,祝愿全球的老年人身体健康,生活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