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章的前面,我想先花几笔说说我成长的这个地方。在绍兴南部的群山之间,矗立着一座千年小镇——王坛,古称东土乡。此处山水如画,气候宜人,民风淳朴。自古来就有“天下明德从舜始,中华首孝自王坛”的美誉,流传着不少令人心驰神往的传说。小镇,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现存保留最完整的,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的舜庙就在这里。这座古庙见证了王坛的沧桑岁月,也承载了小镇人民的信仰和骄傲。离小镇1.5公里之遥,有一个因坐落于一条长2000余米,高3米的坎上而得名坎上村。我很小时候就听父亲说,我们这个村地势高,大水来了淹不着。村内有众多台门院落,都各有其名,如:高岩头,时几头等等,大都记不得了。其中最里处的青道地,便是我成长的摇篮。青道地住着五户人家,除了对门伯伯一家,并排四户是同宗同族。房子朝西,我家居中,面积最大,三间房后还有一个很大的后院。记忆中的青道地空旷而宁静,地面是由各种形态的鹅卵石铺成,间或点缀着像太阳和向日葵的圆形图案。大人们常常在上面晒衣服,晒稻谷。我和小伙伴则常常在道地上玩“办家家、躲迷藏”的游戏。我家门前,左侧种着一棵梨树,右侧种着一棵白杨树。梨树在我的记忆中已很模糊,但对那棵白杨树印象颇深。它笔直挺拔,高过两层楼。我的祖父会在它旁边支一根竹竿晾衣服。依稀记得,道地西面和北面是一片大概高一米的坎头。西面的坎头用碎石堆砌,一头连着对门伯伯家,一头连着一排四间朝东小屋。小屋前面就是北面的坎头,是一条约莫长20米阔一米的长石板路,直达我家门口。北面的坎头旁也有一排四间朝西小屋,原来都是我家的,后来祖父母吵架,祖母一气之下把其中三间卖了。这八间小屋至今仍屹立原地,他们知道青道地人家所有的恩怨情仇,悲欢喜乐。两个坎头上面都是用毛刺围成的菜地,北面的菜地而今已成了一片竹林。西边的菜地上都造了房屋。从我家门口望去,两个坎头刚好呈一个直角。如果是过路人从南面看过来,恰好是一个完美的“U”字形。冬天的早上,太阳从东方缓缓升起,我们经常搬一把椅子坐石板路上,享受温暖的阳光。在道地上没有建造房屋前,经常有人从我家门口经过,去后面一口小池塘洗衣洗菜。我脑海里对青道地的画面仅限于此,它在我大概十岁左右已隐入岁月的长河,也没有留下一张照片,但名字还在,青道地人家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