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0岁失明,守着一部电话8年:3万条人命背后,是救赎,也是考验

小月浅话 2023-03-22 10:35:04

前不久,北京一位外卖小哥因情绪崩溃,欲跳桥轻生的新闻,看得人心碎。

跳桥前,他哽咽地说:“我活不下去了……现在,我已经被这个生活、家庭,一切的一切,搞得……”

正当他冲向桥边时,民警反应迅速,将其牢牢抱住。

试想,如果没有民警,一条生命可能已经离开我们。

而有一位盲人大叔,每天都在阻止这样的悲剧发生。

他叫李勇生,是一名自杀干预接线员。

他在10岁时失明,如今,却已拯救了上万条生命。

01

黑夜里的

盲人自杀干预员

凌晨一点过,接线室的电话“叮铃铃”响个不停。

电话那头,对方言辞激烈:

“我想自杀!我实在过不去了!”

原来,这位寻短见的男人,因为赌博,欠了一屁股债。

家人和他的关系近乎决裂。

走投无路的他,买了200片安眠药,放在酒里。

只欠一饮,他便将永远离开这个世界。

生死一线间,电话这头的李勇生,语气坚定地劝慰对方:

“请你一定相信我好吗?

我们一起面对,好吗?”

对方情绪仍然非常激动,李勇生开始“讨价还价”:

“我不要求你这一生不自杀,我只要求你今天晚上不去实施自杀。”

李勇生诚恳地提出,我们一起聊天,我陪你一起度过这个夜晚。

就这样,熬了个大夜,李勇生硬是将男子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一个多月后,对方再次来电。

但这一次,他想表达的是对李勇生的感激。

除了负债的中年男子,短短几年间,李勇生还接到过近3万个类似的求助电话。

求助者中有白领、单亲妈妈、失恋姑娘,还有抑郁的青少年群体。

每一次救助,都极度考验救助者的临机应变能力。

有一次,一个受情伤的女孩打来热线。

李勇生听到电话那头的车辆鸣笛声和呼啸的风声。

他凭经验判断,姑娘可能正站在马路或高架桥边。

正当姑娘准备跳桥自尽时,李勇生抓准时机地说:

“现在这个环境太吵了,我想听更多,你找个安静的地方好吗?找一个车辆少,能避风的地方,咱俩好好说一说。”

这是一场事关生死的“心理战”。

果然,半小时后,女孩走到了大桥旁的公交站。

又过了一小时,在李勇生耐心的引导和陪伴下,女孩终于放弃轻生的想法,回到了家。

凭着“我就不让你死”的劲儿,李勇生“劝生”了无数人。

他每天的工作堪比“007”。从下午5点,他要一直工作到第二天早上。

就在一个小小的斗室,靠一个电话热线,他隔空牵起求助者的手,穿过了茫茫黑夜。

但一个盲人,到底又是如何成为守在生死闸门前的自杀干预员的呢?

02

10岁失明

他从未放弃光明

李勇生小时候在农村长大。

天真无虑的童年,却在他10岁时彻底终结。

那一年,他在雪地玩耍时被绊倒,眼睛正好磕在一块地泵上。

鲜血瞬间染红雪地,他的世界堕入一片漆黑。

天寒路滑,去医院的路上又耽误了不少时间。

等到李勇生手术出院后,从亲戚那里传来闲话:

“挺好一孩子,这辈子废了。”

但失明的李勇生,仍在寻找他的光。

那时他酷爱听收音机。正是收音机里的电台节目,让他接触到了心理咨询。

众生皆苦,唯有自渡。

心理咨询给了李勇生自渡所需要的船筏。

有一次,他大着胆子拨通了节目热线。

对方是一名心理学专家,他给迷茫中的李勇生种下了一颗种子:

“你可以去做心理咨询师,这很适合你。”

1992年,李勇生怀着一腔孤勇来到天津。一开始,他只能靠做盲人推拿糊口。

后来,中国残联开办了针对残疾人的培训班,但一个城市只有两三个名额。

李勇生报了名,并被幸运地选中了。

没有辜负命运厚意的他,成为了全班第一个拿到结业证书的优秀学员。

此后,他更是发奋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

在学习心理学的路上,他下足血本,前后自费花了十多万元。

功夫不负有心人。

08年,他开办了自己的心理诊所。2015年,天津开办“希望热线”,他又成为首批志愿者。

“希望热线”的号码是“400-1619995”,谐音“要留、要救、救救我”。

热线在天津开通以来,几乎7x24小时,全年无休地运行着。

截至2022年,来电总量已高达39万通,其中还有5000余高危案例。

接听员的工作压力可想而知。

但李勇生却始终坚守在岗位上。

面对那些一年打上百次电话的“热线依赖者”,他也未曾丧失耐心。

他相信,只有通过真正的共情、尊重、真诚、理解,才可能让对方放弃轻生的念头。

李勇生还记得曾有一个13岁的男孩求助。

男孩在单亲家庭长大,他的父亲嗜酒、赌博,动不动还家暴他。

李勇生瞬间想到自己年纪相仿的孩子。

因为共情,所以拯救。

而在“劝生”的路上,李勇生并不寂寞。

03

30万人

温暖地铁女孩

最近,一位疲惫的女孩在地铁上随手发了条视频,配文“下辈子不来了”。

结果,评论区竟涌入了30多万条评论。

有人分享暖心的瞬间:

“今天下班被查身份证,警察给我身份证的时候说了句生日快乐,我哭了。”

也有在风雪中站岗的战士为她加油:

“我在站岗,别放弃,加油。”

还有一些身体带有残疾的网友,勇敢po出自己的照片,只为鼓励博主。

博主在看到这些暖心留言后,也极为感动,一扫颓丧,她说:

“......最后祝大家都能顽强地对抗这该死的生活,努力把它变成美好的生活。”

这也许是近期互联网上最暖心的“劝生贴”了。

30多万条留言背后,是30多万个勇敢生活的、具体的人。

他们因为善良,汇聚成了一股暖流,互相温暖了彼此。

而在另一些新闻中,也不乏一些极度冷漠的看客。

2018年,一位被班主任猥亵的女孩子,爬上百货大楼外的玻璃幕墙外。

她在生死之间,犹豫了4个多小时。

但可惜的是,最终她仍然选择了跳楼自尽。

让人心寒的是,围观的人当中,有人极尽刻薄:

“她怎么还不跳啊?”

“在那里犹豫什么?丢不丢人?快跳啊!”

甚至有人在朋友圈进行“死亡直播”,完全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

这些冷漠的看客,和救下数万条人命的胡勇生,以及留言区里的好心人,形成了太过鲜明的对比。

其实,自杀俨然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统计的城乡居民自杀死亡率计算,每100万人里,大概有100人会自杀。

乘以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自杀群体实在不容忽视。

而研究表明,轻生者自杀的念头,其波动非常大。

可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此时,正确的自杀干预就显得格外重要。

生死之间,“劝生”还是“劝死”,反映的是一个人内心的道德和良知。

益美君希望,面对轻生者,社会上有更多挺身而出“劝生”的凡人。

更希望我们永远不要做袖手旁观,乃至于煽风点火的冷漠看客!

出品|益美传媒

作者|小盹

0 阅读:75

小月浅话

简介:听我把生活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