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戚继光,世人皆知,抗倭名将、民族英雄等等,提到俞大猷,名气不戚继光小一些,可在当时,戚继光和俞大猷是齐名的,号称“俞龙戚虎”,麾下军队被称为“俞家军”。
俞大猷
俞大猷(1503~1579),字志辅,号虚江,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抗倭名将,军事家、武术家、诗人。
早期经历
俞大猷七世祖叫俞敏,安徽凤阳人,跟随朱元璋打天下,以开国功臣世袭泉州百户官。
俞大猷早期学习《易经》,学习用《易》推演出来的兵法。认为兵法术数从五起,犹如人体一样,虽有百万之众,但可以使他们协调一致、合为一人之用。
嘉靖十四年(1535年),俞大猷中武举人,被任命为千户,守御金门。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毛伯温用俞大猷为汀州、漳州守备,俞大猷驻扎武平,俞大猷曾多次击破海贼康老,俘斩三百余人,俞大猷官升署都指挥佥事,隶属广东都司。
征剿倭寇
浙东之战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占据宁波普陀,俞大猷率军前往讨伐,此战俞大猷战败,获罪,但朝廷仍让俞大猷继续攻打倭寇。不久之后,俞大猷在吴淞杀败倭寇,得以免罪。而后俞大猷又击败攻掠健跳所的倭寇。而俞大猷所领的兵力不足三百人,调集的各路兵马尚未到来,倭寇却有两万人的兵力,俞大猷寡不敌众,在金山被倭寇击败,等到永顺、保靖的援兵到来后,俞大猷出战,于王江泾大败倭寇,但功劳却归于赵文华、胡宗宪,俞大猷因金山之败被降职。
浙西之战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朝廷任命都督刘远为浙江总兵官,兼职管辖苏、松诸郡,治理倭患,但刘远却毫无作为,在朝中大臣的争取下,俞大猷得以代替刘远为浙江总兵官。不久之后,俞大猷击败西庵、沈庄及清水洼一带的倭寇,廷恢复俞大猷世袭的特权。同年俞大猷大破徐海倭寇,浙西的的倭寇被彻底平定,但宁波舟山的倭寇依据险要,难以攻克。俞大猷乘大雪天,四面攻击舟山倭寇,倭寇拼死作战,各路官军愈益争先,冲上去焚毁了敌人栅栏,倭寇死亡甚多,逃出来的也被歼灭,舟山倭寇被官军扫平。俞大猷以战功先后升任都督佥事、署都督同知。
兴华之战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朝廷以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官,并以谭纶为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前来支援,而都指挥欧阳深中了倭寇埋伏而死,倭寇占据平海卫。四月,戚继光率领浙江兵前来支援。戚继光到后,谭纶立刻筹备对倭寇的总攻,先在各海道上环立栅栏阻断倭寇归路,而后谭纶以刘显为左军,俞大猷为右军,谭纶自领中军,以戚继光为先锋,围攻平海卫,一举告破,斩首两千余级,俞大猷与戚继光等率兵追击,倭寇道路不通,又被斩杀三千多人。收复兴化后,因戚继光功劳最多,于是朝廷让戚继光代替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官。俞大猷调任南赣总兵官。
潮州战役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吴平造船几百艘,聚众一万多人,筑城造反,戚继光率军将吴平击败,吴平逃往南澳,不久之后,吴平攻掠福建,把总朱玑等战死。俞大猷率领水军,戚继光率领陆军,二人夹击南澳,大破吴平,吴平只身前往凤凰山。戚继光留守南澳,俞大猷部将汤克宽、李超前往攻打,但却遭遇失败,吴平抢夺民船逃到海上,俞大猷遭到巡按御史的弹劾,被免官。
去世
俞大猷的一生起起伏伏,经常被弹劾免官,或者被降职处罚,但俞大猷一直很坚韧,从不被打到,顽强的很,和戚继光一样,朝中有人为俞大猷说话,但作为名将,本身能力超强,再加上坚韧的性格,成就伟业。
万历七年(1579年),俞大猷连续上疏三次,请求告老还乡。不久病死。朝廷追赠赠左都督,谥武襄。
俞大猷负有奇节,以古代贤人豪士为自己的楷模。他用兵,先谋略而后征战,眼光远大,不贪近功。忠诚为国的精神老而弥笃,所到之处屡有大功。
峰光无限
武艺高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