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开始做外卖,而后官宣京东将逐步为京东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为兼职骑手提供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
同一天,美团也宣布将为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
按道理来讲,这应该也算是工作福利。不过,都是外卖平台做出的调整,是否有征集过外卖员的想法,那不好说。
还是觉得,企业做出一个决策,大多都会有个动机。为了盈利也好,为了和竞对争夺市场也好,亦或是被动做出调整……总得有理由推动吧。
而外卖行业,流动性也不小。
有人会把送外卖当做过渡,也有人会把此当做兼职。外卖争夺战怎么打呢?或许才刚刚开始。
1.网友们对“缴纳社保”的看法先说缴纳社保的问题,也是凭冲浪习惯,在小红书刷到了一条帖子:老实说,骑手们,你们想要社保吗?
然后,帖子火了,评论上千条,如下。
各种声音都有,支持的,反对的,从各个角度切入评论。
怎么改,都是没法讨好所有人的。最终缴不缴纳,想不想要,还是要看落到个人身上的利弊。
先前看到延迟退休时,我站在个人角度来看,是觉得可以的。
因为,如果是想拥有更多体验,那延迟退休后,时间上绝对够了。但我想到的前提是,没到满意状态时,得将欲望降到最低。
毕竟,各种折腾与尝试,都是需要代价的。不限于金钱、健康等。
有人问:20多岁,感到一事无成怎么办?
回答不好。我也感觉自己一事无成。
但我不会这么悲观,有时还感觉自我良好。最重要的还是,自己什么情况,心里还是要有个底。
还有没有退路?有的话,那还有点试错空间;没的话,其实也不会活不下去——只要欲望够低,找份解决温饱的问题并不难。
有时,自己才是自己的“人生导师”,只要回想一下从出生到当下发生的事就好。
像买社保这件事,除了灵活就业,自己决定不了,那就随它去。但能决定的,还是我们可以怎么做。
我有一个自我判断(安慰)的方法。
就是,我不会和当下的人类比实际状态,我反而会和以前的人作对比,这样虽说也在比较,但又不完全是,还很像是根据别人的经验来判断。
譬如,如果我感到迷茫,那我会把时间倒退到十年前,看那时我身边20多岁的人是怎样的状态,而当时的我又是怎样的状态。
这样一比,心里就容易有个答案。但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就因人而异了。
就是随便想想,突然觉得也没什么大不了。
2.价格战,别误伤消费者就行如果外卖平台打起价格战来,我是消费者,别误伤到消费者就行。
那些福利、提价的费用,不要让消费者买单,就没什么好说的。
现在确实也没什么好说的。
在市场竞争的大多还是那些企业,安稳太久了战斗力就容易下降,只要是让市场繁荣起来,其实怎么调整都可以。
科技的浪潮一波又一波,每一波都是在检验虚与实。
虚的慢慢优化、边缘化,实的进一步翻滚进入下一波浪潮。把此当做一场游戏,也觉得丛林法则比人情社会更易让人接受、更加长久。
因为,根本不用等到很久很久的未来,传统的“熟人社会”都在被逐渐解构。望见当下的中小学生,能用很犀利的语言评价大人们的言行:
他们会说哪些男的、女的不咋地;也会说哪些学校其实也就那样……听他们讲一句话,很好笑,又觉得好像是有那么一点道理。
我是更加确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
不管当下的年轻人是怎样,反正自己又没吃别人家的饭,尽量别对外界有很大的心理负担。
负担太重了,凡事就喜欢想得过于周全,反而没法专注做一件事。
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可以摇奶茶、当个美食学徒,或者做点无需带脑运行的工作,都是体验。
很喜欢一句话:
“人生就是用来体验的,不是用来演绎完美的。”
没有滤镜,就是最好的滤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