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未接到周总理撤退令,400红军坚守阵地12年,一直打到解放战争

墨色流年浅唱 2024-12-22 09:32:02

1935年初,一个令人心酸的命令在石坎子河坝头响起。周恩来总理站在这里,向一支将要和大部队分别的特殊部队宣布了一项艰巨的任务:这些战士们将作为游击队,留在敌占区展开斗争,为掩护主力转移和革命事业的延续而战斗。

谁也没有料到,这一别竟是12年。由于种种原因,游击队一直没有收到撤退的命令。他们凭着对党和革命的忠诚,在大山深处坚守阵地,孤军奋战,直到解放战争胜利的消息传来。

出师未捷

1935年初,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来到了石坎子河坝头。周恩来总理神情凝重地站在这里,环顾四周,目光落在了面前这支即将奉命留下的特殊部队身上。这些战士,将肩负起掩护大部队转移的重任,化整为零,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而这,意味着与主力分别,意味着未知的危险和挑战。

周总理沉默良久,缓缓开口:"同志们,党中央和毛主席决定,你们就地编组,成立川南游击支队,留在川陕边区坚持斗争。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希望大家审时度势,灵活机动,在敌后尽可能地存活下来,等待时机。"

战士们肃然起敬,向总理行礼:"请总理放心,我们一定不辱使命,坚决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就这样,在周恩来总理和彭德怀总司令的亲自挑选下,400余名骁勇善战的红军战士集结在一起,正式编入了川南游击支队。临行前,战士们依依不舍地与亲友道别,有的托战友照顾年迈的父母,有的嘱咐妻子好好抚养孩子,更多的是无言的拥抱。

"同志们,革命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我们一定会胜利会师!"周总理动情地说,"你们的坚持,就是在为党和人民守护希望。别了,英雄的战士们!"

队伍渐行渐远,目送他们离开的周总理眼眶湿润。他知道,这些战士将面临多么凶险的处境啊!但为了革命,为了胜利,总要有人去舍生忘死。

徐策是支队的司令员,他向周总理庄严宣誓:"我们誓与阵地共存亡!请总理和主席放心,只要我们还有一口气在,就绝不会放下武器!"

"好!我们等你们胜利归来!"周恩总理紧紧握住徐策的手,两人的目光坚毅而又略带伤感。谁也没有料到,这一别,竟是天各一方的十二载。

出发后不久,游击支队就在国民党军队的严密布防中艰难跋涉。他们本就人数不多,武器装备也十分有限,稍有不慎就会全军覆没。但战士们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发扬红军特有的英勇顽强,机智灵活地开展游击战,时而在敌人薄弱处发起进攻,时而又迅速撤离,把敌人引向另一个方向。

白天,他们藏匿在山林之中,夜晚才小心翼翼地转移。每到一处,都要快速做好防御工事,随时准备应战。就这样,他们仅用一个月时间,就转战了数百里,多次打乱了国民党军队对红军主力的围追堵截,迷惑了敌人的判断力,为中央红军突围创造了有利条件。

然而,躲避敌人的搜捕、寻找食物补给、照料伤员,这一切都在消耗着游击队的有生力量。出发时的400多号人,转眼间锐减了一半有余。"连长,我们还能坚持多久?"一个年轻战士忍不住问道。徐策坚定地说:"只要我们还活着,就得为革命而战!昔日腊子口,我们牺牲大半,还不是最后打败了敌人。胜利终会属于我们,属于人民!"

"说得对!我们生是为党,死是为国,绝不后退!"战士们纷纷响应。就是凭着这种置生死于度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游击队员们一次次绝处逢生,把斗争进行了下去。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更是一场关乎信仰的战争。每个战士心中,都燃烧着革命必胜的火焰。

就这样,400勇士逐渐打响了川南游击队的名号,在敌后扎下了根,广泛发动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尽管处境依然严峻,但他们坚信,只要一天有信仰在心间,就没有打不赢的仗,没有渡不过的险。这种必胜的信念,将支撑着他们度过后来漫长的12年游击生涯。

浴血奋战

川南游击队尽管一时取得了一些顺利的战果,却未能摆脱所处的险境。在我军主力部队成功转移后,国民党军队迅速掌握了我军主力的行踪。蒋介石勃然大怒,立即调集大部分兵力,展开对我军主力的猛烈追击。

国军在川南地区仍然留下了一支十万大军,负责当地的防守及围剿残余的游击队。失去了主力部队的支援,各地的游击队因此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打击。

与此同时,川南游击队内部也面临严峻的挑战。王逸涛的叛变,使得整个游击队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困境,许多游击队员被捕,多个根据地被摧毁,队伍的士气降到了谷底。在这危急时刻,徐策挺身而出,接管了整支游击队。他立即着手加强队伍的思想教育,激励残余成员重新坚定信念,准备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向国军展示游击队的坚韧不拔。

正当此时,另外两支留守的游击队成功与徐策领导的队伍汇合,这极大地鼓舞了全队的士气。经过整合,新组建的游击队以滇黔边区的番号,继续在当地顽强地阻击国军部队。国军随即对游击队活跃的区域展开了地毯式的搜索,沿途设置了重重封锁线,极大地限制了游击队的行动自由。在向北迁移的过程中,游击队不幸被敌人发现,随即爆发了激烈的交火。

在转移过程中,徐策不幸中弹,虽然保住了性命,却失去了行动能力。国军队伍步步紧逼,包围圈不断缩小,如果队伍继续依赖徐策,极有可能全军覆没。面对这种局面,徐策果断下令,让队伍成员抛下自己,迅速撤离。时间紧迫,战士们不舍地与徐策告别后,继续踏上撤退的道路。徐策留在山上,目光坚定,毫不动摇。

国军部队很快追至,见到徐策后,因其无畏精神激怒了国军指挥官。指挥官下令将徐策处决。徐策在壮年之际,正值而立之年,英勇牺牲,成为游击队不朽的精神象征。他的牺牲不仅激励了后续的游击行动,也铭刻在了川南游击队的历史中,成为永恒的英雄。

英雄无悔

川南游击队在成功完成转移任务后,队内经过深入讨论,决定由刘干臣担任新的司令员,继续执行党交付的各项任务。在刘干臣的带领下,游击队不仅持续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激烈对抗,还积极在当地宣传党的思想和理念。

刘干臣率领游击队以江安县为据点,多次主动出击,袭扰国军的据点和运输线。面对游击队的频繁打击,川南的国军将领紧急调集周边兵力,总计约六万之众,企图围剿并消灭这支顽强的游击力量。为了突破包围,游击队果断决定兵分两路作战。龙厚生率领的一路成功转移,顺利避开了国军的重重包围。然而,刘干臣与余泽鸿率领的队伍却未能幸运脱身,最终在激烈的战斗中被国军部队围困,导致游击队全军覆没。

尽管如此,龙厚生带领的游击队并未就此消沉,他们转移至川南边境,继续壮大队伍的力量。1936年,在党中央的号召下,抗击日军成为新的任务目标,龙厚生将队伍改编为抗日先遣队,动员和组织人民积极参与抗日斗争。

国军并未放松对游击队的围剿,次年年初,游击队的首批领导干部全部牺牲,游击队被迫解散。幸存的战士们并未放弃,而是分散潜伏于各地村落,继续开展党的宣传工作,默默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

直到解放战争时期,那些曾经被拦路的老农,实际上就是川南游击队幸存的战士。他们终于迎来了我军主力部队的到来,完成了多年的等待与坚守。川南游击队的这些战士们,拥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即便在绝境中,也始终将党的任务置于首位。他们的牺牲和坚持,保留了我党大部分的力量,为革命事业留下了不灭的火种。

整整十二年,他们终于迎来了主力部队的消息,但当初的那批英勇战士已是寥寥无几。然而,正是这些无数战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幸福生活,让我们不再被压迫,享有美好的生活。对此,我们深表敬意,向所有为革命事业献身的英雄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0 阅读:0

墨色流年浅唱

简介:墨色流年浅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