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为家乡兴教育 让孩子更幸福!曹妃甸多措并举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
近年来,曹妃甸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增加教育投入,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全区教育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努力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让优质教育成为曹妃甸孩子触手可及的幸福。同时,近三年来的教育投入也是有史以来投入力度最大的一个阶段。国开实验学校、大庄河小学、中山路幼儿园、中心幼儿园等一大批新学校拔地而起。全区实现校校有塑胶操场,班班配备智慧黑板,所有的教室和学生宿舍都安装空调,任何一所学校的办学条件都是一流水平。
——扩充学位,让孩子们的班级不再拥挤
由于曹妃甸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区学校学位不足。为此,区教育体育局科学测算区域内学位需求,超前规划城乡学校布局,把最好的地块、最大的资金、最优的资源用在教育上。2021年以来,改扩建及维修改造学校45所,新建区实验学校、南开友谊学校、大庄河小学等五所学校,新增学位8000余个,全面消除了大班额问题。在新城新建华理幼儿园、公职大幼儿园、富力幼儿园等三所公办幼儿园,在工业区新建中山路幼儿园,在城区新建中心幼儿园,新增幼儿学位2000余个,满足区域内公办园需求,彻底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改善条件,让孩子们在优质环境下成长
针对学生及家长反映学生宿舍没有空调,天气炎热难以入睡的问题,区教育体育局克服资金短缺困难,在全区每一间教室、每一间宿舍全部安装空调,累计安装空调1290台,成为全市第一个空调全覆盖的县区,极大地改善师生的工作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课堂变得更加高效、有趣,为孩子们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乐趣。
——提升质量,让孩子们不需到外地就读
区教育体育局抓住一中这个龙头,提振全区的教育水平。区一中深化“卓越营”改革,多个学科成绩迅速提升,整体成绩在全市各县区一中中位居前列;景山学校曹妃甸分校荣获人社部和教育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区内形成了以一中为龙头、景山为名片,各学校特色创新发展的集群,并建立了教育集团,在学校管理、课程与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德育与学生发展等方面,形成教育资源共享、教育问题共商、教学质量共抓的局面,打造校际发展共同体,为建设群众身边的好学校开拓了新路。
——携手京津,让孩子们共享优质教育
区教育体育局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强化与京津优质教育资源合作,提升全区教育水平。区内九所义务教育学校与北京学校签署教育联盟合作协议,特教学校与北京市平谷区特教中心开展交流活动,教育体育局与中国科学研究院开展北京·曹妃甸幼教协同发展暨高端论坛。景山学校曹妃甸分校先后接纳4000余名京津企业职工子女,解决外来职工子女入学难题。区教育体育局与南开区教育局签署教育共建协议,引入南开区崇化中学、中营小学合作办学,曹妃甸南开友谊学校实现高起点办学,首年在校生1400余人。
——“双减”改革,让孩子们减负不减质
“双减”三年多以来,曹妃甸各中小学“双减”工作务实求进,亮点纷呈。变化,悄然发生;成效,有目共睹。各学校通过丰富校内课后服务内容,引入多样化的课后服务课程,如体育、艺术、科技等,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让教育更加生动有趣。组织开展“让社会各界优秀人物走进校园,让学生走进各类育人场所”的“双进”活动,先后有100余名校外优秀人物走进校园,3万多名学生走进各类校外育人场所,《中国教育报》头版刊登我区经验做法。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公布“白名单”,确保校外培训机构运行规范。
——城乡联动,让孩子们享受优质公平教育
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是区教育体育局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解决农村师资力量薄弱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区教育体育局紧跟时代步伐,全力推动城乡教育协调发展、资源共享,覆盖全区11个农场、乡镇,实现办学理念、优质师资、教育资源等全要素城乡共享。通过以城带乡,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共建,提升乡村学校软硬件设施水平、开展群智群力备课以及同课异构等方式,持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城乡、校际教育差距,让城乡学子共享优质教育。
——抓牢安全,让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
区教育体育局以“安全”为底线,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全面提升各校园安全管理水平;加强食堂标准化建设,54所学校AI智能化改造完成;食堂由分头招标变为集中采购,降低采购成本,保障供货质量,减轻家长负担;实施“2348”举措和“十个一”机制,学校“一键报警”100%全覆盖;深入开展校园隐患排查,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师生安全能力素养。
——教师招聘,让孩子们拥有高水平引路人
区教育体育局通过重点大学校招、研究生人才引进、大规模公开招考等形式引进事业编教师人才1300余名(含南堡),教师队伍总量、年龄结构、学科结构更加合理,有效助力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开展联合培训,累计开展教师培训30场20000余人次。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成长为有情怀、有水平、有温度的好老师、大先生,用自己的行为示范做好学生的引路人,让孩子们在学校能够感受到更美好的成长陪伴。
面对全区各界对教育发展的热切期待,3000多名曹妃甸教育人秉持“一盘棋、一条心、一股劲”的理念,不断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让曹妃甸的孩子不用远行,就能享受优质教育,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只为曹妃甸的孩子更幸福。
曹妃甸的广大父老乡亲深切地感受到家乡教育日新月异的变化。一位退休多年的老校长深有感触地说,过去做梦也没有想到家乡的学校能建得这么好,曹妃甸的孩子真有福气。一位农场的居民说,他的孩子就在八农场就读初中,不需要前往其他地方,因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已经办得很好了。
文章来源:曹妃甸区教育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