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育苗的要点,平原地区种植法,长势旺产量高。

春风十余 2025-02-14 14:04:43

玉米育苗的要点,平原地区种植法,长势旺产量高

在平原广袤的土地上,玉米一直是备受瞩目的农作物。那如何能在平原地区种出长势旺、产量高的玉米呢?这其中的诀窍就在于掌握好玉米育苗的要点。以下便为大家详细讲述。

我们先来看看玉米育苗的选种。优质的种子是丰收的基石,就像盖房子要有好的基石一样。市场上众多的玉米种子,选种时可大有讲究。就拿发芽率来说,有些低质量的种子发芽率可能只有 80%左右,而优质的种子发芽率能达到 95%以上。假设都播种 100 粒种子,低质量种子的发芽可能只有 80 粒,而优质种子能有 95 粒发芽,这就意味着出苗数量的差异。所以在平原地区,务必挑选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优良品种,例如某些适应性强、抗倒伏、产量稳定的品种,它们的发芽率通常在 90%以上。

选好种后,就是浸种。浸种就像是给种子预热,让它们更快地适应即将到来的种植环境。一般来说,将种子浸泡 24  -  48 小时为宜。在这个时间段里,种子的吸水量大大增加,一些种子的重量甚至能增加接近一倍。这一过程能激活种子内部的生理活动,为发芽打下基础。

之后便是催芽。把浸泡好的种子放在通风良好、温度适宜(通常 25 - 30℃ 为最佳)的环境中,每天用清水冲洗,防止种子发霉腐烂。在这样的条件下,催芽 2 -  3 天,当种子露白(胚根露出种皮)2/3 以上时,就可以进行播种了。

平原地区种植玉米,苗床的制作也是关键。苗床要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疏松的地块。一般苗床大小可根据播种计划来定,每平方米苗床可培育 20 -  30 株苗。苗床的土壤要进行深翻,深度至少 30 厘米,同时每平方米要施入腐熟的农家肥 5 -  10 公斤,磷酸二铵 0.5 -  1 公斤,均匀混入土壤中。这样的肥土配比能为幼苗生长提供充足且均衡的养分。

播种的时候可不能马虎,要确保每一粒种子的播种密度合适。通常玉米苗床的播种深度为 3 -  5 厘米,每平方米播种量为 3 -  5 克种子。播种后,要用细土轻轻覆盖种子,厚度约 2 厘米,再用喷雾器喷水,使土壤湿润但不积水。这样的播种和覆土方式既能保证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又能有利于种子的呼吸和发芽。

在苗床的管理方面,温度的控制尤为重要。玉米苗发芽和生长适宜的温度在 25 - 28℃ 。温度低于 15℃ 时,发芽会明显变慢;温度高于 35℃ 时,容易烧苗。所以每天要根据气温适时通风和遮阴。比如在中午温度较高的时候,揭开遮阳网或揭开部分苗床薄膜通风降温,早晚再闭合。湿度管理也不能忽视,保持苗床土壤湿润,空气相对湿度在 70%  -  80% 。当土壤湿度低于 50% 时,要及时浇水,避免幼苗因缺水而生长不良。

施肥也是苗床管理的关键环节。在幼苗长出 2 -  3 片真叶时,要追施一次稀薄的氮肥,如尿素,每平方米用量不超过 5 克。追肥时要注意方法,避免肥料直接接触幼苗,防止烧苗。追肥后要及时浇水,使肥料溶解并渗入土壤,利于苗株吸收。

移栽也是重要步骤。当玉米苗长到 15 - 20 厘米高且具 5 - 6 片真叶时,就可以进行移栽了。移栽前要浇透水,使苗床的土壤湿润,便于起苗。起苗时要小心操作,尽量保持根系完整,不损伤苗株。移栽到农田时,要挖好移栽坑,规格为 30×30×30 厘米的土坑,把玉米苗垂直放入坑中,然后填土。填土时要注意不要埋没苗心,填好后轻轻压实,并及时浇足定根水。

玉米苗移栽到农田后,田间管理也不能松懈。合理密植在平原玉米种植中有明显优势,密度太稀单位面积产量低,密度太高植株之间互相竞争影响生长,一般每亩种植 3500 -  4500 株左右。中耕除草方面,苗期要中耕 2 -  3 次,不仅能除去杂草,还有利于土壤透气。比如常规杂草控制下生长一个月的玉米,因为杂草与玉米抢夺养分,其株高可能仅 50 厘米且细弱,而经过 2 次中耕除草后,玉米株高能长到 70 厘米左右且植株健壮。

病虫害防治更是保障玉米长势的关键,玉米常见病虫害如蚜虫、玉米螟和玉米大斑病等。就拿玉米大斑病来说,在适宜温湿度下发展迅速,不及时防治能严重影响玉米产量,甚至使大面积玉米绝产。所以要及时观察玉米生长状况,一经发现病虫害就要及时采取措施。例如用吡虫啉防治蚜虫,阿维菌素防治玉米螟等,针对性用药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在平原地区运用这些玉米育苗和种植要点,悉心照料每一株玉米苗,就能让玉米茁壮成长,收获满满当当的果实,实现长势旺盛、高产的目标。

0 阅读:2
春风十余

春风十余

剪辑影视,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