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田除草要趁早,苗前封闭加苗后,双管齐下控草害。

春风十余 2025-02-14 18:20:09

大豆田除草要趁早,苗前封闭加苗后,双管齐下控草害

在大豆田的世界里,杂草就像是隐藏着的破坏者,悄无声息却极具破坏力。每一株杂草都企图与大豆争夺生存空间、阳光、水分和养分。据统计,如果不加以控制,杂草在大豆生长期间,可夺取大豆30% - 50%的肥料。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足以说明杂草对于大豆生长的潜在威胁是多么巨大。

想象一下,一片刚播种完大豆的土地,种子就像一个个刚刚出生的婴儿,脆弱而充满希望。这时候,如果杂草种子也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开始萌芽,它们就会像一群饥饿的侵略者。杂草种子的繁殖能力是惊人的,以稗草为例,每株稗草在适宜的环境下,一年能产生数万颗种子。这些种子分布在土壤的不同层面,随时准备破土而出。

苗前封闭处理就像是为大豆田筑起的一道防线。这一环节就像是在敌人还未行动之前,就先将它们阻挡在外面。在播种后、大豆出苗前进行苗前封闭除草,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策略。

目前市场上的苗前封闭除草剂有着不同的优势。比如,某些含有乙草胺成分的除草剂,它能有效地抑制一年生的禾本科杂草,如狗尾草、稗草等的生长。根据实验数据显示,在正常使用剂量下,乙草胺可以在土壤表面形成一层药膜,这层药膜的持效期能达到40 - 60天。在这期间,杂草种子接触到药膜后,发芽就会被抑制,或者即使发芽也难以破土而出。还有异恶草松这种除草剂,对于阔叶杂草有着很好的封闭效果,像马齿苋、龙葵等常见阔叶杂草,其在药膜影响下的萌发率会降低70% - 80%。

然而,仅仅依靠苗前封闭除草是不够的。尽管有了这道预防性的防线,但仍有部分杂草种子可能因为土壤中残留的养分或者其他因素而萌发。这时候,苗后除草就成为了至关重要的补充手段。

苗后除草是在大豆出苗后进行的除草作业。这时候的大豆已经有了一定的抗性,但杂草也同样在生长。在苗后除草中,精喹禾灵是一种针对禾本科杂草的特效药剂。当以合适的浓度(通常为5%乳油50 - 70毫升/亩)施用到田间时,在杂草3 - 5叶期可以有效地控制杂草生长。经测试,使用精喹禾灵后的7 - 10天内,杂草的叶片开始枯黄,生长点受到抑制,生长速度明显减缓。而氟磺胺草醚则对阔叶杂草表现出色,在大豆1 - 3片复叶期,每亩使用15%乳油80 - 100毫升,能对以大豆田常见的阔叶杂草如藜、苋、苘麻等进行有效的防治。实践表明,药剂作用后的阔叶杂草,其茎的生长会受到遏制,叶绿素含量下降,光合作用效率降低,最终导致杂草死亡。

苗前封闭加苗后除草的结合,就像是一套组合拳。苗前封闭如同守门员,将大部分杂草阻挡在门外;苗后除草则像场上的防守队员,对妄图突破防线的杂草进行精准打击。

从成本效益的角度来看,这种双管齐下的方法也是最为经济的。如果不进行苗前封闭,仅依靠苗后除草,杂草基数会增大,需要更多的除草剂用量和更高的人工成本。据调查,在一些只进行苗后除草的大豆田中,除草剂的使用量会比采取双管齐下方法的大豆田多20% - 30%左右,而且由于杂草生长旺盛,可能需要增加一次除草作业,这就进一步增加了人工成本。而在保证大豆产量的前提下,苗前封闭加苗后除草可以以较低的投入获得较好的除草效果,确保大豆健康生长,最终提高产量和收益。

大豆田的除草工作是一项科学且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苗前封闭和苗后除草这两个环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让大豆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免受杂草的肆意侵害,最终迎来丰收的季节。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