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出身天龙门阀,弘农杨家,祖上四世三公,写的一手好文章,甚至可以跟曹操斗智,而平分秋色的男人。
开头来聊聊杨修的家庭背景。为何会称呼他是天龙门阀,因为他们弘农杨家,在两汉时期,真的是太显赫了。按照后汉书的说法,杨家族谱,最早可以追溯到汉高祖刘邦时期,刘邦手下的将军杨喜。杨喜是谁呢?楚汉争霸在垓下之战,包围项羽的部队中就有他一份,说是开国元勋并不为过。
比起在战场上带兵作战,杨家人在政坛上面发挥的影响力更为出色。最有名的例子,莫过于东汉的太尉杨震,杨震年轻时呢,就博览群书,学术涵养倍受肯定。甚至赢得关西孔子的称号。
杨震的熟人,趁黑夜拿了十斤黄金想要贿赂他。杨震当场皱起眉头说,你我认识这么久了,还不清楚我的为人吗?对方回答,哎,杨大人,您放心收下黄金吧,现在这么晚了。没人会知道啊,杨震回答,天知神知,你知我知,怎么会没人知道啊。这是著名的“四知”典故由来。
杨震后来生了儿子杨炳,杨炳生了杨次。杨次又生了杨彪,杨彪的儿子就是我们主角杨修,从杨修往上推四代,每个祖先都当过太尉,因此呢,有人称呼他们是四世三公或四世太尉。风光程度不下于汝南袁家。在寿春称帝的袁术,就要称呼杨修为外甥。
很遗憾,到了杨修的爸爸,杨彪这一辈,就碰上东汉走下坡黄巾之乱,加上董卓入京。杨彪是个忠君爱国的人,他的政治才华,在力量至上的乱世,派不上用场。
公元196年,东汉建安元年,曹操迎接汉献帝定都许昌。召见文武百官时,杨彪也出席了,因为他脸部表情管理,做的不够好。被孟德发现了,神色不悦,你是不是在偷偷的认为,我是董卓第二,挟天子以令诸侯呢?后来,曹操就以杨彪勾结袁术,想要废皇帝造反为理由,将他收押入狱,甚至想把他做掉。
但是,杨彪他秉持着杨震的祖训,做人光明磊落,不留把柄。加上杨家常年活跃于政治圈,盟友很多,譬如北海孔融,曹操的部下满宠等等。都跳出来建议,杨彪不能杀,曹操只好暂时放下这个念头。但是,怨念的种子已经悄悄的生根发芽,
没几年的杨彪儿子,杨修长大了,评语极佳,看下图。
曹操就提拔他,到自己丞相府中担任主簿。要知道,当时能够当孟德的幕僚,比在朝廷当官更加有前途。然而,一场会扭转扬修人生的风暴,却也在此时悄悄形成了。
杨修加入曹操帐下后,史书上提到,他不仅处理内务。也协助分析战略。号称”总知内外,事皆称意“”,简单说,就是办事牢靠,老板满意。
杨修最受人瞩目的,不是运筹帷幄,而是文学才华。从曹丕以下,朝廷大臣无不争先恐后,与杨修打好人脉关系。这当中呢,有一个特别有名的,就是曹丕的弟弟曹植。
曹植与杨修,如果仅仅是文艺青年的交往,在诗词歌赋上交流,以及深入探讨泡妞心得,也不会导致杨修之死。可惜,杨修卷入了曹丕和曹植的夺嫡之争。
关于杨修之死的故事,其实在《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中有点出入。我这里主要聊的是史书上的版本,在《三国志》本文与裴松之的《典略》里头,提到三个原因。其一是呢,杨修是袁术的外甥,其二是曹操,认为杨修担任主簿,却口风不紧。多次泄露军机,甚至还有串通外敌的可能,于是将他收押处死。最后一个,是根据当事人的理解,杨修在临刑前表示,我会死是因为受到曹植的牵连。
原因一不靠谱,如果是因为袁术的关系,曹操不会重用杨修,杨修也无法身居要职。原因二也不靠谱,多次泄露军机,何不换一个岗位呢?第一次泄露,曹操就可以给杨修调岗了啊。去掉不可能,剩下的可能就是真相了。
杨修在25岁成名,受到曹操重用,但他超级支持曹植。多次表态,要立他为太子。并且在行动上予以支持。曹操为了保护曹丕,就找个借口,杀了杨修。这一年,杨修45岁。
219年,建安24年秋天,当时曹操已经疾病缠身,隔年正月就离世。曹操解决掉杨修,也可能也自知命不久矣。不过在他生前最后一段时间,还有特别找杨修的爸爸杨彪来聊天。生前最后一次去跟杨彪探个口风,想要确保曹丕稳定接班。
如果这时呢杨彪说错了一言半语,马上就能父子团圆,下去见儿子杨修了。最终,这样的悲剧没有发生。
世家大簇,一两个影响不了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