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工作五天,一天工作八小时,这是一个规定,但当下很多人“不满足于此”,周六上班成为常态。

创造价值是需求、能力、时间等因素的综合体,只要有买卖就会有工作,劳动力价值属于市场经济范畴。
不劳而获理论上是不存在的,劳有所获是对劳动的客观反映。
劳动力是一个资源,人人都有,唯一区别是不同的人表现出来的实践行为不同。劳动力作为一种资源是社会需求的体现。
劳动力创造出来的价值也是一种资源,这种资源是为了满足一个人的自身需要。
二者在市场中得以实现,劳动力在交换中得以满足。
工作量的大小是因为终极价值的追求。一些单位固定周一到周五,每天八小时,每月领着波澜不惊的工资。而更多的人在现实中“流浪地球”——真正意义上的打工人,在他们身上,没有虚幻,没有矫情,为了生活四处奔波,即使颠沛流离,也会为了碎银几两,选择任命。
社会百态,各种人的存在才构成了这个鲜活的世界。其实每个人也是世界这个大环境里生物链中的一个接续点,大家相互交接,相互填充,或许还会在身份转换间流连忘返。
生命的意义在于延续人类,生活的意义在于活好每一天。人的追求和人的潜力都是无限的,但在市场经济的洪流里,资源却是有限的,努力不努力归根结底都是对资源占有的诉求。
对于有些人,靠着知识智慧平安喜乐;对于有些人,靠着专业技术驰骋疆场;对于有些人,靠着物理的力气挥洒汗水。
对于有些人,一个小目标就是不得了;对于有些人,一个小目标只是一日三餐。
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世界也是纷繁复杂的。而我们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当镜头拉回从前的那一刹那,我们有时候发现,从头到尾的“积少成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少部分人就是靠着一个平台一个机遇积少成多,富甲一方。
我们更多的人早出晚归,在岁月的长河里书写自己的《个人自传》,无论忙碌,不止心酸。一个星期六天班,拿着本地消费水平相比苟且的薪水,无处不透露着劳有所获的微薄,无时不想着“节衣缩食”,更多的情况下还念念不忘今年攒多少钱,如何控制自己的开支,好让自己老了干不动的时候有一个“生活保障”。
竞争是合理的,但是我们好比跑道上的运动员,起点都应该一模一样,更多的是发令枪一响,大家公平得出发;而我们的成绩也应该不是天上地下,我们都不是飞人,我们都是平等的,无论多么长的赛道,都会有终点;无论如何。最终都能到达终点。起点和终点是统一的,我们不能三六九等。
周六上班是一种付出,周日上班就是残酷了,对于每月休息四天的工作,有些人嗤之以鼻,有些人甘愿忍耐,每一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每一个人的健康需要保证。
年轻时候任劳任怨,战天斗地,那是身体的消耗,等到老去的时候才发现大家的结局都那么难堪。
我们不应只是生命的耗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