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请用粉笔写板书

许攸阅览生活 2025-02-19 15:57:37

一提到以前学校老师的粉笔字,瞬间勾起了许多人的回忆。那些年,老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写下的粉笔字,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代人学生时代的独特印记。这种“黑板记忆”造就了几代人的感触,为他们留下了怀念的驻脚。

板书不仅通过直观看到教学的内容,而且还能理解书写的过程,不像电子屏幕的翻转展示,或许冷冰冰。而在书写中也锻炼了每个人的能力,过去随便拎出一个学生来,没有写字太差的,每个人都想着如何写的更漂亮。相对现在的学生,只能一声叹息。而我们也知道,字如人生,见字如见人,一撇一捺是人,但更多的是在人生当中不停的书写横撇竖勾点,然后通过之乎者也、的了吗呢这些知识开启自己的生活。

旗帜鲜明支持黑板文化,提倡老师用粉笔字。这既是传统文化的灵魂,也是对精华的继承。所谓电子屏幕伤害了学生视力,也改变了教学的特色性,只要有了幻灯片,大家都可以用,千篇一律,没有新鲜,我们学知识需要的是激发,而不是灌输。

粉笔字的“性格”是我们提倡回归的基础。

【工整与力道】老教师写字时往往下笔有力,粉笔“哒哒”敲击黑板的声音清脆利落,字迹横平竖直,甚至能写出书法感;年轻老师可能更潦草些,但板书结构清晰。

【学科特色】

语文老师:偏爱楷书或行楷,诗词板书常带顿挫节奏,偶尔画个意境简笔画。

数学老师:公式、符号一气呵成,画圆不用圆规,随手一甩就是完美弧线。

英语老师:花体字母飘逸流畅,连笔如丝带,后排学生常眯眼辨认“这是r还是v?”

彩色粉笔的仪式感:重点内容用红色或黄色标注,遇上节日黑板报,老师变身“灵魂画手”,用粉笔画出花瓣、星星,学生眼里堪比魔术。

课堂里的“粉笔江湖”,板书能够调动教室学习的气氛。

【断笔危机】老师写一半粉笔突然断落,顺手一接继续写,学生默默鼓掌;或是捏着粉笔头坚持写完,最后字小到挤成蚂蚁阵。

【“反光追杀”】阳光斜射黑板时,某些角度字迹反光成“视觉黑洞”,学生歪头扭身躲避,老师无奈换区域重写。

【擦黑板的艺术】值日生擦黑板太用力会粉尘飞扬,技术好的用湿抹布先润一遍;老师自己擦时总留个边角“知识点残骸”,下课冲回来补笔记的必是学霸。

那些消失的“粉笔记忆”,这是我们提倡的情感回归。

【手写温度】比起PPT的冰冷切换,粉笔字随写随擦的节奏让学生有思考缓冲,老师边写边讲的逻辑更易跟随。

【“粉笔末勋章”】老师常年拿粉笔的手指被腐蚀起皮,袖口沾满白灰;学生偷捏粉笔头在课桌下写小抄,指甲缝里留证据。

【声音与气味】粉笔划过黑板的“吱呀”声、擦黑板时的“唰唰”声,混合着淡淡的石灰味,成了教室独有的白噪音。

时代的告别?这是喜欢粉笔板书的一种眷恋。

如今电子白板、投影仪逐渐取代黑板,无尘粉笔和液体笔虽更环保,却少了那份粗粝的真实感。有人调侃:“以前老师写完板书转身,脸上沾灰也威严;现在老师低头点鼠标,像在给PPT磕头。” 但偶尔在老教室或乡村学校见到黑板上的粉笔字,依然会心头一暖——那是一个慢节奏时代的教学美学,是知识与人情味共同打磨的痕迹。

或许某天,粉笔字会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那些被粉笔灰笼罩的课堂晨光,早已刻进了一代人的青春里。

0 阅读:0
许攸阅览生活

许攸阅览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