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年经历五度改名,成就中国排名第一的「世纪医院」!

美辑的课程 2024-03-07 10:05:53

网上搜索关于华西医院的最新消息,经常会看到一次又一次对疑难杂症的成功治疗。

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这当然与华西医院的精湛医术有关,同时也与医院一如既往地鼓励医生收治疑难杂症的病患有关。

据说在院内的绩效分配上,甚至达到了做一台肝移植的手术相当于做 80 台胆囊手术的比例。到 2019 年,华西医院三四级疑难杂症的收治率已近 9 成,这不仅让华西医院声望暴涨,更令其成为西南乃至西部人民的就医首选。

已经 130 岁的华西医院,从历史的尘烟中走到了今天,无愧「世纪名院」的称号。

图片来源:华西医院官网

西医入川,华西肇始

华西医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892 年的西医入川。

百年前的四川,卫生条件落后又缺医少药。按保守估计,当时的死亡率可能超过 30‰,而婴儿的死亡率约为 200‰,预期寿命大约 35 岁。在死亡人数中,约有 41% 是死于可控制疾病。

19 世纪末,中国国门大开,一批又一批传教士涌入四川。他们不但带来了宗教,还带了洋医术。后者给当地人民带来的实际好处,大大减少了民众的对立情绪。

1892 年,加拿大医学传教士启尔德(Omar L. Kilborn)在四圣祠街首开西医诊所 —— 仁济医院。第二年,他与夫人启希贤(Retta G. kilborn)喜结连理。后者也是一位加拿大医生,她于 1896 年创办了四川第一座女子医院 —— 仁济女医院,以解决当时就医中男女授受不亲的问题。

启尔德与夫人启希贤,摄于 1899 年 图片来源:VicInChina

几乎同一时期,美国人甘来德(Harry L. Canright)也来到成都,于 1894 年在陕西街开办存仁医院。

这些由传教士们建立起来的医疗机构被视为华西医院最早的开端。

十几年后的 1913 年,在仁济医院和存仁医院的基础上,华西协合大学医科创办,原教会医院改为医学院的教学医院,成为临床教学的重要依托,开始了西南地区医教研一体化的发展道路。

1938 年拍摄的华西协合大学教学楼 图片来源:华西校友会

1946 年抗战胜利后,各大学陆续回迁成都,华西协合大学医院在现址全部建成,简称华西医院。

至新中国成立,华西医院已经深深扎根于民众心中,为新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国后,人民政府接管华西协合大学,经院系调整后改为四川医学院,医院则更名为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

1985 年,经卫生部批准,四川医学院再次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医院则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平同志亲自提写校名。

图片来源:华西医院官网

1990 年,华西医院顺利以高分创首批三级甲等医院。1998 年,华西医科大学成为首批四所 211 工程医学类院校之一。2000 年,华西医科大学与四川大学进行合并,医院最终成为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时代弄潮,华西壮大

谈及华西医院的发展,石应康是个绕不开的人物。

图片来源:川观新闻

1951 年,石应康出生于上海。结束下乡插队的生活后,留在四川医学院医学系学习。石应康原本就有医学世家的背景,加之自己的努力,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均得到了学校的认可。

1993 年,年仅 42 岁的石应康出任华西医院院长,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三甲医院院长。在任的 20 年中,他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带领华西医院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

一位见证中国医疗市场发展的专家曾说,没有石应康,也会有别人把华西医院建成一流医院,但只有石应康,才能将华西医院建成一所超一流医院。

千禧年前后,正是国家医改把医院推向市场的时代,医院发展的红利期汹涌而来。此时的石应康敏锐地感觉到,医院要发展,首先就得要留住人才。可当时的薪资待遇,说是让医生们「用爱发电」一点都不为过。

想留人才就得提高待遇,可问题是,提高待遇的钱从哪来呢?

石应康的办法是「节流」。他堵住后勤的窟窿,将省下来的钱都加到职工的奖金中。有位当时的研究生后来说,在奖金从 80 元一下子提高到 300 元时,感觉「一下子看到了未来」。

可节流只能解决眼前的存量问题,要发展,还得开源。

经过观察,石应康注意到 1996 年华西医院门诊量比 1993 年激增了 20 多万,可当时的门诊硬件条件已经明显力不从心,启动规模化扩张迫在眉睫。

1998 年,华西医院花重金请来美国资深设计团队,制定了医院扩建规划。设计的超前性甚至有预见性地规划处地下停车场。这让华西医院在日后成为尝到公立医院发展红利甜头的第一批医院。

截止到 2007 年,华西医院的床位增加到 4300 张,一跃成为当时全球单点最大医院。

硬件补齐后,石应康便抓起了学科建设和医院运营。

早在 90 年代末,医疗改革启动时,石应康就曾经力排众议,坚持发展临床和科研,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2000 年,石应康开始规划科研大楼,招聘专做科研的博士,给出高薪和高额的科研经费,吸引海外医学人才回国建立实验室。

华西医院之所以能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颇具知名度,能与北京协和医院不相上下,大都是那时奠定下来的基础。

在医院的运营管理上,石应康也是敢于吃螃蟹的人。

改善管理流程,对新设备和物资进行编码管理等创新举措,着实给华西医院的发展多加了一道保险。华西医院的管理模式也从粗放式过渡到了精细化运营。

经过十几年的蓄势,华西医院从原本全国排名 50 开外,一跃成为全国头部,世界知名的大医院,并且在病患心中打造出超一流医院的品牌效应。

新的世纪,新的发展

历经 130 年的风雨沧桑,如今的华西医院已经成为 Nature Index 全球医疗机构排名第 14 位,中国医疗机构排名第一的医院。

图片来源:四川观察

在复旦大学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上,华西医院在「中国医院排行榜」「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中,均仅次于北京协和医院,排名第二。

在成都,在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华西就是顶级医疗资源的代名词,但凡有个严重点的疑难杂症,人们能听到的建议一定会是:去华西看嘛。

为了保持在科研领域的领先,华西医院拥有 9 个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2 个重点培育学科,还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37 个,数量名列全国医院第一。

医院学科综合实力强大,临床医学 ESI 排名处于全球前 0.5‰,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综合排名中连续第 9 年位列全国第一。

而作为国家队,2008 年汶川地震、2010 年玉树地震、2020 年新冠疫情等历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都有华西医院冲锋陷阵的身影。数次国内外援助任务,华西医院也始终奋战在第一线。

2018 年 5 月,由华西医院牵头组建的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四川)正式通过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认证,成为全球第一支最高级别的非军方国际应急医疗队。

图片来源:微博

这份成绩,离不开前人的辛勤耕耘,更离不开科研临床并举的发展思路。

学科建设以医院战略为导向,符合医院建设的客观规律;临床与科研紧密结合,让科研成果带动临床创新,临床治疗便成为有源之水;鼓励创新,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整合资源,加强管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更好地提高了科室运转效率。

沿着这样的思路,华西人勤耕不辍敢为人先,谱写出这一篇篇的炫彩华章。

走过 130 年的征程,华西医院不但没有垂垂老矣,反而更加生机勃发。

祝愿华西医院能再创辉煌,也希望我国所有的医院,都以此为榜样,更进一步提升医疗治疗,为患者创造更加美好的就医条件和康复环境。

0 阅读:0

美辑的课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