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从西方舶来的“节日”里面,“愚人节”是最特别的一个。圣诞节、万圣节和情人节这样的节日,还可以在中国找到春节、中元节和七夕节这种相似的节日与之相对应。
唯有“愚人节”,在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绝对找不到半个相似的日子。因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没有普通人愿意去当那个“愚人”。
因此近代西方人游历中国之后,常常在自己的札记中说:中国人“表情麻木”,不苟言笑,是一个缺乏幽默感的民族。
大概是为了与世界接轨,打消西方人对华人的刻板印象,一九四六年四月一日这天,民国有两家报社就利用“愚人节”给大众开了个玩笑。
这两家报社的编辑杜撰了两则社会热点新闻,刊出后顿时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当时不擅长开玩笑的中国人,完全意识不到这是一个西方节日,因此他们对新闻的内容深信不疑。
事情发展到后来,国民政府高层迫于民意,就把这两件事情都“弄假成真”了。那么,这两件事情到底是什么事呢,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
一九四六年愚人节刊出整蛊新闻的媒体,分别是当时的《上海时报》和《辛报周刊》。《上海时报》是一九〇四年由康有由的学生创办的报纸,曾是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的喉舌。
后来换了几次经手人,又被当时的《申报》挖走了“台柱子”,经营状况大不如前,但是总的来说这份报纸在上海还是很有影响力的,而《辛报周刊》是一九四六年二月才创办的新刊。
这一新一旧两份报纸,当时为了生存都想尽办法抢社会上的“头条”。在那个年代报纸上的“头条”,往往是社会新闻和政治新闻,这种新闻“头条”如果在政府里没有人脉是很难搞到的。
事发之前,大概是这两份报纸的编辑好不容易由某处得到了两则新闻的线索。一则是关于冯玉祥访美的线索,另一则是关于上海“接收第一案”相关的线索。
但是这两家报社都无法确定自己获得的消息的真假,于是就借着“愚人节”的机会,把假事当作真事发了出来。
一、“假新闻一”——“冯玉祥准备出国”《上海时报》当时发的头条新闻,是说冯玉祥马上就要去美国进行访问,顺便考察美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情况。
然而冯玉祥因为和蒋介石政见不合,已经被后者软禁起来了,同时还派了军统的特务严加看管,这件事社会上的人大多是知道的。
但是《上海时报》却以《冯玉祥昨飞抵沪》作为新闻标题,说他“准备出国学习水利”、“郭沫若、史良亦同机来沪”。
在这则新闻中,编辑还杜撰了一首冯玉祥写的小诗:东方巴黎十年别,市民依旧在哭泣。但愿美国回来时,人人都有饱饭吃。
冯玉祥是民国著名的打油诗人,据说他生平曾经创作打油诗二千多首。所以编辑弄了这么一首打油诗出来,上海市民就更相信新闻上说的是真的了。
结果不但是普通市民信了这则“愚人节新闻”,就连军统的高官也有人上当了,还以为冯玉祥真的跑了。最后打电话一问才知道,冯玉祥还在重庆呢。
但是到了一九四六年的夏天,蒋介石果真就让冯玉祥访问美国去了。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个冯玉祥在二十年代的时候,是中国势力最大的几位军阀之一。当年蒋介石为了上位刻意巴结他,就与他做了“结拜兄弟”。
起初蒋介石在人前人后都会尊冯玉祥一声“大哥”,后来他有了权力,就开始在国民党内部拉帮结派,倒行逆施。
冯玉祥知道之后就写信去劝蒋介石收敛,蒋介石表面跟他打哈哈,暗地里完全不把他当一回事。冯玉祥一气之下就联合阎锡山等人一起反蒋,最后又被蒋介石花言巧语骗了。
抗战结束以后,冯玉祥找到蒋介石大谈自己的民主建国理论,然而蒋介石却一门心思要在中国搞独裁,于是国民党高层中有人提议蒋介石派人把冯玉祥干掉。
可是冯玉祥是国民党元老,蒋介石不敢轻易动他,只能找特务先把他软禁起来。大概冯玉祥以前在自己的地盘上搞过水利建设,所以《上海时报》的记者就编了个新闻说他要去访美。
不知道蒋介石是否受到这则“愚人节”新闻的影响,总之他后来果真就签署了一道命令,“派冯委员赴美考察水利事宜”,还给他批了路费6万美元。
出国考察这件事,有人说是冯玉祥主动向蒋介石提出的,但是一九四六年冯玉祥出国前曾经接受过一个记者采访,据他本人所说,这件事是由蒋介石先提出。
冯玉祥告诉记者,某一天蒋介石突然找到他说:
抗战胜利了,治理水利是建国大业中一桩非常重要的事。将来,我来治长安,你来治黄河。现在要学学外国的经验,听说美国有实例,你可以先去美国看看他们是怎么整治的。我现在还顾不上,偏劳‘大哥’走一趟。
冯玉祥本来就和蒋介石不对付,此言一出,正中他的下怀。于是他马上答应,准备了几个月后,就在当年的九月出国了。
一到美国旧金山,冯玉祥马上登报发表《告全国同胞书》,和蒋介石划清了界限。一九四八年冯玉祥本来接到我党邀请要去北京参加政协大会,结果在回国途中遇到海难,不幸去世。
二、“假新闻二”——“姜公美被枪决”下面再说《辛报周刊》的“愚人节”新闻,这则新闻说的是当时负责抗战“接收”的宪兵队长姜公美,因为贪污罪被判处死刑。
姜公美原来是上海滩“郑家木桥”一带专门给人刻公章的手艺人,上海沦陷的时候,军统特务处的负责人方骥经常找他刻假公章,一来二去两人就熟了。
后来方骥把姜公美发展进了军统当了“中尉情报员”,三十年代中后期,姜公美曾经被日本人逮捕关押了一个月,出狱后成了“双面间谍”。
不过这个姜公美尽管也有给日本人提供情报,但是他给重庆方面的情报也一直没有断过。姜公美的上级方骥被日本人杀害后,他事实上成了军统潜伏在上海的负责人。
按照后来国民政府说法,姜公美对抗日是“有微功”的。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他出事以后,国民政府迟迟不肯判他死刑的原因。
姜公美曾经去了一趟重庆,然后接受宪兵司令部的安排,于一九四六年四月提前回到上海准备接收日本投降后的物资。
因为姜公美带的宪兵队是第一批抵达上海负责日本人和汉奸财产接收的,所以他的宪兵队捞到的油水最多。但是正是因为这件事,他和当时蒋介石的一个嫡系门生李及兰起了冲突。
后者是沪淞警备司令部的二把手,李及兰认为自己的职级在姜公美之上,而姜公美不肯听自己的命令,完全不把自己放在眼底。
于是李及兰指控姜公美贪污,下令解散了宪兵队,还把姜公美押到重庆接受审判。姜公美到了重庆后,通过他过去的关系网被无罪释放了。
当时姜公美的朋友都劝说他逃离这个是非之地,但是他舍不得高官厚禄,偏要留在重庆寻求东山再起的机会。结果没过多久又被人告了状,这一次是蒋介石亲自下令,重新将他逮捕。
姜公美的贪污案审了两回,尽管社会上“民怨极大”,但是主审的法官却始终认为他于抗日有功,且接收日本人和汉奸财产,是在执行公务,于是主张将他“无罪释放”。
结果由于法官与上级对于审判的意见分歧太大,宣判的事情一拖就是好几个月。哪知到了一九四六年“愚人节”这一天,《辛报周刊》突然造了一个假新闻说他已经“被枪决了”。
当时的老百姓以为真的除了一个大祸害,纷纷出街放鞭炮庆祝,一下子就把所有人的目光又引回到这个案子上。
一九四六年的五月下旬,沪淞警察司令部法庭宣判,判处姜公美5年又6个月徒刑。哪知到了当年十月十五日,陈诚突然打电话给上海方面,直接判了姜公美死刑。
当年像姜公美这样的案子出了很多,那些当过汉奸的,大部分都只判了两三年。本来《辛报周刊》一搅和让姜公美被判了五年多徒刑已经可以了,谁也没想明白他最后为什么被枪毙。
另外,姜公美案审理到最后,上海方面一直没有对外公布他所犯的具体罪行。当初法官们主张他“无罪”,是因为他“于抗战有微功”。
后来姜公美这个“微功”,竟然也未能令他免死,因此很多的人就怀疑他是替人背了黑锅,枉死了。不过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如今已经不得而知了。
结语中国人不喜欢开玩笑,《上海时报》和《辛报周刊》两位编辑“开的玩笑”,看样子也根本不是什么玩笑,他们应该在国民党的内部有“眼线”。
因为他们一早就得到了关于冯玉祥和姜公美二人的消息,又不敢冒然发表,于是就借着“愚人节”的机会“加油添醋”地将它刊了出来。
冯玉祥虽然和蒋介石一直不对付,但是蒋介石是万万不敢公开杀害他的。所以他要去美国这个消息,刊不刊出来也没什么要紧。
只是姜公美这个案子,《辛报周刊》的一则假新闻就等于直接要了他的老命了。如果没有这一则“愚人节新闻”,当时纵使姜公美的案子牵涉到国民党的高层,也不会要了他的命。
因为只要这件事拖得久一点,相信也不会有太多的老百姓关心了;没有老百姓关心了,那么姜公美背后的人,就完全没必要杀他灭口了。
所以说中国这么严肃、认真的民族,不适合过西洋的“愚人节”。因为一开玩笑就有人要当真的,一当真了搞不好就要死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