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河南大学都是两届双一流了。
隔壁山西大学也双一流上车了。
毫不夸张的说,现在河北才是最惨的高等教育大省!
河北省内不缺好学校,华电保定区区几百亩校园,东大秦皇岛也是几百亩,隔壁山东的哈工威都升级校区了,东秦这边至今是分校,还要怪给的高考名额少。
省内燕大,说是双非最强高校有些过了,说是省内第一高校没问题吧?
现在还是双非,即便是在省会的石铁,和燕大一样,都是堂堂88所国重,结果呢,
2010年才升格大学,校园面积也不过区区两千亩,算是混的最差的全国重点大学了吧?
对了,还有东北石油大学,也是88所国重,也在秦皇岛有校区,校园面积多大呢?不到500亩。
河北到底在做啥!

河北大学什么时候才能评上双一流呢?
河北大学去省会石家庄,河北省就算砸锅卖铁,就算合并河北科技,河北医科,河北也要攒出一个双一流。
去雄安可以赶上千年大计风口,打打秋风。
在保定原地不动,双一流的机会降低很多。
河北大学没落,首先是保定这个城市的没落,作为前省会,辉煌不再。
还被石家庄明里暗里打压。
本来河北教育第一梯队就是保定,华北电力,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算是河北能拿出手的几所大学了。
但是石家庄天天惦记自己的省会地位,搞什么河北师范,河北科技,河北医科,石家庄铁道啥的,重复建设了一堆高校,将教育资源分散了。
河北的小算盘很简单,就是打造省会的教育中心地位。
问题是是河北根本没资源打造省会的教育中心。
河北经济太差,一个省和北京一个市GDP差不多,最强的唐山在全国也就三十多名,石家庄就更差了,经济上不好,自然没有钱办教育。
河北教育的平均主义绝了。

石家庄有河北师大,河北科大,河北医大。
保定有华北电力,河北大学,河北农大。
秦皇岛有燕山大学,东大秦皇岛分校。
唐山有华北理工,邯郸也有河北工程。
学校各市平均,经费也来个平均,这玩个啥呢?
河北省原本有机会享受到部属高校带来的红利,然而由于这些红利主要集中在保定和秦皇岛,最终并未得到有效利用。
河北大学无疑是这波红利中最为遗憾的一所高校。
作为天津师范大学的前身,河北大学曾是天津市最重要的市属高校之一,其教学水平和校园设施都非常出色,与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享有同等的支持力度。
但自从划归河北省并迁至保定后,这种倾斜性的支持便未能持续下去。
如今,河北大学已成为河北省内唯一有潜力成为双一流大学的高校。
在Z14联盟中,只有河北大学尚未进入双一流行列。
考虑到河北大学与雄安新区的距离如此之近,而雄安新区拥有众多部属高校,其获取资源的能力远超保定地区的几所高校。
如果保定地区的高水平大学能在雄安设立分校或校区,无疑将大大提升自身的实力。
天津师范大学曾是河北大学的储备学校之一,但现在这所学校的发展已经超越了河北大学。

那么,河北大学是否有可能成为双一流大学呢?
从多方面来看,作为河北省排名首位的综合类高校,并且地理位置紧邻雄安新区,河北大学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能性非常大。
很多人都说燕大比较容易,其实燕大这类学校才是最尴尬的存在。
当一省的高等教育体系尚显脆弱时,着重发展综合类高校能够确保未来无论行业如何变迁,该省份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不会因特定行业的衰退而受挫。
特别是考虑到这些地区已经拥有了工科领域的“双一流”大学,他们更倾向于支持综合类院校的发展。
以燕山大学为例,它与河南理工大学、江苏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及广东工业大学类似,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
虽在部属工科高校面前显得不够强势,而在省属工科高校中则因归属较晚而未能占据先机。
这类学校往往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处境。
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其他几所拥有A-学科评级的省级理工科大学。
大家都知道燕大最好的是机械A-,材料B+。
但你可知道,这二专业,有多少学校评估吗?燕大凭什么能突围。
除非能把排在前面的十几所大学都拉下马来。
显然燕大办不到。
这才是燕大最尴尬的地方。

而河大是属于综合型的大学。
之前211工程评估的是全面性,许多院校被评为低大全,即水平普通、规模较大且学科较为全面的学校。
由于每个省份都有一个211院校,因此很多省属综合类院校都获得了这一称号。
然而,双一流的本质是评估学科实力。
尽管有些学校的学科实力一般,但它们仍能被评为双一流学科,这是因为这些学校曾是211院校,可以自主确定双一流学科。
第二轮新增的双一流学科,基本上都是因为该学科实力较强,尽管学校本身可能并不突出,但某个学科却非常出色。
根据第四轮学科评估,河北大学有两个B级学科。
在河北省内,这两个学科已经非常强大,但在全国范围内并不算特别突出,其余学科多为B-和C类。
虽然河大不是211,但河大学科全面。
只要对学科进行有效的优化,进入双一流的可能性肯定会高于燕山大学。
所以河大不用担心。第二轮没进,第三轮还是有机会的,总有进的时候。
最先进的大约是中文和生物学,再远还有新闻、历史和化学,谁优谁进。
不过前提是,要去石家庄。
各位对此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