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顺眼请点个关注~高频率更新中外历史故事,供君解闷~
湖南一地,近代地灵人杰,涌现多位天纵英才。
但在数千年的历史上,只有一个政权是在湖南建立,那就是木匠出身的马殷建立的南楚政权。
马殷能力卓著,乱世中攻城略地,逐步统一了湖南全境,还将地盘扩大至岭南地区。
907年后梁建立时,马殷被封为楚王。他政治能力也相当出色,对内发展生产,对外保持和平,让湖南成为乱世中难得的清净地,经济繁荣。
但马殷在自己家庭的管理上,却完全没有战场上和政治上的水准。他一生有三十多个儿子,其中史书上有记载的有十五人,最得到他喜爱的是同年同日出生的马希声和马希范,其中马希声因为母亲更加得宠,地位还越过马希范一头。
得不到重视的长子主动出家当了道士后,马殷就任命马希声为判内外诸军事,掌握军事大权,而马希范则被任命为镇南节度使,二人为了争夺继承权,每日里明争暗斗不断。
930年,马殷病死前,遗命中正式确定马希声为继承人,并要求孩子们“兄终弟及”。马希范心中不服,但慑于宗主国后唐的压力,只好暂且蛰伏。
932年,马希声暴毙身亡,马希范立即跳出来,以父亲“兄终弟及”的遗命为依据,成为新的湖南政权首领。
马希范担心哪个弟弟也垂涎老大的宝座,上位后先后动手,逼死和毒死了两个能力最好的弟弟,才放下心来。
马希范可能是继承了老爹的木匠基因,在位期间大兴土木,兴建的宫殿宏伟盛大,门窗栏杆都以金玉为装饰,宫殿和园林中的东西都只要贵的,不要好的,将马殷辛辛苦苦积攒的家底儿耗的一干二净后,便加重赋税,扰的湖南境内民不聊生。
947年,马希范病重不治,他不想将王位传给还活着的年纪最大的弟弟马希萼,而是想传给自己的同母弟弟马希广。他便将马希萼赶到偏远的静江军,临死前将王位传给了马希广。
马希萼眼巴巴盼了将近二十年的王位,突然间落了空,勃然大怒,在马希范死后就调兵遣将,于949年发动叛乱,一路杀奔南楚京城潭州(现在长沙)。

不过马希萼野心挺大,能力不行,潭州一战吃了惨败。对他来说幸运的是,马希广极为迂腐的表示不愿意伤害兄长,居然将他放跑了!
逃回老巢的马希萼痛定思痛,一方面送出金银拉拢当地蛮族,一方面向南唐称臣请求援助。
950年,在蛮族和南唐的帮助下,马希萼再次攻打潭州,这一回他成功的攻破了城池,他完全不念小老弟放他一马的恩情,直接下令,赐死了马希广。
造反成功,马希萼立即开始了享乐,将政事都扔给弟弟马希崇,整日里纵酒荒淫,杀戮报复,连赏赐有功将士的事情都抛诸脑后。
在马希萼用来造反的静江军中,有一个当地人组成的小团队,号称“静江十兄弟”,老大王进逵,往下还有潘叔嗣、周行逢、张文表等人,他们都很能打,还颇有头脑,互相帮忙下,在静江军中崭露头角,王进逵做了指挥使,周行逢做了副指挥使,潘叔嗣等人也都成为军中掌握兵权的将领。
马希萼做了楚王,军政大权却落在马希崇手里面,静江军上下都很是不满,马希萼还让王进逵领着兵马,修缮被战火毁坏的宫殿,士兵们没拿到赏赐还要出苦力干活怨言不断。
951年,认识到军心不稳的王进逵就跟周行逢商量,索性率兵离开潭州,径直跑回静江军起家的朗州。他们击败了马希萼派来追击的兵马,驱逐了留守当地的马希萼长子,奉马殷嫡孙(出家做道士的老大的嫡子)马文惠为节度使。
马希萼暴跳如雷,嚷嚷着要出兵讨伐这帮叛贼,他还没来得及动手,潭州再次爆发兵变,兵变首领徐威拥立马希崇为新的南楚国王。
马希崇顾念马希萼对他不错,饶了马希萼一条小命,将他扔到衡山县看押。但马希萼到了衡山,当地有野心的将领都跳出来,拥立他为衡山王,与马希崇相抗。
马希崇刚即位,就面临马希萼和马文惠两个敌人,慌乱不已,一时间想不出什么对策,索性缩在宫殿里面,享受生活。徐威等人打算杀死马希崇自救,马希崇察觉后,立即派人到南唐,请求南唐出兵庇护。
南唐中宗李璟早就垂涎湖南偌大的地盘,一口应下了马希崇的求援,派遣手下大将边镐领兵杀入湖南。湖南本来就乱成一团,边镐又是南朝数得上的名将,南唐大军顺利的进驻长沙,又迫使马希萼投降,将湖南纳入南唐的统治之中,这是951年年底的事情。
昔年马殷苦战多年,建立的南楚政权,就在自己儿子们内斗中迅速的衰落败亡,因为参与到这一系列乱局中的有马希声、马希范、马希广、马希萼和马希崇五个“马”,历史上将南楚衰亡的这段时期,又称为“五马争槽”。
这时的湖南相比南唐,那是妥妥的穷地方,南唐轻易得了偌大地盘,却并不怎么重视,直接委任边镐为武安军节度使,治理地方。
边镐曾攻破福建,逼降闵王,这回又拿下南楚,是五代中罕有的一人灭两国的大将。但他领兵打仗是个好手,处理政务则差的老远,对待手下极为宽厚,手下犯了过失,往往置诸不问。如此老大,手下们自然很喜欢,称呼他“边菩萨”,但没有军纪,老百姓就会被残酷的压榨。没用多长时间,湖南各地百姓流散,大片大片的田地抛荒。
原本边镐是要组织兵马攻打朗州,彻底拿下湖南,可没有当地后勤支持,边镐也不能凭空变出粮食,南唐只好改变策略,传召朗州将士到金陵,说只要能来,就有大把的封赏。
此时朗州的老大已经换了人,估计马文惠这个“皇家三代”太过差劲,王进逵和周行逢商量了一下,将他赶走,邀请朗州旁边,辰州刺史刘言来当新老大。
刘言早年在朗州做过军官,之后调任辰州,“镇抚群蛮”,前后二三十年,很得当地人心。他同意了王进逵等人的邀请,前往朗州,被推举为武平军留后。
有了刘言做老大,朗州不仅和辰州并为一体,还得到了湖南南方百姓的拥护,刘言拒绝了南唐的拉拢,派遣王进逵等人挥兵北上,攻打边镐。
这一战,“静江十兄弟”再次大放光彩,其中王进逵是老大哥,往下周行逢能谋、张文表善战、潘叔嗣果敢,三人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屡立战功。
王进逵和周行逢率领水师,攻破益阳后,大军抵达潭州城下。而边镐正忙乎着应付出兵攻打岭南的南汉,完全没有防备刘言的兵马,骤然间朗州兵马杀到门口,边镐全无防备,仓皇之下,连守城都放弃了,径直逃出潭州,跑回南唐。
边镐都跑了,其下属的南唐兵马皆没了斗志,听说朗州兵马杀来,相继撤出了湖南。
到952年10月前后,除了郴州和连州被趁机出兵的南汉占据外,湖南各个州县都被朗州兵马收复。
刘言向后周称臣,并请求将湖南的首府从潭州迁到朗州。后周的郭威平白得到了湖南,乐得一口就应了下来。
953年,后周将朗州升为大都督府,封刘言为朗州大都督、武平军节度使,节制武安军和静江军。王进逵被封为武安军节度使,镇守潭州,周行逢被封为行军司马、集州刺史。
湖南在短暂的被南唐吞并后,再次成为了割据政权,后世称之为武平政权。

外部威胁解除了,横空出世的武平政权中的内部矛盾,渐渐浮出水面。
王进逵认为刘言是危急时刻招来顶缸的摆设,现在湖南整个都被他们打下来,凭什么刘言还能做老大?他找到周行逢,二人一拍即合,决定赶走刘言。
但刘言颇有威望,也有不少人拥护,不能像当初马文惠一样,说赶走就赶走,周行逢给王进逵出了个主意,让王进逵以南汉侵犯边境为由,向刘言求援。刘言果然派遣了麾下两名大将前往潭州,王进逵亲自接待,每天大吃大喝,还让许多美女作陪,刘言的两个大将天天沉湎酒色之中,完全忘了自己是来干啥的。
过了几天,王进逵安排人装作是刘言的使者,径直闯入城中,责斥那两个大将光顾着享受不去抵挡南汉兵马,将二人拿下。二人的手下都以为真的是刘言的命令,全无反抗,王进逵砍了俩人脑袋后,将他们的兵马收编。
还有个武平节度副使张仿,素来以勇猛著称,周行逢就跟王进逵商量后,请张仿赴宴,在宴席间将张仿灌醉后杀死。
除掉了刘言的羽翼,953年王进逵正式起兵直扑朗州。刘言寡不敌众,被攻破了城池,王进逵向后周上奏,说刘言意图勾结南唐造反,后周也不可能出兵帮忙一个无兵无将的刘言,只好承认了王进逵的说法,罢免了刘言的官职,册封王进逵为武平节度使。王进逵不敢直接动手杀死刘言,只是将他囚禁,过了些日子,偷偷将刘言在狱中处死。
王进逵他们是从朗州起家,而且朗州在刘言的治理下,也比久经战乱的潭州要繁华富庶,王进逵胜利后,一度将湖南首府迁移到潭州,但在潭州仅仅待了小半年,就宣布将湖南的首府再次搬回朗州。而周行逢则被任命为检校太尉、武清军节度使、知潭州军府事。
静江军十兄弟成为了湖南的主人,除了王进逵在朗州,周行逢在潭州外,潘叔嗣官至岳州刺史,张文表为衡州刺史,他们兄弟同患难共富贵,似乎要打造一段乱世兄弟情比金坚的义气传说。
956年,后周世宗柴荣击败北汉后,发动了对南唐的进攻,他下诏任命王进逵为南面行营都统,负责攻打南唐的鄂州,牵制南唐兵力。
王进逵不敢违抗柴荣的旨意,立即调兵遣将,向东边发动攻势。大军途径岳州时,潘叔嗣出城迎接,态度很是恭谨。
所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王进逵和潘叔嗣相谈甚欢,但王进逵的手下觉得潘叔嗣在岳州好几年,一定积攒了许多金钱,就组团找到潘叔嗣讨要好处。
接待老大哥兼上司,怎么花钱都好说,但老大哥下面的小鬼,潘叔嗣全然不放在眼里,直接拒绝了这帮人。这帮人心怀怨念,跑到王进逵面前,各种说潘叔嗣的坏话。王进逵信以为真,当面对潘叔嗣破口大骂。
或许王进逵还当潘叔嗣是以前的小兄弟,骂了一通后,也没有进一步的处置,只是带兵离开岳州前往南唐战场。
然而,昔年的玩伴,如今是一地刺史,又怎么能咽下这一口恶气?潘叔嗣气的浑身发抖,送走王进逵后,对手下说:“如果王进逵战胜回来,一定会找我算账,只怕我死无葬身之地了!”他等王进逵攻破鄂州,便发兵偷袭武陵,王进逵大惊失色,连忙带兵回头,正中潘叔嗣的埋伏,一通大战后,王进逵兵败被杀。
杀死了老大哥,潘叔嗣心头惴惴不安,他肯定是想要当新老大的,但总觉得自己威望不足,镇不住场面。思来想去,潘叔嗣忍痛放弃湖南老大的宝座,派人前去潭州,表示他杀王进逵只是为了救自己的小命,完全没有当老大的心思,请周行逢来主持局面。
使者前脚去潭州,潘叔嗣也不等回复,很是潇洒的领兵回到了岳州。
周行逢啥都没干,平白得了老大的位置,喜滋滋的前往朗州,自称武平军留后。
手下人劝说他效仿王进逵,自己镇守朗州,将潭州封给潘叔嗣,周行逢不肯:“潘叔嗣杀死我们的主帅,这是死罪啊,我没有杀他,如果还将潭州封给他,岂不是说我跟他是同谋?”他便只是将潘叔嗣封为行军司马。
潘叔嗣也以为自己能得到潭州,等啊等啊,却只等来了个行军司马,不由得大怒,就称病不肯去朗州就职。然后换成周行逢大怒:“这小子,他杀了老大,我饶他一命还给他封官,他居然不肯来,是想要把我也杀了么?”
周行逢派人到岳州,说自己被小人忽悠了没有给兄弟官职,现在想通了,决定将潭州封给兄弟,让潘叔嗣做武安军节度使,但希望潘叔嗣能来朗州,兄弟们聚一聚,畅叙别情,免得再生误会。
潘叔嗣大喜,开开心心跑到朗州,然后就丢了性命。
除掉了潘叔嗣,周行逢自称武平军、武安军留后,遣使者到后周报告。柴荣便封他为朗州大都督、武平军节度使、检校太尉、侍中,承认了他在湖南的法理地位。
从947年到956年,前后十年时间,湖南经历了五马争槽的马家内讧,再经历了南唐大军的入侵吞并,再来是刘言逐走南唐自立为节度使,再来是静江军十兄弟干掉刘言,最后是十兄弟内讧,一场场的大戏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最后是十兄弟之一的周行逢笑到了最后,暂时坐稳了湖南之主的位置。
周行逢早年是乡间无赖,曾经犯过罪,脸上被刺字,如今做了一方大佬,手下就劝说他用药水洗掉刺字,免得别人笑话,周行逢不以为然:“汉朝时候的英布也曾受过黥刑,仍被世人成为英雄,我又何必在乎这个?”
他眼看着湖南由盛转衰,总结马家灭亡的教训,认为马家灭亡,首先是“不恤百姓”,其次是“穷奢极糜”,再次是“吏治腐败”。他针对这些教训,一一做出调整,周行逢格外重视民间疾苦,遇有灾害主动开仓放粮,还废除了马家种种苛捐杂税,劝课农桑,尽量将治理百姓的法律简单化。
他主动倡导俭约,并以俭约当成选择官员的一个重要标准,于是“上有所好”,属下官员争相以俭约为风。
除了俭约之外,他选择官员还坚持公正无私,不徇私情,哪怕是女婿求官,也因为这个女婿水平不够,打发他回家种田,并派遣亲信在湖南巡查,一旦有贪赃枉法,查实后立即罢免。
在周行逢的治理下,湖南迅速恢复了元气,史称“四五年间,仓廪充实”。
不过经历多年混乱,周行逢非常缺乏对人的信任,他那些巡查的手下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探查谁有不满的心思,曾在大会诸将的时候,一口气拿下十几人,当场杀死,甚至有人在喝酒时偶然说错一两句,都会被举报然后被捕下狱。到后面,周行逢杀戮的范围从军中将校扩展到百姓,只要百姓犯法,很多时候就是一刀了命,堪称是在湖南推行“血色统治”,他好不容易积累的湖南元气,又有流失的迹象。
唯一让周行逢报以信任的,是他的结发妻子严氏,严氏多次劝说周行逢不要滥杀无辜,周行逢怒道:“你一个妇道人家,不要胡乱干预外政。”严氏也恼了,索性离开朗州,回到乡里居住,只在每年上缴租税的时候才和家中佃户们一起入城。有人说他们家是湖南之主,哪里需要缴纳赋税,严氏反驳道:“赋税是官家的财物,如果主帅免了自家赋税,又怎么对下面做表率?”
周行逢怒气歇了,就跑到乡间,劝说严氏回家,不必这么吃苦,严氏不同意:“你现在显贵了,就要忘记以前受过的苦么?”哪怕周行逢强行将严氏带回城,严氏也义正辞严的说:“我跟你直说,你用法严酷,将来必定失去人心,一旦有祸事,我在乡间也方便逃命。”在严氏的劝说下,周行逢才有所收敛,不再肆意滥杀。
俗话说“妻贤夫祸少”,在严氏的规劝下,周行逢的统治回到了正规,湖南人得以过上几年安生日子,看着中原的朝廷从后周换成了北宋。
960年,北宋建立,周行逢向宋朝称臣,被封为武平军节度使、中书令。
962年,周行逢病逝,年仅四十六岁。他死之前召集亲信:“我们当年十兄弟,现在只剩下衡州的张文表还活着,我死之后,他必定作乱,诸将中只有杨师璠能对付他。你们要尽心辅佐我的儿子,保住湖南,如果事情实在不可为,则举湖南归顺朝廷。”
他死后,北宋追封他为汝南郡王,并承认他年仅十一岁的儿子周保权为新任武平军节度使。
正如周行逢所料,张文表听说周保权即位,大怒:“我和周行逢都是出于微贱,百战立功名,凭什么让我向一介小儿称臣?”他起兵造反,一下子就攻破了潭州,自称武安军留后。
周保权在恐慌中,采取了“双保险”的操作,一面任命杨师璠为主将,出兵平叛,一面向北宋请求援兵。
求援信正中宋太祖赵匡胤的下怀,963年,北宋以协助平叛为名出兵南下,以“假途灭虢”的计策吞并了南平,取得荆南之地。
这时杨师璠已经大败张文表所部,收复了潭州,砍掉了张文表的脑袋。但北宋大军完全没有止步的意思,照旧进入了湖南。
周保权这才明白北宋的野心,仓促间调兵反击,被北宋大军轻易击败后,成了俘虏,被送去了汴梁城。
从刘言算起,历经刘言、王进逵、周行逢和周保权,割据不足十二年的武平政权,至此彻底灭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