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非守信之人,不信看看耿,尚二藩王及吴三桂数万降兵下场

猪是的看来过倒 2024-12-25 14:04:54

康熙皇帝非守信之人,不信看看耿,尚二藩王及吴三桂数万降兵下场

世人皆说康熙皇帝是明君贤主,励精图治,开创了"康乾盛世"。却鲜有人知,在他统一全国的过程中,也曾耍过不少手段。三藩之乱平定后,吴三桂的结局众所周知,但还有两位投降的藩王,他们的下场同样令人唏嘘。一个是被亲兄弟"卖"了的福建靖南王耿精忠,一个是正在为朝廷立功却被部下告发的广东平南王尚之信。他们原本以为真心悔过、重新效忠就能保全性命,可结果真的如此吗?更令人震惊的是,那些主动投降的将领和数万降兵,他们的命运又将如何?

一、康熙帝的清算序幕

康熙二十年的冬天格外寒冷。昆明城内,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正在书房里焚烧着最后一批文书。城外,清军的包围圈已经持续了整整八个月。

这座昆明城,曾是吴三桂打造"大西"政权的根基所在。城中设有六部,俨然一副小朝廷的模样。更有吴三桂亲自督建的"威远楼",高达九层,远望滇池,俯瞰全城。然而此时的威远楼上,早已不见往日的繁华气象。

十月二十八日拂晓,随着一声震天的炮响,清军如潮水般涌入昆明城。负责进攻的将领赵良栋率先冲进吴府,却只看到了一地狼藉。吴世璠已经在绝望中拔刀自尽,他的"皇后"郭氏也已投环自缢。

清军搜遍全城,竟找不到吴三桂的尸骨。原来在三年前吴三桂病逝时,吴世璠就已料到今日,秘密将其父亲的遗骸迁出昆明。为了不让清廷亵渎先人,他将埋葬地点只告诉了最信任的三个心腹,这三人此刻也已随主殉国。

更让清军意外的是,府库中只找到了少量财物。传闻吴三桂生前曾在城外秘密修建地下金库,但直到今日,这处金库的位置依然是个谜。

清军在城中搜捕吴氏余孽时,发现一个奇怪现象:但凡是吴氏宗族的住所,都挂着白幡,家中空无一人。原来在城破前夕,吴氏宗族早已约定:宁死不降。数百族人在族长的带领下,集体服毒自尽。

无奈之下,清军只得将吴三桂的首席谋士方光琛及其子侄押到城门外,处以凌迟之刑。这位曾为吴三桂出谋划策的谋士,在临死前仍保持着儒者的风骨,大声朗诵:"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与此同时,清军在昆明各地开始大规模搜捕吴氏家族成员。那些躲藏在乡间的吴氏族人,也未能逃过这场浩劫。据记载,仅在昆明城外的石寨山一带,就有百余名吴氏族人被抓获处决。

为了向康熙邀功请赏,当地将领随意找了个骨灰匣,声称是挖出了吴三桂的尸骨。他们将这个骨灰匣和吴世璠的首级一同送往北京。康熙看着这份"战利品",沉默良久,最后只说了一句:"叛逆已平,天下太平矣。"

这场清算并未就此结束。康熙下令,凡是与吴三桂有过往来的官员,不论大小,一律革职查办。一时间,云南境内官场震动,许多曾在吴三桂手下做过事的官员纷纷自请革职,以求自保。然而,这些人的结局如何呢?

二、巧设连环计诛耿精忠

吴三桂的覆灭并未平息康熙帝的怒火。此时的福建靖南王耿精忠,正在福州城中过着看似平静的生活。自从投降后,耿精忠每日在府中焚香礼佛,似乎已经看破红尘。然而,他始终不肯离开福州半步,这让康熙颇为忌惮。

康熙十九年初,康亲王杰书奉旨来到福州。杰书此行表面上是巡视海防,实则另有任务。他在福州城外的天王府设宴,特意邀请耿精忠赴宴。席间,杰书频频向耿精忠敬酒,谈及朝廷对其既往不咎的宽宏之度。席间,杰书提出一个建议:何不入京面圣,以表诚意?

耿精忠起初并未答应。然而接下来的几天,杰书又派出数名心腹,以各种名目拜访耿精忠。这些人或谈论朝廷对降臣的优待,或讲述其他降将在京城的风光日子。渐渐地,耿精忠的戒心开始松动。

三月初,耿精忠终于上疏请求入京。康熙立即下旨准奏,并特意委任耿氏部将马九玉为福州将军,代理军务。这一安排看似体恤,实则是断绝了耿精忠与旧部的联系。

就在耿精忠启程北上时,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他的两个弟弟耿昭忠、耿聚忠联名上疏,请求朝廷严惩其兄长的叛逆之罪。这道奏折犹如一记重锤,打破了耿精忠最后的希望。

耿氏兄弟的这场"背叛"并非偶然。早在半年前,朝廷就已经暗中联络了耿昭忠、耿聚忠。两人为了保全自己的血脉,不得不配合朝廷演出这场"义绝兄长"的戏码。他们的奏折中详细列举了耿精忠在叛乱期间的种种罪行,其中不乏一些耿氏内部的秘密。

耿精忠刚到京城,就被直接押入刑部大牢。审讯过程异常迅速,因为朝廷早已掌握了充分的罪证。康熙二十一年正月,一纸诏书下达:耿精忠及其心腹死党,均处以凌迟之刑。

行刑那日,耿精忠被押赴市曹。行刑前,他望着围观的人群,只说了一句:"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这句话很快在京城传开,一时间成为茶楼酒肆中的谈资。

耿精忠死后,朝廷对靖南王府进行了彻底清算。府中财物悉数充公,其中包括耿精忠珍藏多年的明代宫廷文物。值得注意的是,耿昭忠、耿聚忠两家虽保全性命,但也被削去了爵位,改以庶民身份终老。

至此,这个传承三代的靖南王府,就此烟消云散。而耿精忠的这个教训,也让另一位藩王尚之信开始坐立不安。此时的尚之信还不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向他袭来。

三、立功未竟身先死:尚之信之死

康熙二十一年的春天,一支清军正在湖广一带围剿残余叛军。这支军队的主帅正是广东平南王尚之信。自从投降朝廷后,尚之信一直在为清廷征战,试图用军功来证明自己的忠诚。

然而就在此时,一封密奏却从广东送到了康熙的案头。这份密奏的内容令人震惊:尚之信暗中与海盗勾结,意图再次叛乱。密奏的署名是尚之信的部将李勋。

李勋在密奏中详细记载了一件事:去年冬天,尚之信曾秘密接见了几名海盗头目。这些海盗常年在广东沿海活动,手下有数千人马。尚之信与他们约定,一旦时机成熟,便里应外合,夺取广州。

这份密奏立即引起了康熙的高度警觉。此时的尚之信正在湖广立功,若是贸然处置,恐怕会引起军心动荡。康熙决定先派人暗中调查。

调查的结果很快就出来了:李勋所言非虚。原来尚之信的确与海盗有所往来,但并非为了谋反,而是为了收买这些海盗为清廷效力。这种做法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未经朝廷允许,私自与海盗接触,本身就是一个重大过失。

康熙二十一年三月,朝廷突然下令,召尚之信回京述职。这道命令来得突然,以至于尚之信的军队还在围剿叛军的关键时刻。尚之信不得不放弃军事行动,立即启程北上。

就在尚之信即将到达北京时,一支小股清军在途中将其拦截。为首的将领手持圣旨,宣读了尚之信的罪状:私通海盗,意图不轨。尚之信还未来得及辩解,就被当场拿下。

更令人意外的是,就在尚之信被捕的同一天,他在广东的家眷也全部被控制。朝廷显然是早有准备,这次行动可谓是天衣无缝。

康熙二十一年四月,尚之信被押解至京师。与耿精忠不同,他并未经过正常的审讯程序。朝廷直接下令:将尚之信押往菜市口处决。行刑前,尚之信只说了一句话:"为国捐躯,死而无憾。"

尚之信死后,平南王府上下近百口人,除了年幼的子女被发配到边疆外,其余皆被处决。就连给尚之信送信的仆役,也未能幸免。朝廷的这种做法,显然是要杜绝任何隐患。

值得注意的是,检查尚之信的府邸时,发现了大量未经申报的军械和粮草。这些物资原本是他准备用来围剿叛军的,但在朝廷看来,这反而成了他意图谋反的铁证。

密报者李勋因为这次"立功",被朝廷升为广东提督。然而好景不长,三年后,李勋因为贪污军饷,被革职查办,最终在狱中郁郁而终。

人们后来议论此事时,才发现一个细节:李勋告发尚之信的时间,正是尚之信准备向朝廷举报李勋贪污的前一天。这或许就是李勋急于告发的真正原因。

0 阅读:3

猪是的看来过倒

简介: 猪是的看来过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