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朝鲜人民军海军在南浦造船厂隆重举行了新型多用途驱逐舰“崔贤”号的下水典礼。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亲自出席并发表讲话。这一天同时是朝鲜革命第一支武装力量的纪念日,赋予了下水典礼重要的象征意义。
据朝鲜官方报道,“崔贤”号为5000吨级,装备了朝鲜自主研发的先进打击系统,被称为是朝鲜海军向现代化转型的重要标志。
★历史的回响:朝鲜海军的漫长追赶之路提起朝鲜海军,在过往数十年里,国际社会大多给出一个共同的印象:小型化、近岸化、防御型。
这并非无的放矢。自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结束后,朝鲜海军长期以轻型护卫舰、鱼雷艇和小型潜艇为主,缺乏远洋作战能力。即便在冷战高峰期,朝鲜也未曾拥有像苏联那样的大型水面舰队。
历史上,朝鲜海军曾有几次试图突破限制的努力,例如:
上世纪80年代,朝鲜从苏联和中国引进部分旧式护卫舰、导弹艇,并自行仿制“黄海级”轻型护卫舰,试图建设更具威慑力的近海舰队。
1990年代后期,朝鲜建造了“金城级”导弹护卫舰,部分装备简易反舰导弹,但总体性能依然落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第二次延坪海战”,朝鲜小型舰艇在与韩国高速舰艇交战时因火力和机动性处于劣势,最终导致本方舰艇被击沉。这场战斗深刻暴露了朝鲜水面舰艇部队的严重技术落后,也促使朝鲜高层重新审视海军建设的紧迫性。
然而,受到经济困境、国际制裁等多重压力,朝鲜迟迟未能实现海军现代化的实质性突破。直到2020年代,局势开始出现变化。
朝鲜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海军建设起点,应当追溯到新型潜艇项目的展开。
2019年,朝鲜首次对外展示了新型潜艇“信川级”,引发外界关注。该潜艇外形类似前苏联“高尔夫级”弹道导弹潜艇,被推测可能搭载潜射弹道导弹(SLBM)。
2021年,朝鲜公布了“武器系统多样化”方针,提出加强水下与水面舰队建设,“逐步形成现代化战斗群”。
2023年9月,朝鲜宣布下水首艘“英雄金君玉”号战术核潜艇,虽然外界普遍质疑其核潜能力的真实性,但这一举动意味着朝鲜正式启动了海基核威慑布局。
在这一系列布局下,水面舰艇力量也自然需要同步提升。于是,“崔贤”号的建造计划浮出水面。
值得注意的是,朝鲜在建造“崔贤”号时展现出异常高效的推进速度:
仅用400多天完成建造。
动员了南浦造船厂、江南机械联合企业所、海军兵器局等多个系统协同作业。
采用了“主体式国防工业体系”,在零外援情况下独立完成设计和制造。
这与以往朝鲜舰艇建造周期长、质量参差不齐的传统形成鲜明对比,显示了某种程度的工业进步。
2025年4月25日,朝鲜在南浦造船厂举行了隆重的下水典礼。
这一天并非偶然。4月25日是朝鲜革命武装力量建立纪念日,也是朝鲜军界最重要的政治日子之一。选择在这样一个日子下水,足以体现金正恩对这一事件的高度重视。
现场细节透露出不少关键信息:
金正恩亲自登舰检查武备系统,并发表了长篇讲话。
朝鲜官方强调,“崔贤”号是“核战争遏制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舰体编号“101”,象征第一艘新时代主力舰。
金正恩在讲话中提到:
“要不断建造现代化的水面舰艇,巩固海上强国地位。”
这一表述显示,朝鲜不会止步于“崔贤”号,还计划继续扩充舰队。
根据公开信息与外界推测分析,“崔贤”号的基本性能可能如下:
排水量:约5000吨。
动力系统:推测为改进型柴油-电力推进,尚未确认是否具备燃气轮机。
武器系统:
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可能为“火星-3”型)
中程防空导弹系统
近防武器系统(高炮或简易CIWS)
可能搭载短程对陆打击巡航导弹
虽然朝鲜官方没有公布具体参数,但从舰体外观可以看到大量雷达、通信天线、垂直发射单元,表明具备较完整的信息化作战能力。
当然,与美军伯克级、日本“摩耶”级、韩国“世宗大王”级等万吨级宙斯盾舰相比,“崔贤”号在雷达探测、指挥控制、导弹射程和舰体生存能力方面仍有不小差距。但对于朝鲜海军自身而言,这已经是一次质的飞跃。
“崔贤”号的出现,将给东北亚地区海军力量格局带来哪些变化?
局部威慑力提升
在日本海、朝鲜半岛东部沿岸海域,朝鲜可以依托新型舰艇构建更为坚固的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体系。
其配备的反舰与防空武器,将使美日韩联合舰队在接近朝鲜沿海时需付出更高代价。
海基核力量布局初现
如果后续验证“崔贤”号可搭载核弹头巡航导弹,那么朝鲜将正式跨入海基核威慑国家行列,改变区域战略稳定性。
引发军备竞赛螺旋
韩国近年来已启动新一代宙斯盾驱逐舰建造计划。日本自卫队则积极推进“摩耶”级防空舰列装,美军亦加强在朝鲜半岛附近海域的常态化部署。
朝鲜此次动作,势必促使周边国家加速自身海军现代化步伐,军备竞赛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历史上,朝韩在黄海、东海多次爆发小规模海上冲突。
最典型的案例便是2002年第二次延坪海战。当时,朝鲜两艘小型巡逻艇越过北方界线(NLL),与韩国海军高速艇交火。由于火力、雷达、舰艇机动性等全面劣势,朝鲜一艘舰艇被击沉,多人伤亡。
这一事件直接暴露了朝鲜海军的弱点:
缺乏有效防空系统。
火力系统落后。
作战指挥系统原始。
对比今天,“崔贤”号的出现,恰恰反映出朝鲜在努力弥补这些短板。尤其是舰载防空系统和导弹打击能力的提升,将使未来类似的海上小规模冲突风险上升,同时也让朝鲜在对抗更高强度冲突中具备更多底牌。
当然,“崔贤”号的真正作战效能仍需时间验证。
训练水平是否跟得上舰艇技术?
维护保障体系是否完善?
是否有配套舰队形成战术群体作战?
这些都决定了它是否能从政治象征走向真正的海上力量。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数年内,朝鲜可能还将下水更多同型舰或改进型舰艇,同时加强海军与空军、导弹部队之间的联合作战训练,逐步形成多维度立体化防御体系。
对于周边国家而言,面对朝鲜海军的变化,既不能掉以轻心,也需避免刺激对抗螺旋失控,导致局势恶性升级。如何在威慑与对话之间寻求平衡,将考验所有相关方的智慧。
“崔贤”号驱逐舰的下水,不只是朝鲜造船工业的一次突破,更是整个东北亚安全局势变化的一块新注脚。它提醒着世界:一个在制裁和孤立中寻求生存的国家,依然能通过持久的意志和有限的资源,撬动局势的一角。
真正的风暴,也许才刚刚开始。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
相关数据考证于网络资料,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