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克兰发起“反攻”的背景下,俄乌战场形势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一边是战场上俄乌两军的激烈对垒,一边又是外交战线上的急转直下。有乌克兰记者拿出所谓“证据”,指控中国向车臣部队提供武器装备,并就此事向中国外交部门发难,对此,我发言人的回应很直接。那么,中国是否果真向车臣部队供应武器装备,让惦记“中俄结盟”已久的普京得偿所愿了呢?
自从俄乌冲突爆发之后,中国始终坚持客观、中立态度,拒绝向任何一方提供武器装备,通过外交渠道积极劝和促谈,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同时为了减轻乌克兰面临的人道主义危机,中方多次向乌克兰提供人道主义帮助,真正履行世界大国的责任。不过最近的一场舆论风波,却将矛头再次指向“中俄结盟”,中国向处于战争状态下的俄罗斯供应武器装备。
近日,在俄罗斯车臣部队公布的一段宣传视频中,意外出现中国生产的“虎士”装甲车身影。除了常规的装备展示环节外,车臣方面还详细公布了“虎士”装甲车的局部细节,车臣领导人小卡德罗夫亲自试驾该型装甲车。如此大张旗鼓的宣传,足可看出车臣方面对这款“陆战猛虎”的青睐。
不过车臣当局如此刷存在感的举动,自然招致美乌媒体的重点关注,有乌克兰记者借此事大肆炒作称,这是中国即将“全面军援”俄罗斯的前兆,北京将与莫斯科连成一条线,实际上全面参与俄乌战争。
单单通过车臣部队装备中国“虎士”装甲车,就怀疑中国“军援俄罗斯”,未免是捕风捉影的蓄意炒作。诚然,“虎士”装甲车的确是中国自主生产的军用装备,但并不意味着就是中国供应给车臣部队,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其次,从视频画面中我们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出,车臣装备的“虎士”装甲车外形和内部装饰并非全新,有着明显的使用折旧痕迹,不出意外的话是一批二手装甲车。既然是二手装备,那么东家就不一定是中国,其他所有曾装备“虎士”装甲车的国家,都有可能是车臣部队的装备提供商。
据悉,“虎士”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发并大量装备部队的一款轻型装甲车,它的出现弥补了我军在该领域的空白。“虎士”装甲车采用高强度防弹钢板焊接,车身玻璃和正面侧面钢板都能承受7.62毫米枪弹的袭击。在兼顾基础防御能力和自卫能力的同时,“虎士”装甲车还拥有比较灵活的机动性,因此它不仅被用于野战环境中,同样也是现代城市反恐作战的必备利器。根据不同环境和需求可灵活改装的特性,令“虎士”收获许多国际客户的青睐。
据不完全统计,“虎士”装甲车在国际市场上颇受欢迎,大量出口中亚、东南亚、南美和非洲在内的世界各地。此外,由于“虎士”装甲车还能以警用装备的名义出口,而非单单局限于军事装备,因此“虎士”装甲车的实际流向十分广泛。不出意外的话,习惯于从第三方国家和黑市上“淘宝”的车臣部队,通过特殊渠道把其他国家濒临退役的“虎士”送到自己手上。如果车臣方面决心隐瞒获取“虎士”装甲车的途径,那么他们的来源将一直是个谜。
从布林肯炒作“中国军援俄罗斯”,再到所谓“中国向车臣提供装甲车”,美国始终未放弃利用俄乌冲突向中国施压,试图将中国塑造为支持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罪魁祸首。这种畸形扭曲心理的背后,所反映出的是美国对于“中俄结盟”的深深忧虑。
同为两大世界强国,中俄在不同领域有着无与伦比的一流实力。中国拥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庞大经济体量、常规军事能力和日渐崛起的国际影响力,俄罗斯的矿产能源优势无人能及,而在战略核武库领域,俄罗斯则与美国平起平坐。在产业技术和国防军事领域,中俄有着天然的互补性,如果两国事实上建成命运统一体,那么将对处于滑坡状态的美国霸权,构成沉重打击。
事实上,克里姆林宫一直未放弃对于“中俄结盟”的执念,普京政府多次明里暗里向中方提出相关意图,俄罗斯学界和政界相关人士也一直鼓吹“中俄同盟”,但中方始终坚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支持中俄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但坚决反对任何军事同盟的说法。
中俄两大国,有足够的实力、底气和信心在动荡国际风云中稳如泰山,任何“结盟”说法都是对中俄关系的诋毁与诬蔑。诸如美西方语境下的盟友体系,注定被21世纪的新时代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