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写红楼人物,有“影分身”之说,即某些人物在性格特点方面呈现出惊人的相似,就以林黛玉为例,她的影子就包括晴雯、妙玉、龄官等等。
本体和影子具有鲜明的共同性格特点,黛玉式金钗的共同特点就是心性高傲、目无下尘,用现代概念来说,她们都是个人主义式性格,这种个人主义,与薛宝钗、花袭人这种深通人情世故的金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林黛玉进贾府
可供挖掘的是,黛玉、晴雯、妙玉、龄官的个人主义,似乎除了天生使然的原因,更有共同的家庭生活经验所致,具体说来,这些金钗基本都处于无父无母的生存状态,反观宝钗、袭人则不同。
亦如欧丽娟在《大观红楼》第十四章“家庭、环境的关键性”中,对宝、袭二人性格因素的解析:
小说中比较以群体为优先考虑的性格圆融者,包括薛宝钗、袭人等,都是成长于温暖健全的家庭中,自幼有父母手足一起生活,受到家人的关爱,也深爱着家人,甚至愿意为家人而牺牲。如宝钗“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体贴母怀,她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袭人则是“当日原是你们没饭吃,就剩我还值几两银子,若不叫你们卖,没有个看着老子娘饿死的理”,因此便养成顾全大局的成熟性格,乐于分享,也愿意自我退让。——《大观红楼》
相比之下,林黛玉则先后经历了丧弟、丧母、丧父,更关键的是她那个时候还是个孩子,从此就长居荣国府,晴雯、龄官则都是孤儿,妙玉从小为保命被送去带发修行,皆脱离了家庭生活的温暖港湾,也失去了性格上的束缚,便与个人主义性格签下了命运的契约。
宝黛做客梨香院
就以林黛玉为例,原著第八回“宝黛做客梨香院”,饭桌上宝钗劝宝玉别喝冷酒,黛玉动了醋意,为了敲打贾宝玉,林黛玉便以前来送暖手炉的雪雁为踏板,说了一段“无理至极”的话:
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也无回复之词,只嘻嘻的笑两阵罢了。【甲戌侧批:这才好,这才是宝玉。】——第八回
我们读者自然知晓林黛玉是“声东击西”,明着责骂紫鹃、雪雁,实则是在敲打贾宝玉,可在外人看来,林黛玉这么说话终究有些“刁钻”的嫌疑,比如现场薛姨妈就没有看懂林黛玉的敲打,出言询问黛玉说:你素日身子弱,禁不得冷的,他们记挂着你倒不好?
见宝钗黛玉半含酸
林黛玉这种说话风格,已然造成了某种负面效果,比如第五回记载: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导致底下丫鬟们更喜欢找宝钗玩,黛玉见了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
再有第二十七回,丫鬟小红评价林黛玉说:林姑娘心里又细,嘴里又爱刻薄人。
可见黛玉素日伶牙俐齿,挖苦敲打他人并非偶然现象,而是一种常态,而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直接原因就是父母双亡的生存环境。
就以第八回为例,林黛玉在饭桌上“声东击西”,随后又连怼贾宝玉的奶娘李嬷嬷,面对这种情况,现场当真没有人能教育得了黛玉——现场的雪雁、李嬷嬷都是仆人阶层,贾宝玉、薛宝钗和黛玉是同辈人,薛姨妈也是客居贾家,没有一个人能以长辈的身份名正言顺地教导黛玉,导致黛玉毫无拘束地在一种野性的心理环境中长大。
风雨夕宝玉探访潇湘馆
纵观整个贾家,只有贾母具备这种资格,可老太太年近八十,膝下子孙众多,她根本没有精力,也没有意识去承担起教育黛玉的责任,这就导致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林黛玉向薛宝钗坦诚相待时,就如实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
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庚辰双行夹批:黛玉才十五岁,记清。】竟没一个人象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黛玉语
从这段话就能看出,林黛玉的智商和潜在的情商都是顶级的,但凡换成别的女子,在这种恃宠而骄的环境中长大,难免会变成夏金桂式的“盗跖性气”。
钗黛缔结金兰契
林黛玉在无父无母的环境中长大,却具有深度自我反省的能力,居然能自我察觉“自己无人教导”的原因乃是“父母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进而延伸出对亲情的执念,自此事之后,林黛玉跟薛宝钗情同姐妹,并于第五十七回认薛姨妈当了干妈,跟薛宝琴也以姐妹相称,所以我们看到后期的林黛玉越发成熟稳重、温柔可人,远非前期那般刁钻古怪。
但不是每一位个人主义性格的金钗,都能完成林黛玉这样的进化,个人主义的典型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必然就会损害到其他人的利益,尤其会变成“箭靶式”人物。
晴雯撕扇
晴雯在大观园内树敌无数,从园内的婆子干娘,到自家怡红院里的小红、佳蕙,我们甚至很难说晴雯在贾府内有任何知心好友,似乎只有贾宝玉能以真心对晴雯,可在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晴雯却把宝玉气得差点亲自把她撵出去,宝玉尚且如此,莫论他人。
再有龄官,元妃省亲命她唱戏,她执意要唱本角之戏,其后元妃命十二戏子进宫演唱,龄官又避而不唱,第三十六回“情悟梨香院”,贾宝玉亲自来请龄官唱戏,龄官却丝毫不给面子,这就是龄官的个性。
可这种个人主义依赖于很大的偶然性,前提是要遇上贾府这样的富而好礼之家,一旦脱离这个环境,别人还会惯着龄官吗?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
龄官和宁府贾蔷互有好感,十二戏子被解散后,龄官不知去向,有学者猜测龄官嫁给贾蔷为妻,这显然是太美好的想象——贾蔷身为宁府正派玄孙,不可能娶一个戏子当正妻,以龄官的个性,又必然不愿意给贾蔷当小老婆,这样的僵局很难破解,除非有一方愿意牺牲。
可这种牺牲伴随着人物个性的破坏与毁灭,真正的情往往是互相成就,而非主张牺牲对方,所以贾蔷、龄官的结局,不欢而散的可能性远高于大团圆结局。
本文乃“不红居士”独家首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