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不消费了,很纳闷,毕竟旅游业还是火爆如昨。
这条街,人们戏称为"小香港",北方有许多类似的民间称呼,贴金而泛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此地必繁忙热闹。
老人说:路口的百年槐树枯了,这条街便要死了。
人们开始并不信,小县城的城中村,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如何会衰落?这条街从商周时期便存在,便有人们在此生老病死。
街道南头是人头攒动的松散劳动力市场,凌晨四点,周围的人们便开始聚集,来一波走一波,再来一波,聚聚散散直到夕阳西下。
再往南三百米,是城中第一小学,周围皆是第一学区,学生无数,租客无数。
这条街北头则是曾经的汽车站,过客匆匆,人流量超大,带来了极大的商业机缘。
三条小巷紧连着繁忙的东环路,出行便利,来去自如。
怎能不繁荣?
昔时的确一铺难求,街道两边盖满了小小的门面房,居民都是包租婆,早上端个无锡红泥壶,坐躺椅上笑看街道春秋。
有小吃糕点,有面馆餐厅,有针织轻纺,有男女衣帽,有玩具文具,有美发足浴,有茶馆牌社,有旅舍浴池,有家电家具,有日杂五金,有诊所中医,有鲜花黑帐。
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吃喝玩乐,声色犬马,生老病死,应有尽有。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条街,足以对一个人的一生一条龙服务。
现在确实不行,部分商铺苦苦挣扎,部分商铺关门转行。
为什么会衰落?
汽车站没有了运输功能,偌大的场地成了专职收费停车场,吞吐能力为零。
近十年县城扩张了十倍,商家增加了十倍,消费选择更多,池子就那么大,分一杯羹汤的商家太多。
附近三家大型连锁超市强势崛起,环境优美,童叟无欺,家大业大信誉有保证,年轻人更喜欢逛琳琅满目的大超市。
更多的住宅小区落地建成,商业重心朝住宅区密集处迁移,城中村一带,却成空心区域。
电商,还有电商,更是将许多购买力收入囊中。
然而就是如此冲击之下,前年去年时,这条街道依然维持着运转,挣钱多变成挣钱少,尚能接受,家财万贯不如小店,养家糊口还是可以的。
现在,确实撑不住了,过往人行色匆匆,往旁边商家都不多看一眼。
街道口那棵老槐树,也慢慢枯去,在朔风里孤零站立。
老人说:今年咋这么难?几个月没有人来租房了,一时真不如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