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过中秋,除了吃,还有印象更深刻的体会吗?

坤仑江山 2022-09-16 15:45:25

又是一年收获的季节,没想到今年的八月十五赶上疫情,出不去门,只好用回忆纪念那些年故乡中秋收获的欢乐!

八、九十年代的时候,老家还没有机械化,春耕秋收都靠的是马力、人力,每家每户都养了犟骡子、大牛、大马。

农民要指望这些牲畜出大力来完成一整年的收获,还有些劳动完全是靠人工,靠农民们坚实的肩膀担起秋收的重担。

所以,整个秋天既是农民的节日又是苦日,每天都在收获,每天都很劳累,每天又都舍不得休息,风吹日晒雨淋中把农民的脸颊和脊背晒得黝黑!

对于那些无忧无虑童心未泯的孩子们,秋季却堪比过年,因为田野里到处都有零嘴儿,到处都能捋一把吃食,随便刨几把花生、掰几盘葵花籽,能吃上半天。

找吃的,永远是我们这些大肚皮孩子们最感兴趣的主题,什么甜玉米杆、甜高粱杆、邻家树上的金丝小枣,瓜果梨桃等等,都需要勇敢的去尝试,哪怕被人撵,被狗追出二里地,也值得,哈哈!

当然,最最馋人的还是那些烧玉米或者烤山药(红薯)活动,在自家地头(去别人家地头会挨揍),盘一个坑灶架起一堆火,上边烤玉米,底下碳火烤山药,篝火总能唤醒我们血液里远古留存的激情!

孩子们在大头目统一指挥下,有人负责拾柴禾,有的负责吹火,还有负责去各家地里摘(偷)花生、毛豆的,一个个灰头土脸忙的不亦乐乎。

围拢在一边等着分一杯羹的小伙伴们,有提着镰刀出来打猪草的,有牵着牛、马牲口出门啃青放牧的。

每当烤得半生不熟的时候,就有迫不及待的孩子伸手扒拉开几颗小山药嘴里喊着尝尝熟了没,斯哈着啃了起来,别的孩子自然不会容忍,纷纷动手,嘴里嚷嚷着也开始啃了,最后谁也没吃到烤熟的那部分。

最后打猪草的篮子找不见了;放牛郎们的大牲口也独自跑走了,慌慌张张地追出好远,牵到手里才放心。

父母们忙忙碌碌收完了秋,地里种上小麦,才算彻底地安静下来,天气也开始转冷,田野里放眼望去连个人影也没有。村外树林,落叶片片,深秋的凉风吹得人有些发抖,没有了叶子的枣树,在风中摇曳,把最高处的几颗红枣暴露出来,它们高高挂在枝头,用最鲜红的脸庞炫耀着身姿,孩子们拔出最高的竹竿也打不到它,像是对我们的无能发出了蔑视。

村子里的早晨很安静,阳光很慵懒,再也看不到人喊马嘶运送庄稼的喧闹情景,但并不代表农民就闲下来没事儿干。我们跟着家人上到房顶,在屋顶把晾晒干的花生,大枣装袋入库,每道程序都不能马虎。此时不用抢农时,大人们不紧不慢地收拾着果实,彼此隔着房子聊天,孩子们拿着花生大枣互相丢来丢去,属于农民的快乐,如此平凡而简单。

八月十五那天,煮一盆盐花生、摆几盘月饼、酒枣,条件好的人家,再摆一盘烧鸡,孩子们就会欢呼雀跃起来。

不知不觉,收获的欢乐,岁月的忧愁,就像村外的小河,慢慢流逝而去,找不见了…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