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湖上观景,吟诵了一首七律,笔调清新,余韵不尽

墨有云水心语 2025-02-02 05:24:35

春天是万象更新的季节,不过刚进入春季,依然会感到寒意逼人,冷风萧瑟。此时白昼稍稍变长,阳光也显得非常温暖,草叶上的冰花褪成水痕,檐角也会不时地坠下滴滴融雪。沉睡的大地似乎正在苏醒,冬日的封印不知何时更在悄然松动。

湖畔的几树早梅经过几天风雨的侵袭,洁白的花瓣坠落一地;池边的柳树却清新舒朗,枝头新发的嫩芽尤其让人爱怜。北宋一位才子有一天在湖上观景,欣喜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于是便即兴赋诗抒怀,下面一起欣赏:

湖上初春偶作

北宋 · 林逋

梅花开尽腊亦尽,春暖便如寒食天。

气色半归湖岸柳,人家多上郭门船。

文禽相并映短草,翠潋欲生浮嫩烟。

几处酒旗山影下,细风时已弄繁弦。

林逋是北宋著名诗人,他长年隐居于杭州孤山,喜欢与僧侣交往,终身不仕不娶。读者朋友都非常熟悉他的咏物诗,诗人以梅花象征自己高洁脱俗的风貌,林逋也因此成为隐逸文化的一个缩影。

林逋的诗歌将平凡的生命体验,升华为一种精神符号,并在梅鹤、山水之间,营造出一个超然尘外的非凡世界。林逋的诗歌纯朴清新,不仅承袭了盛唐的田园风格,而且字里行间还颇有理趣和禅意。

这首诗描写初春时的湖光山色,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首联点出时节特征,"梅花开尽腊亦尽,春暖便如寒食天。" 冬去春来,湖畔的早梅不知何时都已凋谢,春意盎然,暖风拂面,给人感觉就像进入到寒食季节。

一个“尽”字,暗含一丝惆怅,季节更替、时光流转本来是司空见惯之事,可是对于一位极其喜爱梅花的隐者来说,似乎又不愿亲眼看见飞红被人践踏的场面。一个“暖”字,既指天气回暖,也道出诗人非常欣喜春回大地。

"气色半归湖岸柳,人家多上郭门船",这一联的出句采用拟人手法,在诗人眼里,春天的气色乃是可“归”之物,也让杨柳显得如此新嫩。

对句刻画动态图景,描写人来船往、摩肩接踵的画面,富有浓浓的生活气息,让人可以想象出渡口边、湖面上人头攒动的热闹场景。

林逋不愧为北宋著名才子,诗人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只是三言两语,就勾勒出一幅生动画面,展现出人们在初春时的活动,也体现出北宋初期繁荣的景象。

颈联转而描述近处的景物, “文禽相并映短草,翠潋欲生浮嫩烟。" 羽色艳丽的水鸟,成双结对地栖息于长满浅草的滩涂;湖面上碧波荡漾,阵阵轻烟袅袅升腾。诗人流连忘返,甚至久久伫立船头,忘记了夜幕即将拉开。

一个“映”字,展现出野禽在水中姿态挺立的模样;一个“嫩”字,刻画了湖面上轻烟笼罩的朦胧场景。短短14个字,描绘出初春郊外的美妙图景,也体现了林逋恬淡高逸的诗风。

"几处酒旗山影下,细风时已弄繁弦" ,结尾则显得余味无穷。本来稍显黯淡的山影中,几家酒馆的彩旗在微风中不停地招展,宛如拨动着琴弦,也格外引人注目。读者或许会猜想,诗人是否会进去小酌几杯,庆祝一下初春终于来到乡间。

林逋湖上观景,吟诵了一首七律,笔调清新,余韵不尽。全文意象丰富,“梅花、岸柳,渡口、行人”,以及“水禽、短草,翠波、嫩烟”等等,形成了一幅场面开阔而又色彩斑斓的画卷,不仅渲染了浓厚的初春气息,而且读者也会觉得如临其境,一位高士泛舟湖面的身影也呼之欲出!

0 阅读:30
墨有云水心语

墨有云水心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