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要惹怒中国?绝不会任人欺负,中方反制下达,这是欧盟自找的!

防务评审 2025-01-17 19:54:48

2025年1月9日,商务部发布公告称,中企因欧盟《外国补贴条例》调查,被迫放弃76亿投标项目。这一事件,让中欧贸易关系中的矛盾再度凸显。

欧盟出台的《外国补贴条例》,看似是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实则成了针对中国企业的“利器”。近年来,欧盟频繁依据该条例对中国企业展开调查,这些调查行动看似有理有据,实则充满了不合理性。中国企业在参与欧盟相关项目投标时,常常遭遇不公平对待,正常报价会被指责有政府补贴,提高报价又会因竞争力不够被淘汰,简直是进退两难。

欧盟理事会(资料图)

在这一系列的调查中,中国企业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除了被迫放弃的价值76亿人民币的投标项目外,还有其他众多受影响项目,其价值累计超过了80亿元人民币。除此之外,相关企业因为欧盟的FSR调查,遭受的投标保函损失、赔偿费用、额外支出的合规费用等,合计起来超过了亿元人民币。

这些损失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资金流转、市场拓展以及后续的研发投入等。相关投标项目涉及铁路机车、光伏、风电、安检设备等多个重要领域,这些都是中国企业近年来在技术创新和国际市场拓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的领域,中国企业凭借自身的实力,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然而却遭到了欧盟的不合理打压,阻碍了进一步的发展。

欧盟的这种做法,本质上是贸易保护主义在作祟。一方面,欧盟试图通过这种方式保护本土企业,维持其在相关产业领域的优势地位。在传统产业领域,欧洲企业曾经占据着主导地位,但随着中国企业的快速崛起,欧洲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

欧盟理事会(资料图)

为了保护本土企业的利益,欧盟不惜采取这种不正当的手段来限制中国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欧盟也有故意附和美国对华政策的嫌疑。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美国不断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中国发起了一系列的贸易摩擦。欧盟在一定程度上选择配合美国,对中国企业进行围追堵截,试图以此来向美国“表忠心”。

中国一直是国际贸易规则的坚定维护者,倡导公平、自由、开放的贸易环境。对于欧盟的这种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中国绝不会容忍。中方已经明确要求欧盟纠正其错误做法,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如果欧盟继续执迷不悟,不采取有效措施改正其错误行为,中方必将采取进一步的反制措施。

2025 年 1 月 9 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根据调查结果和《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规则》第三十一条规定,认定欧盟依据《外国补贴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对中国企业调查中采取的相关做法存在第三条所规定的情形,构成贸易投资壁垒。2025 年 10 月 8 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宣布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白兰地实施反倾销措施,以保证金的形式,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

欧盟理事会(资料图)

中国有足够的能力和手段来应对欧盟的不合理行为。在贸易领域,中国可以对欧盟的相关产品和服务采取贸易限制措施。此前,中国已经针对欧盟的乳制品、白兰地和猪肉等产品进行了贸易限制,这只是一个开始。如果欧盟不改变其错误做法,中国可能会进一步扩大贸易限制的范围和力度。同时,中国也可以在国际组织和多边贸易框架下,对欧盟的行为进行申诉和维权,让国际社会看清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本质,争取更多国家的支持和理解。

除了《外国补贴条例》,欧盟还在其他方面对中国企业进行限制。例如在2024年,欧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展开调查之后,又宣布对华实施全面制裁,将7个中国实体和个人列入了针对俄罗斯的第15轮制裁名单,声称中国某些个人和组织帮助俄罗斯避开制裁,但却未提供任何确凿的证据。这种无端的指责和制裁,不仅损害了中国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中欧之间的互信与合作。

欧盟理事会(资料图)

另外,欧盟还出台了《人工智能法案》,对中国人工智能企业赴欧发展带来了巨大限制。要求对“高风险”人工智能应用进行风险评估,并禁止某些“威胁公民隐私权”的应用,还要求企业向欧盟详细说明相关系统的具体内容等。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工智能是各国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欧盟的这一举措无疑是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又一次打压。

欧盟的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利益,也对欧盟自身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从经济层面来看,欧盟将中国企业排除在外,限制了市场的竞争活力,使得欧盟相关项目可能无法获得最优质、最具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这不仅会增加项目的成本,还可能影响项目的质量和进度。从长远发展来看,这种贸易保护主义行为破坏了中欧之间的贸易互信,阻碍了双方在更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诸多挑战的背景下,中欧作为世界两大重要经济体,本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推动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但欧盟的这种行为却背道而驰,不利于双方的共同利益。

欧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中国企业凭借自身的努力和创新,已经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欧盟试图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来限制中国企业的发展,最终只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中欧之间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合作才是双方的最佳选择。欧盟应该摒弃贸易保护主义思维,回归到公平、公正、合作的轨道上来。

欧盟理事会(资料图)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虽然面临着欧盟等方面的不合理打压,但也应该坚定信心,继续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中国企业也应该积极拓展其他国际市场,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分散贸易风险。在面对不公平待遇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和国际规则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一直秉持着公平、公正、合作的原则,积极与各国开展友好合作。对于欧盟的不合理行为,中方多次进行沟通和协商,但欧盟却置若罔闻,继续我行我素。中方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如今已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如果欧盟继续对中国企业进行无端打压和制裁,中方必将采取更加有力的反制措施。这不仅是为了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也是为了维护公平、自由、开放的国际贸易秩序。希望欧盟能够认清形势,及时纠正错误,与中方共同推动中欧关系朝着健康、稳定、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否则,欧盟必将为其错误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而中欧之间的合作也将受到更大的损害。

0 阅读:15
防务评审

防务评审

战略若太复杂,必然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