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军火商向台湾兜售“不对称作战”概念时,台北当局将目光投向俄乌战场——乌克兰用造价仅25万美元的半潜式无人艇,重创俄军价值8亿美元的护卫舰。这种“以小博大”的战术刺激了台湾军事决策层,其推出的“奋进魔鬼鱼”无人艇号称可搭载1吨炸药攻击解放军075两栖攻击舰。但剥开宣传噱头,这场豪赌背后隐藏着致命短板。
台湾军工部门宣称,“奋进魔鬼鱼”采用三体船设计,能以35节航速突袭目标,通过皮卡车实现“公路机动部署”。然而对比乌克兰作战实况,基辅每艘无人艇出击背后,都有北约预警机提供200公里外实时定位,星链系统进行厘米级导航修正。台军既无天基侦察体系,又缺海底光纤通信网络,在解放军全域电子压制下,无人艇出港即可能沦为“无头苍蝇”。
台湾现有军工产能仅能维持每年10-15艘中小型舰艇建造,而无人艇作为消耗性装备,战时损耗率预计达90%。这意味着台军若想形成持续威胁,需建立月产百艘的工业体系,但全岛精密加工机床数量尚不及广东省三分之一。
东部战区近期演练暴露出台军致命盲区:歼-16D电子战机可对600公里海域实施全频段电磁封锁,055驱逐舰配备的H/PJ-11万发近防炮,能在3秒内对突防目标倾泻1000发炮弹。更关键的是,解放军在台岛以东300-500公里划设的“远海拒止区”,迫使075编队无需进入狭窄的台湾海峡,直接瓦解了台军预设的“港口伏击圈”。
美军《海军新闻》网站披露,解放军已列装超过1200架各型军用无人机,其中“翔龙”反潜无人机配备合成孔径雷达,可对100公里内0.5平方米目标实施精确定位。这意味着台军无人艇尚未进入攻击阵位,就可能被空中猎杀平台锁定。
台当局将防务预算提高至6068亿新台币,其中32%用于采购“不对称武器”。但细究装备清单,所谓“智能水雷”“巡飞弹”等多属概念验证阶段。台“中科院”承认,现役剑翔无人机最大航程仅200公里,在解放军预警体系面前生存时间不足20分钟。
更值得警惕的是,台军模拟推演中设定的“无人艇狼群战术”,建立在美军第七舰队介入的前提下。但五角大楼兵棋推演显示,战时美军航母战斗群进入台海的成功率低于15%。失去外部力量支撑的“不对称作战”,实质是政治操弄下的军事冒险。
台海和平的钥匙从来不在武器库中。当台北街头陈列着用教育经费换取的无人艇模型时,福建平潭的跨海输水管道正将清流送入金门千家万户。这两种画面的对比,揭示着两岸关系的本质命题:对抗升级只会掏空民生根基,融合发展方能开辟长治久安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