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善祥是明朝第1个废后,本没有过错,朱瞻基为何非找理由废她?

醉风文史 2025-04-18 23:54:21

宣德三年,明宣宗朱瞻基召见张辅、杨荣、夏原吉、杨士奇等大臣商议废后之事,朱瞻基声称:朕三十无子,今孙贵妃有子,应当母从子贵。

言外之意是,朱瞻基想以无子为由废黜胡皇后,但问题是,胡皇后已经为朱瞻基生下两个公主,这表明胡皇后的身体根本没问题,无子这个理由太牵强。

可朱瞻基也找不出更多胡皇后的过错,为了让废后一事更加名正言顺,朱瞻基只能集思广益,寻求大臣们的意见,可大臣们大多不同意废后。

最终朱瞻基依然坚持废黜胡皇后,那么,胡皇后到底干了什么,朱瞻基非要找理由废她?找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一、第三者插足的爱情

胡皇后,名善祥,乃光禄卿胡荣第三女,尚宫女官胡善围之妹,永乐十五年被选为皇太孙妃,时年16岁。

彼时的胡善祥还不知道,年轻的皇太孙朱瞻基早已经有了心仪之人,那便是他的青梅竹马孙氏。

早在永乐八年,朱瞻基的外祖母彭城伯夫人就经常出入宫廷,夸赞孙氏女贤德,禀告朱棣之后,孙氏入宫,由朱瞻基的母亲张氏负责教养,当时孙氏年仅10岁,朱瞻基也才13岁。

孙氏“幼有美色”,且和朱瞻基是青梅竹马,在朱棣下旨为皇太孙选妃时,朱瞻基自然希望孙氏能成为正妃,而孙氏本人恐怕也认为,她会是皇太孙妃的不二人选。

但人算不如天算,钦天监为朱瞻基的婚事一算,竟然得出个“后星直鲁也”的结论,孙氏就这样被排除在皇太孙妃人选之外。

出身“鲁地”的济宁人胡氏出人意料地成为了皇太孙妃,而孙氏,只能屈居为皇太孙嫔。

对于这个结果,最不开心的当属孙氏,毕竟她和朱瞻基从小相识,彼此都认为是对方的良配,结果因为钦天监的“多嘴”,到手的原配成了“小三”。

彭城伯夫人也不满意这个结果,她经常跑到宫中,向女儿太子妃张氏唠叨,孙氏毕竟是由张氏教养长大,心中肯定有所偏向,但这是朱棣的决定,她这个儿媳也不好过多置喙。

此举或许是朱棣有意所为,明朝选妃制度向来是“惟贤惟德,不问出身”,孙氏美色上佳,且是自小进宫陪伴在朱瞻基身边,朱棣有所担心也很正常。

网络上有句话叫“青梅不敌天降”,朱瞻基大婚,结果女主却是半路插足进来的胡善祥,只能说造化弄人。

二、无过也被废,凭什么?

朱棣、朱高炽在世时,朱瞻基为了扮演好圣孙、好儿子的角色,根本不敢表现出丝毫宠妾灭妻的苗头,所以,胡善祥也能得到临幸,很快便生下两个女儿,顺德公主和永清公主。

等到了自己当皇帝,情况就不一样了,宣德元年,朱瞻基虽然按照规制将胡善祥封为皇后,但对于孙氏,他显然还是偏爱了许多。

朱瞻基不仅册封孙氏为贵妃,还提出要赏赐金宝给孙氏,要知道按照祖制,册封皇后要赐金册金宝,贵妃及以下有册无宝,现在孙贵妃也要有此待遇,皇帝之心可谓路人皆知。

宣德二年,孙贵妃为朱瞻基诞下皇长子朱祁镇,对于这位姗姗来迟的皇长子,年逾三十的朱瞻基喜出望外,大明江山终于后继有人了。

如何酬谢孙贵妃为大明诞下皇长子的功劳呢?朱瞻基压抑已久的心思陡然浮现在脑海中:他要弥补遗憾,让孙氏母凭子贵,成为皇后。

可胡皇后无过,凭什么被废?

朱瞻基能想到的理由便是胡皇后没能生出皇子,并且体弱多病,但麻烦的是,胡皇后有过两个女儿,说明她并非没有生育能力,这个理由太牵强。

万一日后胡皇后生出一个儿子,那便是皇帝的嫡子,继承皇位的优先级比孙贵妃所生庶子要高,朱瞻基显然不愿意看到这一点。

于是在朱祁镇出生三个月后,朱瞻基便急匆匆将其立为皇太子。

母以子贵,儿子都成为太子了,孙贵妃这个母亲自然也应该进封为皇后,但胡皇后占据着位置,想要封孙贵妃为后,首先要想办法将碍眼的胡皇后废黜。

所以,便出现了本文开头那一幕:朱瞻基与众大臣商议,该如何废后。

三、废后胡氏的身后事

杨士奇、夏元吉等重臣都极力反对废后,胡皇后没有什么过错,如果强行废后,恐怕会影响朱瞻基在后世的名声,但朱瞻基废后心意已定。

不过朱瞻基还是有些心虚,为了让废后举动更加合理,他还让大臣找出历史上有类似情况而废后的先例,这样一来就不算他开此先河,而是效仿前人。

大臣们还真找到一个先例,即宋仁宗废郭皇后的案例,可问题是,郭皇后善妒且骄纵,甚至还曾打了赵祯一嘴巴子,宋仁宗为保住脸面,才以郭皇后无子多病为由废后。

而胡皇后性格温婉,对朱瞻基巡幸游玩之举多有劝谏,称得上贤后,情况与郭皇后不同。

所以,胡皇后主动上表“退位让贤”,朱瞻基给她想出的理由是:无子多病。

胡皇后废居长安宫为道姑,赐号“静慈仙师”,同年三月,朱瞻基改立孙贵妃为皇后。

明眼人都知道胡皇后主动退位有猫腻,但对于皇帝的做法,谁又敢横加干涉呢?

也只有朱瞻基的母亲张太后怜悯这个儿媳,经常召她来自己宫中聊天,设宴时也让她位列孙皇后之上,孙皇后对此感到不满,经常怏怏不乐。

虽然史料中记载孙氏在宫中与胡氏相处“相亲如同产姐妹”,胡皇后退让是诚心实意,孙皇后也辞让过皇后之位,声称“后病痊自有子,吾子敢先后子耶”,但话中暴露出的虚伪,还是让人很来气。

正统七年,在宫中庇佑胡氏的太皇太后张氏去世,次年,胡氏也随之去世,时年42岁,由于孙太后的影响,朱祁镇下旨以嫔御礼将其下葬。

直到二十多年后,孙太后去世,朱祁镇听从发妻钱皇后的建议,恢复胡善祥的皇后之位,追赠皇后谥号,并重修陵寝。

0 阅读:347

评论列表

时间你老了。

时间你老了。

6
2025-04-21 00:37

没儿子,这样想立长子朱祁镇当太子后胡善祥又有儿子了呢,百官已经开始形成太子党了,又冒出个嫡长子,那又怎么办

时间你老了。 回复 醉风文史 04-22 08:40
那就是纯粹的朱祁镇子凭母贵了

醉风文史 回复 04-21 23:32
朱祁镇出生没几个月就被立为太子了。

醉风文史

醉风文史

读史使人明智,读史时偶尔冒出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