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首宋词,十年江南梦,一枕江南春,写尽乡愁与人生

笩筏文化 2025-03-16 04:31:57

公元880年,洛阳才子韦庄第二次奔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他本以为这次终于可以一日看尽长安花,没想到迎接他的却是满城尽带黄金甲。

屡试不第的黄巢,在这年揭竿而起,希望改朝换代要把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于是,长安沦陷,战火纷纷。韦庄的科举梦想被碾得粉碎,京兆韦氏的名门荣耀怕难以重振。

来不及舔舐伤口,韦庄便被黄巢的逆天改命推动着东躲西藏,走进后半生的颠沛流离里。

被困长安两年多后,韦庄历经艰难逃至洛阳,可还是赶不上战火蔓延的速度,洛阳很快失守。

韦庄只能从关中一路南下,辗转金陵、润州、婺州等地,开启了在江南的十年流寓生活。

十年浮云流水,韦庄一边陶醉于江南的秀丽风景,一边不断回望长安与洛阳,渴望早日归去。

直到公元893年他重回长安应试,“三楚故人皆是梦,十年陈事只如风”,江南一梦才算醒来。

只可惜此次科举考试依然铩羽而归,一年后卷土重来,韦庄终以近花甲之年的高龄榜上有名。

他以校书郎初登政治舞台,后因奉命入蜀调节争端得到西川节度使王建的赏识,被招致麾下。

入蜀后从掌书记做起,等到朱温篡唐建立后梁,韦庄也拥戴王建称帝,最终官拜蜀国宰相。

当前半生的风起云涌化为后半生的云淡风轻,韦庄回忆起十年江南旧游,终究他乡变故乡。

而最能体现这种情感转变的,莫过于他晚年寓居蜀地所写《菩萨蛮五首》的其二与其三。

1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唐·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大都有浓得化不开的江南情结。韦庄的这曲忆江南,无疑是其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黄巢攻入长安后,韦庄曾一度与弟弟妹妹失散而独自滞留京都,从而目睹了战乱带来的生灵涂炭。后来逃离到洛阳后,他满怀悲痛地写下了长篇叙事诗《秦妇吟》。

开篇这句“人人尽说江南好”,从《秦妇吟》里能看到有力佐证,“适闻有客金陵至,见说江南风景异。”

那里安定祥和,“诛锄窃盗若神功,惠爱生灵如赤子”;那里稳固繁华,“城壕固护教金汤,赋税如云送军垒”。

所以,韦庄心向往之,“避难徒为阙下人,怀安却羡江南鬼”,便于公元883年进入镇海军节度使周宝府中任掌书记。

真正踏入江南后,他才明白为什么游人只合江南老。江南春水碧于天,绿如蓝,江南画船最适合闲雅的人卧听春雨眠。

而江南女子更是印证了那句“越女天下白”,就连女子当垆卖酒时撩起的双臂都宛若雪白,更不用说还有那花容月貌说着酥到骨头的吴侬软语。

“只合”,说得多么笃定。上一个如此坚定不移的还是中唐诗人张祜,“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同样做鬼也要留在江南。

可此时韦庄的心里充满了纠结,他既痴迷于江南的繁华安定与秀丽唯美,又念念不忘故国与家乡。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他并不想如游人所言终老江南,依然向往着叶落归根。此时不归只是因为战乱未平,无家可归,回去徒惹伤悲。

这伤悲是“入门下马若旋风,磬室倾囊如卷土”的十室九空,是“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的沧桑巨变。

纵使江南风景如画,也无法让韦庄彻底忘却故乡。它是一生解不开的乡愁,放不下的执念:看到明月就想到故乡,看到炊烟就想到家园,看到花开就想到亲人。

2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

当初不愿埋骨江南,待到晚年在蜀地回望这段江南岁月,韦庄俨然把江南视为第二故乡。

最初游走江南,是因为他人尽言江南好。如今时过境迁,是韦庄自己越发觉得江南千般好。

“当时年少春衫薄”,只此一句,就让人浮想联翩。在最好的青春年华,遇上最美的江南春景,生命的风流蓬勃扑面而来。

少年的春衫是轻薄的,也是青绿的,就像当年春风得意的李商隐,“庾郎年最少,青草妒春袍。”那抹清新与柔嫩的青春气息,就连青青芳草都要妒忌。

更不用说还有“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只因骑着骏马走过斜桥随意一靠,就惹得满楼女子心花怒放,为少年的飒爽英姿所倾倒。

当初在电视剧《琅铘榜》看到秦般若创建的红袖招,一下子就想到了这句词。这个机构正是靠着男人抵抗不了的碧鬟红袖,为滑族复国收集情报。

韦庄大概也难逃这种风流情韵,打开翡翠屏风的环扣,他便在那曲径通幽的花丛下醉眠,到底是花下饮酒醉眠,还是烟花巷柳醉眠,抑或只是与钟情的女子卿卿卿我我那就任君想象了。

但可以确定的是,倘若再有机会邂逅如此动人的江南旧梦,纵使白发如雪,韦庄也不愿意离开,不再设想“人老须还乡。”

当初“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说得有多么笃定,此刻“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就说得有多么坚决。

而之所以发生如此转变,根源在于曾经的大唐早就在朱温建立后梁的那天就已成过往云烟,彻底回不去了,莫不如留在江南。

江南已成为韦庄的精神故乡,一端连接着长安洛阳,一端连接着入蜀为相。尽管那时韦庄年近半百,比起享年75岁长眠于成都,那段江南岁月就是最好的青春,一去不回唯少年。

青春,有时无关年龄,只看心态。尤其韦庄是在晚年经历了大起大落后回望人生,纵使十年江南流落有过艰辛困苦,也被岁月冲淡了许多,如今只忆江南乐。

可越是追忆越难重现,这十年一梦到底如何作结,莫不如韦庄在《含山店梦觉作》所写: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图片来网络,不妥联系删除)

2 阅读:61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19

用户10xxx19

2
2025-03-19 20:25

[点赞]

笩筏文化

笩筏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