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首诗词,写尽人生:芳草不争春,争的是生命长青

笩筏文化 2025-03-12 04:12:40

丁立梅说,“这世上,最是万古不朽的,是绿。有绿环绕,生的趣味,才源源不断。”

所以每到春来人们看到山川湖海上蔓延的芳草青绿,仿佛每一寸肌肤都跃动着清新与欢喜。

哪怕只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初春,也带给我们春到人间草木知和百花富贵草精神的生命展望。

当初白居易正因窥探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力,从而年少成名惊艳京都。

春草,是如此生生不息。不只蕴含希望新生,还是古人承载悲欢离恨与哲理志向的诗意载体。

它时而无情,“萋萋总是无情物,吹绿东风又一年”,让游子在芳草年年绿里哀怨无法还乡。

它时而有情,“到底多情是芳草,长随离恨遍天涯”,让离人在芳草处处生里慰藉无人与共。

春草,看似渺小寻常,却无不闪耀着生命与智慧的光芒,点缀了旖旎春光,照耀了千古人生。

1

君王不可见,芳草旧宫春。

犹带罗裙色,青青向楚人。

—唐·刘长卿《春草宫怀古》

注:楚人,江都旧为楚地,故称当地人为楚人。

刘长卿笔下的春草,不仅是春色如许的一部分,还是隋炀帝在扬州所建的十大宫殿之一,命名为春草宫。

扬州,可以说是隋炀帝的发家之地。他曾任扬州总管长达十年之久,以江都为中心慢慢积蓄力量取代了长兄杨勇的太子之位。

登基后,隋炀帝不仅数次南下扬州,还通过开凿大运河、弘扬江南文学等举措,将扬州打造成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他在扬州广建行宫,醉生梦死,加之残暴奢靡和穷兵黩武,造成民不聊生,最终身死国灭而长眠于此。

两百多年以后,当刘长卿途经曾经绮丽繁华的春草宫,早已不见隋炀帝的风流身影,只有芳草萋萋还生。

那随风摇曳的盎然绿意,像极了昔日宫妃的碧绿罗裙,一如既往依恋着隋宫楚人,为君而生。

这一抹芳草青绿,让刘长卿徒增怀古幽情,在永恒的自然面前,王朝变迁是如此渺小而短暂。

芳草年年绿,兴亡自有时。一如杜甫游览武侯祠所叹: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2

春草绵绵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荣。

似嫌车马繁华地,才入城门便不生。

—宋·刘敞《春草》

隋宫里的春草难忘旧主,不舍昔日繁华,而刘敞笔下的春草则一心远离城内繁华。

春草绵绵不绝,在原野上、溪水边肆意发芽,茂盛生长。那萋萋一片,根本叫不出名字。

芳草碧连天,可一旦靠近城门便不再蔓延生长,似乎极其不喜车马繁华地的喧嚣与浮华。

显然,诗人在以春草托物言志,表达自己对城市繁华和官场浮华的厌恶之情,渴望归隐田园。

当初《招隐士》里的那位高人就是因隐居山林不愿入仕,才有了“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千古呼唤。

刘敞反其意而用之,希望远离官场,告别车水马龙的熙熙攘攘,告别宦海沉浮的勾心斗角。

一如王维《山中送别》,刚刚日暮掩柴扉,便急切暗自问询,“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他热切期盼友人早日重归山中,而不是《招隐士》召唤“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

3

曲江岸上天街里,两地纵生车马多。

不似萋萋南浦见,晚来烟雨半相和。

—唐·罗邺《芳草》

注:天街,京城街道。南浦:多代指送别之地。

刘敞所厌弃的人生繁华,正是晚唐才子罗邺求而不得的春风得意。

长安城的曲江两岸和京城街道这两个繁华之地,纵使车如流水马如龙,也处处可见萋萋芳草。

不像城外南浦芳草,日暮时分笼罩在濛濛细雨之中,半是凄迷,半是寥落,毫无繁华可言。

刘敞笔下的春草才入城门便不生,可罗邺笔下的春草纵使曲江天街车水马龙也会两地纵生。

之所以产生如此差异,在于二人所处的时代和经历不同。刘敞生逢太平盛世时,与弟弟刘攽同登进士第,官运亨通,学问渊博,是北宋著名学者和文学家。

罗邺则身处晚唐末世,与罗隐、罗虬并称“江东三罗”,亦有“诗虎”之称,可惜怀才不遇。

他也想像皇城根下的春草,能够为大唐装点春色,可悲一生辗转漂泊,没有伸展抱负的机会。

春风不度南浦边,他们这些寒门子弟只能忍受着风吹雨打,向往着长安的曲江岸与天街春。

这种壮志难酬的苦闷,一如他在另一首《芳草》诗所写:三楚渡头长恨见,五侯门外却难逢。

不过也是反其意而用之,春草不入五侯门,因为“年年纵有春风便,马迹车轮一万重。”

以权贵人家的芳草荒芜来暗指其门庭若市,从而反衬寒门子弟的身世卑微与社会不公。

4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宋·曾巩《城南二首·其一》

春回大地,春草虽然最不起眼,却拥有最顽强的生命力,此诗满含人生哲思。

春雨足,池塘水位上涨,几乎与堤岸齐平。群山错落,水流顺着地势从东西两侧奔涌而下。

曾经灼灼绽放的桃花李花如今也凋零如许,归于沉寂,只有青青芳草还绵延在无边山野之中。

这像极了我们的人生,人生漫漫不看一时的荣辱成败,笑到最后才是真正的赢家。

春草虽然渺小,远没有桃李花开的迷人绚烂,却经得住时间考验,生命长青。

这也启迪着我们莫要被表面浮华所迷惑,要追求本质的朴实无华和坚韧不拔,人生方能长久。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芳草不争春,争的是生命长青。

5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宋·苏轼《蝶恋花·春景》

苏轼笔下的芳草,本是为排遣伤春与人生苦恨的超脱之语,但被后世更多指向了爱情。

暮春时节,杏花暗自凋零,已有小小青杏结在树梢枝头。燕子翩翩起舞,绿水环绕村落人家。

春风吹尽,枝上柳絮越来越少。但还有芳草遍天涯,青绿处处有,哪里不蕴含生机呢。

只听围墙里的佳人正荡着秋千嫣然一笑在春风里,可行人走近,这银铃般的笑声就渐渐消散。

行人怅然若失,仿佛刚刚被笑声勾起的多情思绪,竟然被佳人的无情离去所深深伤害。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这人间世事,不只情爱如此,理想希望、命运身世,莫不如此。

苏轼有没有在此具体寄寓怀才不遇不得而知,但让人读出了生命的求而不得和事与愿违之感。

多情却被无情恼,与其说是哀怨,不如说是顿悟。人生充满错位,理想与现实总会有鸿沟。

而苏轼的化解之道,就是天涯何处无芳草,天无绝人之路,总能找到生生不息的希望源泉。

世人将天涯何处无芳草用来安慰失恋之人固然恰当,但莫要忘记原词蕴含的生命哲思更博大。

愿我们的人生,犹如春来草自青,在时光深处,葳蕤生绿,岁岁长青。

(图片来自网络,不妥联系删除)

0 阅读:54
笩筏文化

笩筏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