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修行人来说,首先面对的问题是自己为什么要修行的问题?
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等于一个人想发财,想健康,却总醉生梦死,吃喝玩乐,胡思乱想得过且过是一样的。
先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才能够制定可行的计划。实现人生的任何理想,都不要闭门造车,找对明师可以事半功倍,这个明师不是名师,是明白的,已经成功的明师,如已经仙游的南怀瑾先生一样,永远都不会被人们遗忘。
如果遇到的是名师,那可能是盲人骑瞎马,以盲引盲,误人误己。真正的修行有成的人,必然是普普通通的,平凡的乃至于根本没人相信他是修证到的过来人,他自己也不会去说自己很高明。
所以说人生难得,修行难得,明师难遇,明师难求,是因为我们没有这个决心,这个需要机缘与大愿,如果实在找不到,就老老实实看圣人留下的经典,老实念fu。
看清楚自己想要的人生目标,如果知道自己心不在修行上,就老老实实做想做的事情,就不会莫名其妙的把打坐修定当作修行。修行是了心,其他都是助道法,千万不要缘木求鱼,一叶障目,这样修行才会少走弯路。
如果发现自己修行只是想得到健康,那么可以多运动,做做瑜伽一样可以健康,不一定要学打坐。
如果想发财,就去努力工作,中国人说,小富由勤,大富由命,量入为出,省吃俭用,自然能够小富。如果一边打坐,一边想发财又健康,又有神通,那不是修行,那是贪心。当然打坐对健康肯定是有帮助的,但是不是修行,打坐只是修静定的一种方法。
真正的修行是了心,完全的接纳包容自己全部的身体与心理现象,就自然能够进步。
所谓的心物一元,不是道理,是在做人做事中体验到对一切完全的接纳与包容。
没有这个体验,光看到别人如此说的道理,只能说是口头禅,如果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有学问,那也是思惑,是有碍真修实证的。
人因为有思想与感受,才有疑问,其实这个思想本身,就是大问题,自己觉得很客观的事情,其实正是你的主观判断,这种自认为对的思想,就是思惑,思惑也就是所谓价值观,思想价值观,每个人都不同。思想会影响行为与情绪,喜怒哀乐之发,就不能得中。
修行的路一定是曲折的,人所有的行为,都要问自己为什么要去做这个事情,看清楚自己的心理需要,才不会缘木求鱼。
一个普通人,不压抑自己的情绪与欲望,把自己当普通人一样看,就是修行人。一个修行人,觉得自己不同于普通人,活的不健康不开心,处处看到的都是别人的不对,觉得自己都是对的,那么就不是修行人。
修行人有所修证后,必然会越来越健康,慈悲,包容,如果不是如此,那么就要停下来,免得修成个神经病,还觉得别人都不对,就自己对,还把家庭搞的鸡飞狗跳,把生活过的乱七八糟。
修行人要如颜回一样,一瓢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注意一个大问题,颜回他乐的是什么?一个人穷的常常喝水当饭,他乐的是什么,自己去体会一下。
人生最大的问题,不只是物质的丰盛,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富足。
一个人能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也就能够接纳他人的不完美,不接纳包容家人与朋友同事的不完美,也就必然不能让内在身心达到和谐统一。
只有达到身心的和谐,身体才会真正健康。有病没有病,在心地上看都是统一的,是心物一元。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天人合一,也就是佛教说的皆大欢喜。
所以说修行不求无病,病也是虚幻的,当然修行不到达这个不完美的完美,病也是非常折磨人的。
其实人一生所经历的一切都是过程,过去已去,现在不留,未来还没有到,当下也是空无所居。
就如春夏秋冬一样,本来无所谓完美,也不需要完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完美就是完美。要求家人完美,要求自己完美,小一点是贪欲,严重一点就是神经病,其实人生能够健康少病少烦恼,少麻烦别人就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