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60年代,法国科幻小说作家儒勒·凡尔纳,在三部曲中构想了一款梦中情船“鹦鹉螺”号,它拥有用之不竭的能源,可以无限续航,既可以浮在水面上航行,也可以在水下潜行。
在《海底两万里》发表近一百年后,人类终于制造出了这种“船”,美国建造的人类历史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于1954年9月正式服役。只用几公斤的核燃料,这艘核潜艇就完成了环球航行。有专家计算过,如果使用常规燃料,则需要8000多吨。
鹦鹉螺号一下水,全球震惊,它甚至不需要上浮,可以在水下一直潜行,这是常规动力潜艇做不到的。
紧随美国其后的是苏联的第一代核潜艇,627型核攻击潜艇,紧接着英国在1960年下水了首艘无畏号核潜艇。世界五大国有三个都造出了核潜艇,当时我国也想建造自己的核潜艇,中央领导已经深刻意识到核潜艇对国防安全的重要性。
1959年,新中国建国十周年,我们向苏联请求援助核潜艇技术,苏联领导人却说核潜艇太复杂了,花费也太大,你们造不出核潜艇,只要苏联有了,以后中国与其建立联合舰队就行。
毛主席听到这话很气愤,于是有了那句名言,“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1959年,中苏关系直线下滑,不要说核潜艇了,连研究原子弹的专家都撤走了。而且国家当时很穷,少得可怜的科研经费只能供应“两弹一星”项目,核潜艇项目只能暂时搁置。
1966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两年后,我们终于下定决心要研发自己的核潜艇。当时的研发人员有多窘迫呢?只知道核潜艇外形是什么样子,内部结构一无所知,用了什么材料也不知道,完全是从零开始。
尽管如此,我国的核潜艇研制项目进展的还是很快,没有借鉴对象,那就自己想象。外国人能造出来,中国人怎么就造不出来呢?
没有等一万年,我们的科研人员很争气,仅仅过了四年时间,中国长征一号核潜艇就下水了。
这艘核潜艇长度90米,舰体直径为10米,水下排水量为5000吨,可以携带24枚鱼雷,最大潜深有300米,使用单螺旋桨推进。在海面上的航行速度是12节,水下航速达到了25节。因为是核动力潜艇,所以在水下航行的时候完全不用考虑燃料问题,能以最大功率航行,航程接近无限。
长征一号核潜艇上有很多我们自主创新的技术,比如更加接近水滴型的外壳,十字型尾舵,在潜艇首端甲板上放一个水声系统和导流罩,所以091攻击型核潜艇头部都有一个角。
除此以外,长征一号核潜艇内部还配备了一万公里远的水下长波信号接收机,这在当时属于非常先进的技术。还有大功率短波信号发送机,有了这两个,长征一号核潜艇可以在万里之遥与大后方联系。另外,我们的科研人员还给长征一号装上了先进的水下声呐。
即便到现在,长征一号已经放在博物馆里对外开放,很多舱室也是关闭不允许进入的,重要的零部件被拆除了。可以想到,50多年前,这艘核潜艇上的某些技术,到现在也属于保密级别。
这艘核潜艇的创新技术太多了,据说使用了1300多种材料,重要零件数量多达6万个。全部,注意,是全部由我国科研人员自主研发制造。由于没有办法获得外援,当时世界上与我国关系好的都是穷国弱国,他们连炮都造不好,核潜艇这种大国重器,美苏英更不会给我们任何技术,因此只能自力更生。在那个电脑没有普及,CAD软件还没有问世的年代,长征一号的设计图纸能堆满好几间屋子。
长征一号核潜艇下水试航,朱总司令看到后发出感叹,“这真的是我们自己造的吗?”,并称呼长征一号是中国的“钢铁蓝鲸”。在他青年时,中国人连盒子炮都造不出来,新中国建立不过二十多年,已经能造核潜艇了!可想而知,长征一号的问世对那时的国民冲击力有多大。
唯一可惜的是,长征一号在水下噪音控制上没有美苏英做的好,后期型号也有这个毛病,几代科研人员也一直在努力。据说095型核潜艇的水下噪音控制的很好,几乎与海洋背景噪音一样。
1974年,长征一号核潜艇正式服役,一直到2000年,091型才退役。我们后期的093,乃至095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当下中国的核攻击潜艇已经不是简单的鱼雷潜艇了,093型既能发射鱼雷也能发射反舰导弹,特别是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的装备,让核潜艇的攻击范围和威力提升了一大截。很多军事专家都说,中国的的长征一号核潜艇服役,其意义与“两弹一星”是一样的,被严重低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