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唐·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这是唐代诗人戴察的一首诗。诗人戴察字彦衷,苏州人,其时机不可考,只知道他家境贫寒,虽然在德宗贞元年间屡获乡荐,但最终因为家贫无法进京赶考。《全唐诗》中有且仅有收录了这首富有意境的诗。
这首诗是诗人于一个秋夜,于清冷的月色下,见寒露晶莹,夜色寂静中,有感光阴流逝,写下了这首优美的写景色。
一、意象与画面营造1.梧桐与寒露
诗的开篇“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选取了梧桐和寒露这两个典型的秋夜意象。梧桐叶的萧疏点明了季节已是秋季,秋意渐浓,梧桐叶已然飘落,只剩下点稀稀疏疏的几张还挂在树上。此时寒露在月光下的映照下,显得越发晶莹,但也透着清寒。如此光景,更添秋夜的寒意。
2.光与色的描绘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诗人细腻地描绘出寒露在月光下的光影效果。清光满溢,那寒露像是汇聚了月光的精华,泛着闪亮的光芒,素彩中透着寒意。这里的“寒”字不仅写出了寒露本身的冷,也烘托出秋夜的清冷氛围。
二、情感表达1. 愁与惜
•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诗人将寒露比作玉珠,当风吹动树枝时,诗人心中涌起忧愁,担心玉珠坠落,又怜惜玉珠干涸。这里蕴含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同时也有一种淡淡的忧愁,也许是对时光易逝、美好易损的感慨。
2. 秋夜的感受
•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诗人通过对秋夜寒冷的气息和细微声音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秋夜的寂静和清冷。这种描写也反映出诗人在秋夜中的孤寂心境。
三、哲理思考•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诗的结尾部分,诗人由寒露联想到它在空气中的流转,它能滋润万物,值得观赏。并且提醒人们不要厌倦观看,因为寒露将要消散,再相聚就更难了。
这里有一种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的,我们应该珍惜当下的美好。
寒露至,回首匆匆岁月,一年已过大半,抬眼见天寒露浓,不由心生凄凉:这一年,又收获了什么呢?
潦草之间,觉得辜负了春夏,再也无心秋冬,不由得囫囵吞枣地从寒露到霜降,到立冬,到冬至。可不要忘了,当下也有要紧的事啊!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那就在安静的时光中,闲观草木,静心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