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诡异的“儿皇帝”现象,不过是王朝躯体上的“肿瘤”发作而已

五千年文史 2022-09-16 16:44:57

三国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但三国的源头——东汉历史却少有人知,其实,没有东汉那众多“奇怪皇帝”的荒唐表演,哪有三国乱世的开启?而东汉皇帝最奇怪之处,便是“儿皇帝”现象,东汉从第4位皇帝开始,连续10帝,皆为“娃娃皇帝”:

1、汉和帝刘肇,即位时年仅9岁;2、汉殇帝刘隆,即位时年仅3个月;3、汉安帝刘祜,即位时12岁;4、汉顺帝刘保,即位时年仅10岁;5、汉冲帝刘炳、即位时不到2岁;6、汉质帝刘缵,即位时年仅7岁;7、汉桓帝刘志,即位时14岁;8、汉灵帝刘宏,即位时11岁;9、汉少帝刘辩,即位时13岁;10、汉献帝刘协,即位时年仅8岁。

一个囯家的掌舵者连续十届是娃娃,可想而知朝政会有多乱!那么,东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娃娃皇帝”现象呢?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

一、众说纷纭,但都没说到点子上

坊间有3种说法,影响较大。

一是“基因说”。一些研究者认为,“娃娃皇帝”现象的产生,是因为东汉刘秀家族基因有问题,刘家属于“短寿”命。据统计,东汉皇帝的平均寿命非常短,短到只有26.71岁,在可以考证的13位皇帝中,死时不足40岁的就有10位。皇帝死得早,继位的当然是“娃娃皇帝”了。

然而,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首先,东汉第一代皇帝刘秀本人活了62岁,这在古代是高寿;第二代皇帝汉明帝刘庄活了48岁,也不算太低;最后一代皇帝汉献帝刘协,在曹操的软禁下活了53岁,也算不错了。这说明刘秀的基因并不一定是“短命基因”。

还有四位非正常死亡的皇帝,不能计算在列,其中汉殇帝刘隆只活了220天便夭折,汉冲帝刘炳只活了一岁多,汉质帝刘缵8岁被毒杀,汉少帝刘辩14岁被毒杀。

这说明,可以考证的13位皇帝中,只有6位是真正短命的,不到一半,很难用“短命基因”来解释。

二是“医疗落后”说。认为古代医疗水平低,很多疾病无法医治,才导致东汉皇帝年纪轻轻便得病死去。然而,医疗水平低是古代社会的通病,并非东汉一朝特有之现象。东汉之前的西汉、秦朝、东周、西周时期,帝王平均寿命都比东汉高,难道“医疗水平低”选择性地只危害了东汉皇帝?

三是“生活习惯说”。有人依据《昌书》的记载,认为东汉皇帝生活习惯不好,沉迷酒色,淘空了身体,也影响了后代。最终造成恶性循环。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却也有片面之处,沉迷酒色不是历代皇帝的通病吗?为何只有东汉皇帝成了普遍性中的那个“独特性”?这与“医疗落后说”犯了同样的错误。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原因,这里不一一赘述,总之都很片面,离真实原因很远。

二、“娃娃皇帝”现象,是长在王朝身躯上的“肿瘤”

“娃娃皇帝”现象的本质,其实是专制王朝身上不可避免的“肿瘤”,

说得通俗一点,是封建社会“皇位继承制”必然产生的、不可克服的弊端。

“家天下”产生后,皇位本来在一家中传承,可传儿子,可传兄弟,亦可传叔伯。但到了西周,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便只能传给“嫡长子”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天下,继续使用嫡长子继承制,但并不拘泥于嫡长子,视情况在诸皇子中确定太子。汉朝建立后承袭秦朝制度,有时使用嫡长子继承制,有时不使用,但总归是将皇位传给儿子,一个儿子都没有,才传给宗室子弟。

比如东汉第二代皇帝刘庄,是皇后阴丽华的长子;第三代皇帝刘炟,是明德皇后的养子;第四代皇帝刘肇,是窦皇后的继子;第五代皇帝刘隆,是四个哥哥都死了,才轮到他做皇帝的;第六代皇帝刘祜,是宗室成员刘庆之子,因为第五代皇帝刘隆只活220天就死了,没有儿子。

“父传子而不传兄弟”的皇位继承法则,目标与方向明确,有利于皇位的顺利交接,却也有它不可克服的弊端。最典型的就是,皇帝在青壮年时意外离世,会导致继位的儿子年纪太小,毫无治国经验与能力,无法担负起皇帝的重责大任,引发各方争权夺利,朝堂动荡不安。

这个弊端,就像是隐藏在王朝身躯里的肿瘤,一旦获得了它可以发作的条件,它就会毫不客气地爆发。

那么,肿瘤发作的条件是什么呢?就是皇帝早死,继任者年幼。

具体到东汉,这颗肿瘤是由第3代皇帝刘炟引发的,疼在第4代皇帝刘肇身上。刘炟31岁早亡,太子刘肇才9岁,登基做了皇帝,是名副其实的“娃娃皇帝”。

“娃娃皇帝”刘肇太小,窦太后临朝称制,窦太后的哥哥窦宪,弟弟窦笃、窦景、窦环掌控了朝政,东汉成了窦家的天下,形成严重的“外戚专权”局面。为对付外戚,刘肇联合宦官郑众,在公元92年设计除掉了窦氏兄弟,夺回大权。但刘肇亲政后对郑众恩宠过度,不仅升其为大长秋,还让其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和管理,又形成新的问题:宦官乱政。《后汉书》认为:东汉的宦官乱政就是从此时开始的。

自此,“外戚专权”与“宦官乱政”的局面交替出现,剪不断,理还乱,伴随着东汉王朝走向灭亡。

(刘肇)

三、肿瘤发作的不可避免

东汉有没有可能避免这颗肿瘤的发作呢?

没有可能!

首先,人的生死与寿命难以掌控。东汉王朝无法保证它的皇帝个个都健康长寿,可以活到儿子成年甚至成熟。而一旦皇帝早亡,必然出现“子少母壮”的尴尬局面,危机就开始了。

其次,东汉王朝有它先天的不足,那便是豪强地主势力非常大,皇室都要与他们联姻以获得他们的支持。一旦皇帝早亡,继任者幼弱,则其母族所代表的豪强地主势力便会脱颖而出,在皇太后的支持下控制朝堂。这是必然的。而皇帝长大后为了对付外戚,无法依靠已被外戚控制的朝臣,只能依靠身边的宦官。而依靠宦官则必须提拔宦官,交给宦官们实权,这又导致宦官乱政。这也是必然的。

如果东汉王朝改革王位继承法,当皇帝早亡,则由其兄其弟继任大统,或许便不会出现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政的混乱局面了。但东汉的统治者们不愿意这么做,皇帝的年纪越小,对不怀好意的权臣们来说,就越好控制。

(汉武帝)

其实不仅东汉如此,中国历史上,“立幼”造成的动荡还少吗?西汉汉武帝死后,立8岁的刘弗陵为帝,霍光、金日磾、上官桀辅政,结果引发霍光与上官桀之争以及“上官桀之乱”。后周周世宗柴荣死,立8岁的儿子柴宗训为帝,引发赵匡胤之陈桥兵变;明朝朱元璋死,立孙子朱允炆为帝,引发靖难之役……

凡此种种,无庸赘述。历代王位继承制度皆有此弊端,而历代王朝皆无力逃避,这是封建王朝的病,也是封建王朝的命。只不过,在东汉显得更突出一些而已。

0 阅读:41

五千年文史

简介:只写有思想有内涵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