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妆首饰杂啼痕:从魏晋南北朝面妆的继承与变化,看时代文化变迁

云鹤观史 2023-02-13 14:07:18
引言

中国古代历史源远流长,出现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我国古代面妆文化便是这笔文化遗产之一。

面妆以它独有的时尚性、审美观不停散发魅力,体现我国古代经济、文化程度。

在我国历朝,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的独特的朝代。魏晋南北朝的面妆、造型亦是精彩纷呈,呈现出丰富的时代特点。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面妆题材丰富,凸显出特异的浪漫色彩。通过对魏晋南北朝的题材、形式分析,可以感受到这是一个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亦是一个自由智慧的时代。

一、继承前朝遗风,发展新颖妆容

在原始社会,人们就会在脸部涂抹色彩鲜明的颜料,从而修饰脸型和美化五官。不过这个时候的颜料,多是一些有色矿石或者植物汁液。

在生存都难以保证的原始社会,人们没有更多精力来研究面妆,面妆也没有形成系统。

直到先秦时代,我国进入国家阶段,在国家的保护下,人们有了更多精力考虑“美”。先秦社会逐渐出现纹面花纹、画眉、施朱等痕迹。

所谓“蚕眉朱唇、红妆白肤”,先秦社会形成的美学观念影响着魏晋南北朝的人们。在魏晋南北朝,人们依然以白肤、红唇为美,逐渐形成以这种美为方向的美妆样式。

同时,比起先秦时期单一、简单的面妆,魏晋南北朝的面妆有了更多的妆式、色彩,也创造出更精致的妆容。

一方面,魏晋南北朝继承了前朝遗风,在眉妆、唇妆上都有涉及。

在先秦时期,社会流行蚕眉,汉代则流行八字眉。在秦朝,人民流行娇俏的唇妆,仅仅点唇作妆。

同时,秦始皇追求仙家道学,因此始皇帝经常命宫人梳仙髻、贴五色花子。在这种氛围下,先秦发展了可画可贴的花钿,其颜色绚烂、似幻似仙。

魏晋南北朝继承了前朝的面妆特点,爱好化妆的人几乎都能画几种眉形、还会点唇、贴花钿。

另一方面,魏晋南北朝在前朝面妆的基础上,发展了许多新颖的妆容。

在粉妆类,魏晋南北朝发展出许多新颖的妆容。如晕红妆,这种妆容比普通晕染脸部的妆容更红,晕染程度更广。

在画晕红妆之时,化妆者还会梳上芙蓉发髻、插戴五色花,以示浓艳美丽。

另外,在化妆材料上,魏晋南北朝还衍生了其他特殊的材料。在之前,将脸化白主要是用米粉敷面,魏晋南北朝时,出现了一个“紫粉”,转用“紫粉”敷面。

不仅仅是粉妆类,魏晋南北朝在眉妆类、面妆类都发展出更多新颖的妆容。

同时,除了女子,魏晋南北朝也流行男子化妆。在魏晋南北朝,男子化妆是种前卫的表现,男子对仪容十分重视,向往姿容之美。

在这个男女都化妆的时代,一个人的容貌、仪态不仅仅是为了体现个体的美,还体现个体的品行、道德。一个仪容高贵、形态风雅的人,必定引得人人向往。

可以说,在魏晋南北朝,面妆不仅仅体现出某种美学,还体现了其中的文化、艺术。

二、寻觅仙人和浪漫爱情,与面妆联系

魏晋南北朝的面妆,不仅仅为了体现美貌,还蕴含着当时的文化、艺术。可以说,面妆意味着魏晋南北朝时期人民的某种情感志向、理想愿望。

在面妆上,魏晋南北朝有自己的主题思想。

如神仙题材和浪漫人物题材,这些都体现了魏晋南北朝的现实情况。统治者希望得到神仙的长生不老,女子则希望获得世俗中的浪漫爱情。

可以说,面妆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民情感愿望。

在魏晋南北朝人们心里,生命有限,他们个体无法超越生死。面对生老病死,魏晋南北朝的人民内兄充满无奈和畏惧。

没有科学唯物的观念指导,魏晋南北朝人们对死亡的畏惧转向对永生的向往。不论是君王皇帝,还是平民百姓,对于能够永生的神仙充满向往。

《南史》就曾记载东昏侯萧宝卷曾在宫殿:“作飞仙帐,四面绣绮,窗间尽画神仙。又做七贤,皆以美女侍侧。”

足以见得,对于神仙,南北朝的统治者、贵族都是十分向往的。到了魏晋南北朝,本土道教的成熟更是让社会对“成仙”愈发向往。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他们对仙人的设想,无疑是肌肤雪白、以云为车、餐风饮露。姿态更是轻盈,飘然潇洒,似要乘风而起。

为了营造这种飘然之感,魏晋南北朝发展处一种长眉。魏武帝曹操就令宫娥画上长眉,这种眉形两眉相连,有飘然之然。

这种长眉又称为“仙峨妆”,上有所好、下则行之,魏晋南北朝的人们都趋向追逐这种妆造。长眉这种面妆,在魏晋南北朝的人们看来,是具有神仙属性的。

不仅仅是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妆画,还被魏晋南北朝的文人写进文学作品中,甚至是雕刻在墓室画作上。在北魏出土的壁画上,上面雕刻的伏羲女娲就有一双飘逸的长眉。

在曹植的《洛神赋》中,也描写了洛神姿态飘逸、长眉细长的形态。

除了具有神仙属性的长眉妆,魏晋南北朝还发展出具有浪漫属性的斜红妆、面靥妆。

魏晋南北朝浪漫美好、风流文艺,斜红妆就来源于随意而成的美丽故事。根据南唐《妆楼记》记载,魏文帝宠爱妃子薛夜来,有一次晚上,薛夜来没有注意到屏风,头撞上去受伤了。

一点鲜血丝毫不损薛夜来的美貌,反而使得她十分妩媚、楚楚动人。魏文帝见到薛夜来这番情态,不由更加怜爱。

后来,其他宫女也用胭脂在面上描上好看的血痕。慢慢的,这种描血痕的方式流传到民间,因为此妆颇有残败之意,又被称为“斜红”。

斜红妆的形成源于意外和偶然,王室贵族的身份给了加成,使得斜红妆流入民间。

如果说,斜红妆具有某种政治意义才风靡魏晋南北朝;那么,面靥妆的流行则源于一则浪漫的爱情故事。

根据东晋王嘉《拾遗记》记载,孙和有个名为“邓夫人”的宠妃,有次,邓和不小心划伤了邓夫人的脸颊。为了不让邓夫人脸颊留疤,孙和悬赏天下寻找为邓夫人治伤的材料。

终于,集天下的物资,孙和制成了修复伤疤的药膏。不料这药膏里面有份琥珀粉加了太多,邓夫人使用之后,脸颊上留下了红色斑点的痕迹。

这个痕迹不仅使得邓夫人更加俏丽,还象征着孙和对邓夫人的宠爱。因此,女子认为这是浪漫的爱情故事,后宫嫔妃争相模仿,面靥妆也慢慢流行起来。

然而,不管是斜红妆还是面靥妆,都是封建君主专制下男性的审美。透过魏晋南北朝发展的新颖妆容,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君主权威、男尊女卑的社会情况。

三、形神兼备的身体美学

除了新颖的妆容,对于魏晋南北朝的人们来说,他们还重视形神兼备。

魏晋南北朝的人们认为,好看的姿容必须与美好的身体形式相联系。他们认为人的精神、气质是才华的外化,一个有才华的人外表必然是有神的。

嵇康《养生论》中就论述了养生具有重要作用,他认为形貌和精神需要共同修养,形貌是神的外在表现,两者统一而生。

这里的神指的是人的品德精神、气质神韵,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们关注人的“神”。这种“神”看不到摸不着,却可以从个人的形貌上反映出来。

刘邵刘邵的《人物志》中便记载,人受阴阳之气,根据五行形成外貌形体,如果具备了美好的姿容,就可探寻其内在精神。

由此可见,魏晋南北朝的人们之所以重视新形貌,也有“形神兼备”的观念影响。因此,魏晋南北朝发展处许多新颖的妆容。

此外,魏晋南北朝对姿容之美的追求,是外形美和内在精神的统一。让女子修饰容貌,也是一种修养心神的方式。魏晋南北朝亦用这套观念,来束缚女子。

结语

魏晋南北朝面妆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在我国数千年来的历史长河里独树一帜。他们不仅追求个体的美,更加追求个体与社会的联系。

同时,魏晋南北朝的人们把面妆作为靠近理想志趣的路径之一,因此,不仅女性化妆,男性更化妆。他们还将面妆与身体形式联系起来,追求形神兼备,获得精神上的无上自由。

在现代社会,我们有很多种化妆材料,也有很多种妆容。大部分人化妆只是为了自己的愉悦,我们关于面妆的认识,和魏晋南北朝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

但我们依然可以从魏晋南北朝人们对妆容的重视,看出人们对自我的终极关怀。刨除封建君主专制对面妆的影响,这种对自我的终极关怀,古今都是一致的。

0 阅读:31

云鹤观史

简介:心去爱,用爱去教,和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