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东北部,唐山市的东南部,有一座小县城,名为乐亭县,乐亭县是河北省第一沿海大县,是“冀东三枝花”乐亭大鼓、皮影、评剧的发祥地,还是中共早期创始人李大钊的故乡,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这里诞生了一位名人,她叫李素文,曾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那么,李素文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呢?
李素文出生之前,关内的许多老百姓来到东北讨生活,俗称“闯关东”,其中就有,李素文的父母,1935年,李素文降生于辽宁省沈阳地区,童年对于李素文来讲,主要是战争的回忆,当时日本发动了侵略战争,占领了东三省,并将魔爪伸向华北地区。
东三省的人民受尽了日寇的欺凌与压榨,在这样的恶劣的环境中,李素文坚强地活了下来,小时候的她虽然没有接受太多的教育,但却机智聪敏,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好姑娘,稍微长大后,李素文回到了家乡。
李素文从小就是一个积极分子,当过儿童团长与团支部书记,新中国成立后,李素文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社会主义的建设中,1954年,李素文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农村成立了高级农业合作社,一向积极的李素文获得组织的认可,出任高级社副社长。
不过,李素文也有自己的烦恼。
当时李素文在河北老家担任副社长,她的丈夫李延新则在沈阳地区工作,夫妻面临两地分居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困难,1956年,李素文辞去了副社长的职务,回到沈阳与丈夫团聚,并找到一份新的工作。
什么工作呢?
在沈阳南塔第二副食门市部做营业员,负责卖菜。
当时新中国已经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这种门市部一般都属于国营性质,也就是说,李素文实际上是一名国家正式职工,虽然只是卖菜,但李素文却认真对待,对待顾客非常热情,还为顾客讲解如何做菜,获得了人们的一致好评,这使她当选为沈阳地区的劳动模范。
1963年,身为劳动模范的李素文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在这一年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大上,李素文作了一次非常具有感染力的发言,题为《为革命卖菜》。
通过李素文的发言,人们认识到了平凡岗位职工的伟大,知道了为人民服务的真谛,就连周总理也深受感染,多次带头为李素文鼓掌,凭借这个发言,李素文“一炮而红”,名声响彻大江南北。
十年特殊时期开始后,李素文被吸纳入革委会领导班子,担任沈阳革委会副主任,在1969年召开的中共九大上,李素文还当选为中央委员,1973年召开的十大上,李素文继续当选中央委员,与此同时,李素文还被提拔为辽宁省革委会副主任(相当于辽宁省副省长)与共青团辽宁省委书记,成为副省级干部。
1975年,第四届全国人大在北京召开,在这次会议上,李素文竟出人预料地当选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与其一起当选为副委员长的还有陕西的“造反派”工人姚连蔚。
李素文协助李先念分管财贸工作,但在工作中也犯了一些错误,比如说成为“批邓”的急先锋,这也为她后来的跌落埋下了伏笔。
“四人帮”被粉碎后,虽然李素文没有立刻落马,但随着邓公的复出,李素文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1978年7月,李素文被撤销了职务,调回沈阳糖果厂进行劳动锻炼,从副委员长到糖果厂工人,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然而,经历了巨大落差的李素文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如当年卖菜那样,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凭借个人努力,糖果厂的业绩获得提升,李素文也被提拔为副厂长。
1986年,李素文调任沈阳市轻工业局供销公司副总经理,虽然不能与当年相比,但李素文却非常知足,她说道:“虽然我不再那么引人注目,但我会留给时代一个深深的思考。”
不得不说,李素文确实是一个有头脑有想法的女人,退休之后,李素文没有闲着,而是搞起了自主创业,当上了企业家,并干得有声有色,不过,李素文还有一个心结,那就是自己的历史问题。
1998年,李素文突然接到通知,参加沈阳解放五十周年纪念活动,李素文非常高兴,因为这意味着自己的政治问题终于解决了。(注:大家可以想一下为何是1998年得到了解决)
1998年8月,江泽民来到沈阳,接见了李素文,说道:“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你们,你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仍然艰苦奋斗,勤俭持家,在全国开了一个好头,祝你们健康长寿!”
确实如此,像李素文这样的全国劳动模范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身上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希望我们能够将其传承下去,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