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大儒湛若水(号 甘泉)热衷讲学,建书院三十多所,弟子三千九百多人。他的书院,以自己亲自创建为主,也有些是学生专门为老师创建。
潘子抑,号春谷,山西太原人,师从湛若水。湛若水称赞潘子抑是可以与自己讨论心性图的人,曾为学生题扇,有《题扇寄山西潘春谷子抑》一诗云:“天南天北梦难通,春谷风同云谷风。舒卷乾坤一箑耳,莫教春信断来鸿。”
湛若水有数篇文章提及潘子抑,又为学生的祖先撰写墓表,从中可见师生情谊深厚。《答廷评潘子抑》说到:“随处随时,随富贵贫贱夷狄患难,无非用力之地也。”人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无论富贵还是贫贱,都有用力于道德涵养的地方。
老师教导学生不遗余力,学生对待老师万分敬仰。《太原甘泉书院记》提及潘子抑为老师建书院,书院建好后,不远千里到广东请老师作记。记中提及:“乃捐俸金于宁化,创书院,为正堂五间,扁曰‘察伦堂’。为后堂如前堂之数,扁曰‘息存堂’。后为楼居五间,扁曰‘南云楼’。前为门楼五间,扁曰‘甘泉书院’。为左右厢各五间,左中曰‘敬义斋’,右中曰‘进修斋’。余为号房。与学子日肄其中。”通过这篇记,我们得知太原甘泉书院规模颇大,房间众多,功能齐备。书院建好后,潘子抑就与学子们每天在学习。
有人提出疑问,湛若水在南方,潘子抑在北方,还要建立甘泉书院,不是相隔太远吗?湛若水回应道:“道之在天下,一而已矣。无内外,无远近,无一处不到,无一息不运。至远而近也,至迩而不可御也。夫圣人之学,心学也。心也者,神也,无思而无不思,无在而无不在。潜而通之,变化不测之谓神。神故潜天而天,潜地而地,潜四方而四方,潜古今而古今,无所不通。”书院的灵魂,在于大道相通,同此一心。
湛若水认为,只要是传播随处体认天理心学,即使甘泉先生在很远的地方,也是甘泉书院。笔者觉得,几百年后的今天,只要是弘扬湛若水心学的场所,也可以是甘泉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