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若轻、举轻若重”的思辨

鹰瞳的世界 2024-10-21 06:06:43

出行法国里昂的这些日子里,在华人社区参加一场民间论坛,主旨题目是“生活中的人们举重若轻,要拿得起放得下”。

华人社区民间论坛▲

笔者认为,人活在世上总想为自己在处世与行事的杠杆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人世芜杂,处世需要心静如水、开怀释负、举重若轻。世事纷纭,行事必心细若丝、见微知着、举轻若重。

在杠杆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大江流日月,春秋代古今。

古人云:"心为形役,尘世马牛;身为名牵,樊笼鸡鹜。"人如果一心只满足于虚荣与欲望,权力与富贵,整日陷于自己给自己设置的铁栏和圈套里,必会心重如山,沉沉难举。

自古有大智慧的人,定能深刻懂得范蠡在退隐前深劝文仲的挚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越王灭吴后,曾劝范蠡与他共治越国,范蠡识破勾践之心,说道:"君行其法,我行其意。"于是不辞而别,驾一叶扁舟载西施泛舟西湖,出三江而入五湖,游遍天下。而文仲却不信越王会如此薄义,最后越王赐与他一把当年夫差赐与伍子胥自裁时用的镂剑,含恨自刎。

如果文仲当年听从范蠡之言毅然归隐,安然释负,到最后也定能清净度时安享晚年。人生如棋,每步的移出都险象环生,每次的抉择都关乎全局,处处是激烈相斗,处处是荣辱相争。因此,在为人处世时,要淡定自若,心静若水,能屈能伸。一个举重若轻的人,他有能力驾驭生活,他只是固守自己所谓的幸福,与世无争,闲看庭前花开花落,静观远方波涛汹涌。因此,那些为利害得失而苦恼的人,应当懂得以举重若轻的心态笑迎世间风雨。

范蠡归隐图▲

人行走于世,纷繁之事如大小河川相汇。

因而人生容量的多少,往往取决于你汇聚了多少涓涓细流。故人生行事,切不可马虎,因为许多看似细小的事情却决定着全局的成败。

19世纪出生的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毕加索在尚未成名的18岁时,创作了自己的第一幅铜版刻画。这幅画描绘的是一个雄姿英发的斗牛士。不过他没料到,真正的画像在印刷出来后是左右易位的。当毕加索看到一个左手持长矛的斗牛士时,不禁大吃一惊。他对自己犯的过失闷闷不乐,几乎要将画一毁了之。幸好他灵感突发,将铜版画题名为《左撇子》,转而一举成为名作。如果不是这细微的一笔,恐怕这幅巨着早已化作烟尘。

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毕加索▲

笔者收藏清代文学家赵翼《瓯北诗话·苏东坡诗》一书。

其中一文:“坡诗不尚雄杰一派,其绝人处,在乎议论英爽,笔锋精锐,举重若轻,读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意思是说苏东坡的诗善于举重若轻。所谓举重若轻往往形容深谋远虑,胆魄过人,面对困难和险境时从容不迫,应对自如,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之气概。

《瓯北诗话·苏东坡诗》▲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曾国藩颇有心得。

一为“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老到,又要精明。”不管做什么事,首先要稳当,在稳当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创新变化。做事情,还应讲方法和原则,顾全大局,同时又要不失精明。二为“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故从容安稳,为处事第一法。”沉稳踏实地走好每一步,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生活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捷克小说家卡夫卡在《城堡》中写道:“努力想得到什么东西,其实只要沉着镇静、实事求是,就可以轻易地、神不知鬼不觉地达到目的。”一个人沉得住气,才能激发出内在的力量;举重若轻,事情才能往好的方向发展。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书法上面虽有天分,但年轻时因急于求成,难以更上一层楼。有一次,他看见东汉书法家张芝写的字,十分欣赏,自愧不如。除了张芝的字,更让他钦佩的是张芝长年累月练字的那份从容淡定。王羲之领悟到:“如果我也能拥有这份举重若轻,未必会赶不上张芝。”此后二十年的时间里,王羲之戒掉急躁,每天静心地练习书法,每次练完后就到家门口的水池去洗毛笔。久而久之,池水都洗成了黑色。正是因为这份岁月中的举重若轻,王羲之最终得以成为一代书法大家,更被历代书法家推崇为“书圣”。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

岔开话题,说一些其他趣事。

我先前怀疑,体操和杂技运动员“没有骨头”,身体就像“面条”,可以随心所欲地完成许多轻柔的、非常态的动作和造型。而且很美,那柔软的身姿和优美的动作,宛若风吹柳枝,摇曳生姿。后来从一部武打电影中,看到一位著名的体操明星扮演一位武师,才发现庐山真面目——双臂隆起的肌肉触目惊心,充满力量,妥妥的硬汉,与他在运动场上判若两人。原来,轻柔只是他呈现的一种美,而支撑这种轻柔之美的,是坚硬的骨骼、雄厚的肌肉。换言之,只有骨骼强劲,肌肉雄厚,身体才会柔若无骨。

体操和杂技运动▲

少年时我学习京剧伴奏,接触很多演员,又有深切体会。

从台下看戏,演员轻移台步,翩翩起舞,轻松随意,演唱也毫不费力,声音如同轻舟浮于碧波,优雅起伏。特别是梅兰芳先生的梅派艺术,双唇仅张开一点点,却能发出饱满、圆润、脆亮的声音。起初,以为那是一种演唱方式,并且以为梅派易学,但当自己偶尔“鹦鹉学舌”演唱时,别说轻启双唇,就是嘴巴张得要把天都吞了,却像鬼哭狼嚎,既不着调,也无韵味。原来,京剧的唱腔,是所有演唱艺术中最难的,要调动身体各部位的力量,包括丹田、横膈膜、腰部乃至头腔,而不是仅凭嗓子,虽然呈现给观众的就是这一副好嗓音。

少年时学习京剧伴奏▲

一次偶然机会,遇到北京京剧院老生演员、京剧名家张学津(1941-2012年)老先生。

他回忆第一次和马连良先生同台,他演一个龙套,此前他听多了先生唱腔的潇洒、飘逸,优美的唱腔仿佛先生口中的风雨,可以随意呼唤。但到了台上,马先生一开口,他吓了一跳,他说,那声音简直太响了,震得他耳膜嗡嗡响。先生的嗓音为什么这么大呢,和从台下听到的不是一回事。后来他自己唱戏,一场戏下来,常常疲惫不堪,连后背都湿透了。可台下观众看到的,只是艺术家轻松自如的表演,听到的是美,看到的也是美。张学津还说到也也有这样的体会,有人夸他唱得优美、婉转,甚至用了“曼妙”褒扬,但没人知道他演唱时脖颈发麻、脑袋发晕,几段下来,小腹酸胀,后腰疼痛,比干了一天的重体力活还累(京剧科学发声的身体反应)。

张学津老先生▲

高手几个手指轻轻一碾,手中的酒杯就碎了。

而你若如法炮制,别说用几个手指,就是双手合围,连喊带跺脚,恐怕也只落个手麻指疼,酒杯完好无恙。但他怎么可以呢,而且看上去那么轻柔,毫不费力?这个例子,恐怕所有人都能理解,对,是内力,他动用内力将手指瞬间变成铁钳。但是,我们能看到他指间的优雅,却不知,动用内力并不优雅,只是我们看不到。

高手几个手指轻轻一碾,手中的杯子就碎了▲

成熟的人谈吐雅致,举止得当,是因为底气足,有内涵,有丰富的人生阅历。

而不具备这些条件,一眼就能看出是在装腔作势、扭捏作态。高人的魅力,就在于他的举重若轻,我们只看到了“若轻”的一面,并且肃然起敬,却看不到他“举重”的实力和辛苦。内在越有力,外表越轻柔。

看到了“若轻”的一面▲

生活,不管是坐看云起,还是乱云飞渡,我们都需要一颗举重若轻的心,一份平常淡然的超越。

宋代文学家苏洵曾说:“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举重若轻是日理万机之中的潇酒,胸中自有百万兵的自信。周瑜面对曹操八十三万大军,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曹阿瞒于大战前夜,月明江上横槊赋诗,吟哦“乌鹊南飞”;孔明先生独守空城,对司马懿千军万马高歌一曲“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行进在万里长城十三关,我们需要的是乱云飞渡我自从容,惊涛拍岸闲庭信步。唯大将风度,英雄本色,我们才能透过历史的刀光剑影以举重若轻的风姿迈开步子、甩开膀子,昂首岁月新征程。

面对惊涛骇浪▲

静心若水,举重若轻;细心如丝,举轻若重。人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轻重自如,精彩纷呈!

《定风波/定风波·三月七日》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潇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0 阅读:0
鹰瞳的世界

鹰瞳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