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田园美诗五首:屋头杨柳绿参差,早秋风物似春时

初衣胜诗词 2024-08-13 11:34:36

早秋美诗五首:最是嫩黄深绿好,早秋山色雨中过

早秋是指的公历八月,农历七月,立秋之后的三十天左右。从气温上来讲,除了东北高寒地带,西北高原地区,中国大部分地区还处在一段较长时期的高温天气。但是已经可以感受到秋季到来的很多不同。比如雷雨天气减少,阳光炽烈,但是光线穿透度好,天空澄澈,树木因为水分减少,或呈现更深浓的翠色,或有些树叶开始由边缘发黄,草本禾本则进入成熟状态,由青转黄。

和盛夏略有不同的是,随着白天递减,夜晚增长,昼夜温差加大,带给人久违的凉爽。

由夏而秋,季节在缓慢转换,有夏的热烈,也有向秋的丰盈。

随着暑热逐渐褪去,人们户外活动增多,在田园之间,享受自然带来的壮美和清新。

“黍穗豆苗侵古道,晴原午后早秋时。

故人相忆曾来说,杨柳无风蝉满枝。”中唐 · 贾岛《詶姚合 》

早秋时段,是很多谷物的成熟期,行走在辽阔的乡野,更能感受那种无边的青黄成熟的壮美。

贾岛是从低头的道路说起,说这条古道,被成熟的黍类的垂垂的穗和向上生长繁盛的豆藤所侵占。那么穗是垂着的,而豆类正是向上的生长期,可以看到这条道路两侧,是多么的繁茂,农作物的生长,已经延展到路上。

那么视野抬起,远望,就看到了一望无际阳光下的黍田,连绵无边,都暴晒在阳光之下。

如果单从画面上来讲,这是非常美好的农业画卷。

但是不同的是,诗人却不是画外人,而是用他的亲身体验,带你进入了热烈的早秋。

因为这里还有高温,道路上的垂柳,没有风来,鸣蝉满树,到处是一种热烈成熟的农田的气息。

从个人旅行来讲,这样的天气,并不是最好的出行时段,但是对于心有田园,热爱农业的人来讲,这是一个让人期待和丰盈的时段,阳光催熟着谷物,秋天的豆类,茁壮生长,田园富庶,丰收在望,热点,又何妨?

诗人爱这早秋炽热的阳光,炽热的生长和成熟。

“南薰门外禾千亩,观稼亭前柳四垂。

茭芡满盘新熟酒,年年妆点早秋时。” 北宋 · 张舜民《和吕与叔观耤田三绝 其一》

这是皇家和贵族的庄园耕田,往往有着寓意,是由皇帝或者贵族本身指导耕种的农田,是作为古代重视农耕的一种象征。当然也可以作为皇帝或者贵族掌握当下农业的一种的标本。比如,这里的田地风调雨顺,长势良好,或可作为国家农业丰收的一个征兆。

那么在早秋时节,管理土地的官员会视察耤田的生长状况。

千亩稻田,就在京城郊外,和煦的风吹来,而站在可以展望田野的高处亭子上,在柳树的荫蔽下,极目远眺这丰美的早秋稻田,风吹稻田,青黄稻浪。

而坐在亭子中,吃着夏秋特有的茭白,鸡头米,喝着新酿的粮食酒,闻着稻田香气,我们也是风景,也点缀了早秋这丰盈广阔的农田。

愿望这丰盈,年年今日,岁岁今朝。

“屋头杨柳绿参差,小竹疏花此更宜。

帘漾水纹闲昼日,早秋风物似春时。”宋 · 葛绍体《曹氏寒碧即事 其一 》

这是写的山野人家的早秋。

靠近山林而建的房屋,后面有山,屋子前面有水。所以这里就算是盛夏也不会太热,何况季节来到早秋。

屋子前面的杨柳,绿色婆娑,院落有小竹林或者竹篱,上面正开着小小的瓜果花朵。

窗户对着水塘,而水塘反射的波光回射到窗帘上。

这山居早秋,宛如春天一样清新迷人。

“乡国鸡头卖早秋,绿荷红缕最风流。

建安城里西风冷,白枣堆盘看却愁。”南宋 · 陆游《建州绝无芡意颇思之戏作》

这是陆游在福建时的作品。陆游是浙江人,福建属于岭南气候,风土产物和饮食习俗和江南有显著不同。这里的秋天来得晚,且人们在立秋之后,吃一种白枣,大约类似现在的冬枣。

但是陆游是江南人,江南早秋的食材更为丰富且清新。比如鸡头米,被城为水中人参,鲜甜可口,且有滋补作用。而这里早秋又多荷花莲子,可以看荷花,吃莲子,品芡实。

所以这首诗,是舌尖上的江南,舌尖上的早秋,带给诗人以唯美乡愁。

我的故乡,鸡头米流行售卖在早秋,我的故乡此时荷花盛开,凉风莲蓬,最有风味。

这里虽然也有凉风吹来,但是这里的白枣虽好,哪里赶得上我故乡的风味?

“腰镰处处刈田禾,浃日愁霖可奈何。

最是嫩黄深绿好,早秋山色雨中过。”清 · 张英《山雨二首 其二 》

这是山村的早秋。人们别着镰刀,在山中的梯田或者谷地,收割着早秋的稻谷。

只是这里晴雨不定,时有山雨,这不,一场忽如其来的山雨淋湿着收割的稻田和正在收割的人们。他们也是无可奈何地站在雨中。

但是这自然最美的就是早秋的山色啊,那满山的深绿之上,是镶着早秋的嫩黄,那是树木转向秋天呈现的迷人色彩,而在一场雨中,格外清新。

生活在山区的人们,虽然享受着无以伦比的自然和天然之美,但是也伴生着生活的艰辛和落后。

或者在大山里的人们,已经习惯了,用生命融入了山川,悲苦艰难,却又坚韧乐观。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1 阅读:43

初衣胜诗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