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夏大雨古诗五首:大雨时行六月天,一雨生凉足有余

初衣胜诗词 2024-07-26 20:10:51

晚夏大雨五首:溽暑随风散,微凉趁雨生

公历七月,也就是农历六月,时当传统季节的晚夏,进入大暑节气之后,气温高升,阳光烘烤,然而长江流域,却湿度很高,形成一种高温闷蒸的状态。

但是这种现象是阶段性的,这是因为此时太阳虽然缓缓向赤道进发,季节逐渐靠近秋天,但是地球北半球在全年中的积温达到鼎盛,吸收的热量大于辐射的热量。形成了一年中最热的时段。

而由于中国是季风气候,此时海洋源源不断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水土肥沃,草木生长旺盛,在阳光的作用下,泥土和植物的水汽蒸腾,形成潮湿状态。

所以这段时间高温而闷热。

但是这种闷热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带来丰沛的降雨,一方面是海洋气团挟带丰富的降水,比如台风气旋带来的狂风暴雨,另外一方面,局部也很容易形成对流雨。

所以在先秦,就有着对大暑节气的准确描述,一是土润溽暑,二是大雨时行。

这两者有先后,有关联。

也就是说,再炎热的夏天,也会迎来大雨降温。

而大暑节气是晚夏走向秋季的一个时段,从炎热到风雨,一场风雨一场凉。

当好雨来临,秋天就不远了。

大雨时行,有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是指的此时雨,大而频繁,时时发生,另外一种含义,这是应着农时的雨,水稻等农作物正是需要大量的水,挺穗灌浆之时,还有夏秋的植被正是生长的旺盛期,时雨,通常是好雨,喜雨的意思。

而对于困在炎热天气的人们,晚夏的雨解暑,它的到来,显示着最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

“骤雨忽终日,高田知有秋。

斜风驱溽暑,平地作交流。

屋漏忙移坐,泥深懒出游。

美哉今夕睡,凉意已浮浮。” 宋末元初 · 仇远《六月雨》

喜欢这首诗,因为蕴含了深厚的田园情怀。

暴雨忽然而来,下了一整天,我看见田里的水稻吸足着此时的雨,已经预料到今年定是个丰收的年成。

那驱赶着暴雨的风也是大的,大风起兮,风雨驱散了溽暑,地面都是雨水汇成的水流。

这样的大雨,屋顶上漏雨,但是人也没有办法修补,就是移开座位,避开雨水,外面暴雨形成了泥泞,出行也不方便。

我却觉得,今天可以在这样的雨声中睡个好觉了,因为凉爽的风雨,让身心凉快,这之前很久,苦夏苦热,都没有睡个好觉了。

我之所以喜欢这首诗,因为里面有着农民的坚韧和达观。

屋子漏雨,屋外豪雨,这样的生存条件是非常简陋贫寒的,但是他却想着,这样的雨让农田秋收有望,在期待中,淡化了自己生存的艰辛困境。

还好,还有凉爽和美梦。

“溽暑不堪蜗舍陋,瘦藤扶我上危台。

搏禽俊鹘横空去,卷雨狂风掠野来。

壮观深知化工妙,幽寻却蹋夕阳回。

悠然有喜君知否,屐齿留痕遍绿苔。”南宋 · 陆游《登台遇雨避于山亭晚霁乃归》

因为暑热难耐,小房子特别简陋而闷热,所以撑着藤杖,去山上的高台纳凉。

我也特别佩服陆游,因为作为高官,他生活简朴,晚年退隐到家乡时,住的却是低矮的茅草房子,仅能遮风避雨,这让慕名来访的辛弃疾非常震惊。按道理陆游作为乡绅也不会落魄到此啊,实际上这是陆游的一种追求,他身体力行实践着耕读生活,并将这种家风遗传。

因为物质的需求不高,所以陆游的心怀乐观而广阔,享受着山野生活。

这是溽暑,也就是极其闷热的时候。

站在山上的亭子,他看到了老鹰抓着野鸡横空飞去,而此时忽然狂风大作,卷着大雨的狂风,从远处的田野迅速移动过来。

当然这样的暴雨,是溽暑的反弹。

不过这场雨虽然大,时间却不长,因为下山的时候,雨停了,云边露出夕阳的光亮,斜阳晚照,在风雨之后,格外瑰丽。

当然这场雨也消解了暑气。

他的茅草房,自然也经历了这场雨,或者还处在泥泞当中,不过他却说,我可以回家看看路上的青苔,想必此时疯长,有句诗不是说,应怜屐齿印苍苔么?

将朴素甚至简陋的生活过成诗意,这是陆游心中有大爱。

“枕簟翛然夜气舒,烦蒸无复到襟裾。

慇勤多谢天公意,一雨生凉足有余。”南宋 · 廖行之《溽暑中一雨遂翛然枕上口占喜凉 》

晚夏溽暑之后的大雨,解暑清凉,让人欢喜。

竹席竹枕在这样的风雨中,都清凉了,睡在上面,夜晚终于可以舒缓安详。

那烦恼的蒸热,再也不在衣裳上萦绕。

我多谢老天降下这及时雨啊。

就这一场雨,生出了无限的凉意,已经让人满足了。

“大雨时行六月天,旧疑月令信今年。

秋前共喜先完廪,夏至曾忧未种田。

市价减钱吴下米,江行有水浙东船。

苍生已免填沟壑,皓首犹知对圣贤。”宋禧 元末明初 《六月喜雨有作》

大雨时行在农历的六月,我以前是怀疑古书上的月令的,但是今年我却深信不疑。

因为这雨下得好啊。因为丰收有望。立秋之前,我们就已经修缮了仓库,赶在夏至的时候,将水稻种下,本来以为晚了的,结果今年风调雨顺,比如现在水稻需要大雨的时候,大雨就来了呀。

正是因为秋收有望,所以米价平抑,那些装粮食的商船,早早就前来,等着水稻成熟,等着白米入市。

我喜欢这六月晚夏的大雨,我喜欢大雨时行,这是先人的农业智慧啊。

“溽暑随风散,微凉趁雨生。

萧萧树头叶,已解作秋声。”明 · 于谦《秋意 》

古人比我们更知秋,晚夏大暑节气之后,就迎来立秋,也就是秋天的开始。

在当代的夏季的定义,是以温度作为主要指标,可能传统的仲秋还在夏天里。

但是传统的秋来,是一个时间准确,却又渐进的过程。

大暑溽暑之后的风雨,吹散了暑气,那种微微的凉爽,被古人称为秋的前兆,有着秋意。

你听那风雨中的树叶,那声音已经含着凉意和脆响,那是最早的秋声啊。

土润溽暑,大雨时行,秋已不远。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0 阅读:0

初衣胜诗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