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古诗五首:无穷云雾湿梅天,梅润愔愔雨脚斜
公历的六月中旬,农历的五月夏至左右,长江中下游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梅雨季。
梅雨是夏季的雨,但是又有自己独特的气候特征。
一是,出现的地方是长江中下游的农历五六月间
二是,雨量大,雨期长,连绵不绝。往往天无三日晴。
三是,在中国古代,汉朝之后,长江流域是重要的梅树种植产地,而这段时期的雨,恰恰对应梅子的成熟期。丰沛的雨水,足够的暖湿,让这一带的梅子成为重要的经济果实,有着雨肥梅的说法。故而称之为黄梅雨,梅雨,梅子雨,梅天。
现代气候学定义的梅雨,是在古代梅雨的定义基础上,更加精准,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北行,主雨带推进到江南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的具有规律性的雨期。关于入梅出梅,和梅雨的轮次大小强度,都有及时准确的预测,便于人们抗旱防涝,以及出行安全和利用自然资源。
梅雨是夏季的雨,具有雨量大,降雨密集且连续等特征。
在古代,夏天的东南风,虽然能够助力船舶上行,但是梅雨季节的行船,风高浪大,很容易造成水上交通事故。但是很多人为了生计,依然会坐船到目的地。晋朝的陶渊明,曾经从南京坐船返回江西,结果遭遇了狂风巨浪,“崩浪聒天响,长风无息时。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面对这自然的灾难,他说自己怕是要命丧于此。这些在外漂泊的动荡最终促成了他放弃做官的机会,回到家乡隐居。
但是在唐朝,白居易就没有办法选择了。
他是因为触怒了皇帝和权贵,将他从京官贬谪外放成江西九江的地方官。而农历五月,他必须启程去江西赴任。结果一路在江上遭遇了江南的梅雨气候。不仅风高浪大,而且还暴雨连绵。他并不能像陶渊明一样洒脱,辞职回乡是要有底气的,要么家乡有土地良田,要么一种辞职不影响性命。但显然已经在仕途中间的白居易,没有办法全身而退,只能踏上了风雨路途。
“青草湖中万里程,黄梅雨里一人行。
愁见滩头夜泊处,风翻暗浪打船声。” 唐 · 白居易《杂曲歌辞 其三 浪淘沙》
青草湖,是连接洞庭湖的一个湖泊,在唐朝,洞庭湖南北水路的一个重要中间站。
白居易的船,由洞庭湖北上去往江西,但是这是农历五月,梅雨季节,烟雨迷蒙,白浪滔天。
他坐的船,应该不只有他一家一个人,但是无论多么豪华的船,行驶在这样的烟雨中,都渺小如叶。而缺乏支撑和共鸣的他,自然也觉得这是一场孤旅。
他之前从来没有去过江西九江,而在唐朝,中原之外,皆属边地,给人印象荒蛮。
不仅仕途多风险,这个白居易已经领教,而且实打实地是这样的天气行船,更多现实的风险。
船在夜晚的滩头驿站停泊,白居易也不敢贸然下船。他听见窗外江雨,江风卷着巨浪,拍打船体的声音。想必这再大的木船,也会在风雨之中摇晃。
这实际是趟惊险的旅程,白居易也一定有着生死之间的无奈和凄惶。
很长时间,他对九江的生活都抱着抵触和悲观,这里到处是黄芦苦竹,苦雨连天,卑湿难耐。直到后来生活久了,才发现这里的美,原来湿润的气候,开出一朵朵清丽的白莲花,原来山水是这样的清润,土地是这样的肥沃。
到后来,白居易爱上了江南,爱上了这里的烟雨,这里的丰茂。在唐朝,江西,浙江,江苏,都属于广义的江南。
“瘴云梅雨不成泥,十里津楼压大堤。
蜀女下沙迎水客,巴童傍驿卖山鸡。
寺多红药烧人眼,地足青苔染马蹄。
夜半独眠愁在远,北看归路隔蛮溪。” 中唐 · 王建《江陵即事》
江陵是古荆州,在唐朝,江陵的地位很高。这是古楚之都,又是唐朝重要的水路驿站。
当然,这里也是梅雨年年光顾的地方。
但是这里的梅雨,更兼有巴山蜀水的烟云壮气。因为这里山林树木多。
山峰之间深重的垂云和流云,又兼有连绵的梅雨,但是和平原地方不一样的是,这里的梅雨洗得山水更湿润青翠,不像其它地方成涝,泥水一片。
水边的码头上,是无数的吊脚楼或者邻水楼,鳞次栉比,压在大堤上,显示着这里的繁华。
本地的女子,在船停泊的时候,纷纷下到沙滩上,去迎接自己的船工丈夫,而小孩子则手里提着野鸡,在酒楼边一家家问,要不要正宗的山鸡野味?这其实已经写出了当时荆州码头的人烟繁荣。因为要吃山鸡的客人,往往是旅人。
而荆州也是著名的外国商贸人员前往长安的驿站。所以这里写十里水边楼,应该不是虚指。
在这里,芍药花却在五月开得正好,寺庙里种满了开花的芍药,红得润泽而亮眼。
而多雨的季节,山路多苔藓,走过一匹匹马队。
而我却在水边的楼上,听着半夜的梅雨,想着这雨真大啊,只怕山雨会溢满溪流,阻隔道路,自己又要晚些时候回乡。
这里的梅雨叠加了山雨,山水更湿翠,更有风情。
“无穷云雾湿梅天,终日昏昏只欲眠。
髀肉生圆头发白,强寻高处望山川。”北宋 · 刘敞《梅雨 》
长时间的阴雨天气,会使得人心情低落。更何况梅雨,有着盛夏那种高温高湿。
梅雨季节,人们无事,只能困在室内或者相对狭小的空间里。
这倒也生出些静好,夏日瓜果多,运动量少,吃了睡,睡了吃,烟雨又润泽皮肤,倒是很养人。
这不,诗人困在这天气里,无事,连大腿都开始长肉了,但是心情却低落苦闷。因为要办的事,要见的人,往往阻于这绵长多雨的季节,人生哪能没有焦虑忧患,身不能动,白发却暴露了人的焦虑,这雨,什么时候是个尽头呢?
诗人学会了调剂自己,不能登山望远,总可以登个高楼,看看远处的山川吧。
满目河山空念远,潇潇梅雨更凄迷。痛不痛快,都憋出一点泪来,压抑的心情会好很多。
实际上,梅雨季节,更要注意调理自己的情绪,不能太压抑了。聚会欢笑是一种方式,实际适当地流泪也是一种减压的方式。
漫长的梅雨季,要学会让潮湿的情绪干燥。
“梅润愔愔雨脚斜,海天长夜一瓯茶。
巴笺试罢卷书坐,静看小丛薝卜花。”南宋 · 韩淲《梅天薝卜花开 》
雨一直下。还有一种夏天的美花,最适合这样的阴郁时期,那就是栀子花。
所谓薝卜,实际是栀子花的佛教名字。
人们喜欢栀子洁白芬芳,就附会到佛经里的花朵上。实际栀子是我国传统木本,在先秦就广泛用于医药和纺织染料。只不过,人们太过喜欢栀子的圣洁之美,到了宋朝,就刻意用佛花薝卜来称呼。
雨一直下,半夜里,伸出手,还能感受梅雨漫天的飘洒,随风斜斜。
这样的夜晚,适合泡一杯茶,听雨看书。
而倦怠之时,书桌上有一丛栀子盆花正在幽吐芬芳,消暑解郁。
它让人宁静,将雨夜的小屋变成了浪漫的仙船,外面是海天一色的梅雨,里面开着一瞬千年的花,让人沉醉啊。
“十里青山照眼,一篷疏雨催诗。
记取江边作别,烟村梅子黄时。”宋 · 释惠琏《别赵莘老》
宋朝的很多佛教僧人都有极高的文化素养和审美。
这是诗僧送别诗友。
我在江边送别你,十里青山,一只归船,沐浴在无边的梅雨里,那雨打船篷,是要催出你我的诗兴来。请记得你和我分别的情境,这是十里青山,无边烟雨,秀丽江村,梅子黄时的美景啊。
诗人爱雨,雨催诗。
这首诗读来,真实中有空灵感,空灵中又有田园美好。
所以我认为,这个僧人,骨子里不是佛教信徒,而是诗人。
他大抵最爱的,不是佛教,而是可以借由僧人的身份,饱览山水,情托山河。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