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八尺,仪表堂堂的诸葛亮第一次来到东吴就促成了孙刘联盟,为接下来的赤壁之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过人的胆识和出色的外交能力得到了东吴群臣的赏识,甚至有不少吴国大臣希望将他从刘备身边挖走。
当时的刘备被曹擦打得丢盔弃甲,当阳一战,只剩下几十骑仓皇逃走。反观东吴,兵精粮足,上下一心,政治环境明显要比前者好很多,对于初入职场的白领精英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
那么问题来了,诸葛亮为什么没有加入东吴集团呢?
说到底,还是和诸葛亮的志向有关。
诸葛亮早在隆中时,就经常以管仲乐毅自比,这两人不仅是文武全才,而且得到了君王的绝对信任,能够不受任何干扰地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也最终成就了一番功业。
管仲辅佐齐桓公一匡天下,九合诸侯,乐毅则是帮助弱小的燕国击败了强大的齐国。
诸葛亮需要的是正是君主的绝对信任,好让自己放手一搏,而这是孙权绝对给不了的。
孙权为人忌刻雄猜,从来没有一个臣子能让他完全放心。
比如赤壁之战时,周瑜请求给他五万兵马迎战曹操的二十万大军,孙权只给了三万,而且战事一结束,就收回了周瑜大都督的权力,仅让他带领一万兵马。
从孙策时就加入东吴的张昭是群臣里面资格最老的,他在孙权刚刚继位时率先表示臣服,让政权得以平稳过渡,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却始终不能获得相位。
陆逊就更惨了,破刘备,战曹休,屡立大功,最后仅仅是因为劝谏孙权不要废长立幼,就被逼迫自杀。
以诸葛亮的敏锐通达,自然不会屈身于孙权这样的霸主之下。
刘备就不一样了,他遇到诸葛亮时正处于事业的草创阶段,武有关张张云等拥有万夫不当之勇的将才,但文却只有孙乾简雍,按照司马徽的说法他们仅仅是白面秀才而已。
在这个群体里,诸葛亮的能力是最为出类拔萃的,刘备作为一个志在天下的人必定会委以重用。
而诸葛亮也确实没让刘备失望,刘备自从夺得荆州江南四郡以来,诸葛亮就把一切打理地井井有条,之后不管是刘备西取益州还是关羽北伐襄樊,从来没有因为兵力不足而困扰过,关羽甚至还一度占据优势,威震华夏,让枭雄曹操生出移都的打算。
正是看到了诸葛亮出色的安邦理国的才能,刘备才会在临终之际托孤于他,并说出君才十倍曹丕,刘禅如若不才,可取而代之的心腹之言。
最终历史给了诸葛亮一个可以充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他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然是出师未捷,但谁也无法否定他的才干和品德。
人活一辈子,重要的是过程,一时的成败在历史的长河里只是过眼云烟,这大概也是三国英雄历经千年却依旧栩栩如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