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嬴姓,李氏,名牧,赵国柏仁(今河北省隆尧县)人,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在李牧早年时期,在边关抗击匈奴,长平之战后,回到庙堂,成为抗秦将领,他的一生都维持赵国和平与稳定的路上。不幸的是,李牧没有死在战场上,没有马革裹尸,而是死在政治斗争中,他的无辜被害,令后人无不扼腕叹恨。
坚壁清野大败匈奴
李牧在边关任职时以战备的状态调整官吏,严格训练军队,改善军队补给,完善军队反应机制。当匈奴来袭时,点燃烽火,第一时间让军民撤回城内,坚守不出。李牧将军十分明白,战争就是此消彼长,匈奴骑兵掠夺不到物品,加之匈奴农业不发达,就会慢慢衰落,如此数年边境地区损失极少。
但李牧的措施,在赵王看来就是消极打仗,于是赵王另选将军驻守。此后一年多时间里,匈奴每次来犯,赵军即出城交战,屡次失利。赵王只好再命李牧出任原职,沿用李牧的措施,边境地区损失极少。
经过几年的经营、训练,赵军战斗力大为提高,李牧认为歼灭匈奴机会已经成熟。公元前245年,李牧精选战车1300辆,骑兵1.3万人,骁勇步兵5万人,弓弩兵10万人,总兵力约20万人,对匈奴展开攻击。
李牧让牧民到处放牧,放牧的人民漫山遍野够饮匈奴来犯。匈奴小股人马入侵,李牧就假装失败,故意把几千人丢弃给匈奴。单于听到这种情况,就率领大批人马入侵。李牧布下许多奇兵,张开左右两翼包抄反击敌军,大败匈奴,杀死十多万人马。灭了襜褴,打败了东胡,收降了林胡,单于逃跑。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
临危受命力据强秦
公元前234年,秦大将桓齮攻取赵的平阳(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东南),武城(今山东省武城西)杀赵将扈辄于武遂,赵军损兵折将数十万。
公元前233年,桓齮又乘胜进击,率军东出上党,越太行山自北路深入赵国后方,攻占了赤丽、宜安(今河北蒿城西南二十里),进攻赵的后方,直向邯郸进军,形势危急。赵王迁从代雁门调回李牧,任命其为大将军,李牧临危受命,率所部南下,指挥全部赵军反击秦军。
李牧到达战场后,采取筑垒固守,避免决战,伺机反攻的方针,拒不出战。桓齮认为李牧是学习廉颇,坚守不出,于是他率主力进攻肥下,企图诱使赵军往援。李牧早知道秦军是想引诱他出战,还是坚守不出。等到桓齮进攻肥下时,秦军营地空虚,李牧抓住时机,果断出战,一举捣毁秦军大营。待桓齮回救大营时,部署一部兵力由正面阻击敌人,将主力配置于两翼,经激烈战斗,大破秦军。此战李牧因有功被封为武安君。
受谄于内惨遭冤杀
公元前229年,秦王嬴政派大将王翦率主力直下井陉(今河北井陉县),杨端和率河内兵卒,共领兵几十万进围赵都邯郸。赵王任命李牧为大将军,倾全军抵抗入侵秦军。
李牧带领赵军进行艰苦奋战,与王翦对峙长达一年的时间。王翦知道李牧不除,秦军在战场上不能取胜,遂禀告秦王,再行反间故计。大战胶着之时,王翦想到了长平之战中诬陷廉颇的郭开,于是王翦派人重金贿赂郭开,说李牧、司马尚勾结秦军,准备背叛赵国。
大秦帝国-郭开
昏聩的赵王迁一听到这些谣言,不加调查证实,立即委派宗室之人赵葱和齐人投奔过来的颜聚去取代李牧和司马尚。等到赵葱去接任时,李牧不同意,他知道一旦换将战争将彻底失败。赵王知其不从后,更加确定了李牧要投敌叛国,于是暗中布置圈套捕获李牧并斩杀了他,司马尚则被废弃不用。
公元前228年,王翦乘势急攻,大败赵军,平定东阳地区,赵葱战死,颜聚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