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跪表明他没有数典忘祖!孙玉良:对于马英九,中国人“恨铁不成钢”

会军说教育 2023-04-03 10:27:30

3月27日,前台湾领导人马英九率团回大陆祭祖。

消息一经出现在社交媒体,立刻引起了两岸媒体和民众的瞩目。

这也是自1949年以后,台湾前领导人首次出访大陆。

那么马英九为何选择此时出访大陆?此行对今后两岸的局势又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呢?

湘潭游子马英九

临近清明,华夏大地上的老百姓纷纷把祭祖一事提上了日程,一些漂泊在外的游子也一样。

27日,湖南长沙横山县将迎来一位特殊的游子,他就是台湾前领导人兼前国民党主席马英九。

虽然长于台湾,可马英九的根却始终系在湘潭。

1952年时年仅2岁的马英九随家人一起移居到了台湾。

他的父亲马鹤凌为抗日救国,积极响应了“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的号召,毅然弃笔投戎。

马鹤凌当过蒋介石的侍从官,入过蒋介石的救国团,赴台后又陆续担任要职。

虽在台当局任职40年,可马鹤凌始终反独促统。

为此马鹤凌专门在退休后,为两岸和平统一继续极力奔走。

马老先生常说一句话:“中华文化高深,种族优秀,人口众多,21世纪必为华人拨乱开平世纪。”

遗憾的是,老先生惦记了一辈子的统一大业,在闭眼之前始终未曾得见。

为此马鹤凌先生临终前专门给儿子马英九留下遗言:

“化独渐统,全面振兴中国……寄望我儿英九继志述事,适时全力以赴。”

而马英九在两岸之间的问题上,也作出过贡献。

可惜的是,虽然马英九从37岁起就开始着手处理两岸事务,可却一直等到73岁才第一次踏上了祖国的土地。

早在1995年时,一向传统的马鹤凌曾携妻女回乡祭祖,当时马英九因政治原因并未同行。

如今时间一晃,又是二十几载春秋,因此马英九面对采访直言:这次大陆之行我等了36年。

作为一个传统的中国人,马英九回乡自然也是要祭祖的。

湘潭的父老乡亲一片赤诚,得知了马英九要回乡的消息后,专门净水泼街,黄土垫道,为他修了一条通往马家祖坟的路。

当然,除了祭祖外,这次内陆之行也绝对绕不开政治目的。

静观两岸风云,前有佩洛西窜台,后有蔡英文窜美。

而大陆方面先暂停进口台湾凤梨,紧随其后又禁止了番荔枝和莲雾,民间武统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因此马英九的第二个目的再明白不过。

那就是希望此行能降低两岸日益摩擦升起的高温,特别是让大陆民众从蔡英文蹿美的焦点上转移。

当然如果能加深两岸经贸合作就更好了。

此外马英九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到大陆看看如今的中国发展究竟如何,是否真如媒体上说的那样日新月异。

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大陆同胞对于他的到来,从上到下都满是热情与善意。

恨铁不成钢

其实,从始至终大陆对台湾的态度都是诚意满满的。

倒是台湾像个叛逆的孩子,总觉得家里的“妈妈”没有外面的“爸爸”好,历届领导人也总在国家底线上反复横跳。

尤其是马英九的前任陈水扁,更是个冥顽不灵的“台独”分子。

陈水扁在任期间,台海几乎处在战争随时爆发的边缘。

在两岸关系日渐紧张之时,马英九以完美的政治形象崛起,接替陈水扁,成了新一代台湾领导人。

马英九在台湾走向独木桥的道路上,紧急踩了一脚刹车。

他在任期间,大陆和台湾的交流达到了高峰。

据数据统计,当时两岸之间每天的航班从零增至120班,前往台湾旅行观光的大陆民众累计超过了1800万人次。

两岸在经济贸易方面也建立了多行业的密切合作关系。

除此之外,到台就读的内地学子也增加到了35000人,比过去增长40多倍。

可以说,马英九任职期间,两岸的政治交往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这些功劳都写在了功劳簿上,却也不能因为这些功就忽视了马英九的过。

首先就是台湾的教科书问题。

独派公然修改历史课本,去中国化。

导致台湾新一代的年轻人受这些不客观教科书的影响,缺少了两岸之间最重要的民族认同感,培养了一部分天然台独。

其次,马英九的执政作风过于圆滑温和,为了短期内的认同,多次向绿营低头。

看似顾全大局,可也正是因为他这份温和,最终导致绿营崛起,酿成今天民进党一党独大的后果,将他赶下了台。

此外,虽然马英九没有带领全台湾人民往错误的道路上走,可他也没有领大家往“统一”的路上再进一步。

父亲的临终的叮嘱犹在耳畔,可马英九上任之后采取了“三不”政策:不统一、不独立、不动武。

面对大陆的诚意和两岸人民盼望统一的心声,马英九始终坚持维持两岸现状,恨不得将这种不独不统的状态永久的延续下去。

这种“和稀泥”的态度也让不少国人对其恨铁不成钢。

总的来说,马英九本可以成为一个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名垂千古的英雄,可他始终缺乏勇于带头领众的魄力。

马英九的变化

细究马英九的履历,其实很容易就能发现造成他这样的原因。

虽然马英九的祖籍在湘潭,可他生在香港,长在台湾,如今73年岁了,才头一次回老家。

可见马英九其实也严重缺少对中国大陆的认同感。

再者,马英九的家人离开大陆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可以称得上一句满目疮痍百废待兴。

所以马英九无论是从周围人那里听来的也好,还是老照片里看到的也好,他对中国的印象始终是穷困潦倒的。

除非对中华大地有着特别的眷恋和喜欢,否则在马英九的心中,对大陆的感情永远都不会比的上台湾。

值得一提是,马英九的三姐1998年就在北京买了房子长居,这一居住就是二十多年,可以称得上是眷恋这片土地了。

第三就是马英九所处的特殊政治环境了。

他的成长过程中,两岸一直处于冷战对峙阶段。

等他步入仕途时就更要表明立场了,否则上升渠道早就止步不前了。

当然,这也是1995年马父马母到大陆祭祖时,马英九没同行的原因。

最后,由于台湾特殊的政治位置和战略意义,马英九上任后如果流露出“统”的倾向,势必会遭到美国、日本的打压。

岛内的声音不统一,一些骑墙派也会趁机倒向他的政敌。

以上种种,马英九也只能“和稀泥”。

为此不少大陆人都开始质疑马英九是“暗独”,更甚至有人直言:“马英九只是个拥有美国价值观、在美国战略指导下的中国人。”

为了平息这种批评,马英九也很快调整了原来的两岸政策:

从不统、不独、不武,变成了不推动“两个中国”、不推动“一边一国”、不推动“台湾独立”。

从他这老“三不”到新“三不”的变化,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马英九的态度已经从原来的“亲美”变成了“美中平衡”。

我们以现在眼光回看,客观来讲,其实马英九执政时期,两岸统一的时机并不成熟,历史的发展还没有走到那个节点。

如今不一样了,节点已然到来,马英九此行过后,将会如何抉择呢?

两岸的未来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一部分,两岸同文同种,这也是中国收回台湾的法律基础。

只有收回台湾,中国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完整,也能治愈中国人近代被侵略被殖民的心理创伤。

此外,台湾对于我国来说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首先两岸之间隔水相望。

如此近的距离,以现代的科技水平,一但台湾被美国控制,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在岛上将我们国家东南沿海地区尽收眼底。

再者,从太空俯瞰,收回台湾后,我国不仅可以打破美国的第一岛链的封锁,还可以彻底控制日韩去往马六甲的通道。

等于卡住了日、韩的咽喉,如此一来,我国的东南沿海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所以台湾对我们来说有着非比寻常的战略位置和意义,就算是块空地也是坚决要收回来的。

问题只是和平统一还是武统的问题。

以两岸如今的军事实力对比,真的决定武统以后,战争势必是摧枯拉朽的,结果也是不言而喻。

只是俄乌冲突、伊拉克、叙利亚的惨象就在眼前,战争残酷又无情,一旦开始,受伤的只有无辜的民众。

所以中国大陆才始终抱着最大的诚意,想要和平促统。

可是蔡英文当局却不顾大陆的再三警告,频频与美国勾肩搭背,已经逐渐将两岸关系推向白热化。

此时马英九的出访,在给两岸关系降温的同时,也狠狠给了蔡英文和麦卡锡一记响亮的耳光。

如今两岸正处于历史重要阶段,马英九作为两岸关系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相信这次大陆之行,一定会给他带来一定的思考和震撼。

此外,马英九此行还带了不少台湾学子,也希望通过这次学习交流,让这些台湾的年轻人认识到一个生机勃勃的祖国。

多一份接触,多一份了解,也就多一份情谊。

也希望更多的台湾青年多到大陆看看,看看台湾以外的天空,体验一下什么叫大国尊严。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一向都是顺大势则昌,逆大势则亡。

结语:

大陆和台湾血浓于水,正如同母亲在这头,孩子在那头。

台独分子终究会成为历史的罪人,决不会有好下场。

正如马英九的父亲在世界华人华侨反独促统会上说的那样:

“台湾人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与大陆人一样负有21世纪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使命,应有决心,诚意配合中国大陆,通力合作,全面振兴中国,否则将是危害台湾的千古罪人,也是危害中国和世界的罪人!”

马英九虽然在自己的任期内,错过了一个让14亿中国人乃至全世界华人华侨欢呼雀跃的机会。

可在统一大业这个问题上,如今还不算晚。

也希望马英九能够拿出勇气和魄力,和大陆结成统一战线,让台湾这个漂泊多年的游子尽快归家早日团圆。

4 阅读:1547
评论列表
  • 2023-04-03 11:20

    留着姐姐在大陆,自己家人在台湾,已经对其父的遗志在努力了,台湾如能顺利统一,马家在功劳簿上绝对是浓重的一笔。

    持续的小温暖 回复:
    就是两头押宝而已,没有一个词说“统一”,处处谈和平!这种人最可恨!
  • 2023-04-04 09:21

    适时全力以赴,知子莫若父。不敢于斗争打仗永远是窝囊费

  • YM 3
    2023-04-03 19:38

    不听老头子的,就是不孝

  • 2023-04-03 13:38

    首先缺乏身份认同,这次大陆之行应该有收获,在执政时要找平衡,就算有想统一也是力不从心。

会军说教育

简介:精彩教育内容,欢迎大家多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