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议估计还算不上相声世家,因为老杨家往上倒,就只有杨少华一人说相声。
其实也不用说远了,杨少华父辈或者再往上的大辈,但凡有一个在相声行业里面待过,他也不至于说那种风格的相声,要知道不分场合的洒狗血,跟谁说话都不愿意吃亏,这就是没有家大人教过,或者说没挨过大嘴巴子的表现。
当年常连安把杨少华介绍给郭荣启,有意撮合这对师徒,结果郭荣启跟杨少华对话,杨少华就把自己的舞台风格发挥到了极致。这么一通对付下来,郭荣启就黑脸了,长辈跟晚辈对话,晚辈全程开嘲讽,那还收个屁的徒弟。
更有名的就是跟马三立侯宝林刘文亨拍照,本来以侯宝林的地位,可以跟马老一起坐,但杨少华这时候起腻,也要跟马侯坐一排。结果马三立怒了,骂了一句粗,让杨少华滚后面去站着照。
所以说老杨不是舞台上蔫坏那么简单,舞台下他更加奇葩,关于杨少华的台下段子,比台上多几十倍,整理出来能给相声界添不少产业。
正因为没有长辈传授,杨少华基本上就是自学加观摩,然后自己领悟的风格,所以他的台风特别另类,很多相声大师都拿不住。跟干爹马三立量活,让他收着点,结果就干脆不接话,把马三立弄成单口一样。让他随意发挥,那就能把一头沉演成子母哏,一句一怼寸土不让。
再加上台下的老杨一方面坏主意多,另一方面苦日子过得太多,所以有点抠门,跟很多同行都玩不到一块,用行话说就是不够“合”。所以他的师承也有很多同行在质疑,倒不是真的有那么大问题,但就是想刨他。
如果没有马老给他撑着,杨少华估计现在就是真.海青,跟杨小五一样。
杨少华在相声行业混得磕磕碰碰,但仗着自己运气不错,老遇到贵人,马三立田立禾赵伟洲什么的,都在不同阶段帮助过杨少华,所以老杨也算是立稳了脚跟。
到了儿子这一辈,老杨就对他们进行分类发展了。
杨少华有两个儿子现在说相声,一个就是鼎鼎大名的杨议,成天跟杨少华一起做各种节目,还拿了不少相声大赛一等奖,并且时至今日也没有师承,是板上钉钉的海青。
杨议为什么不拜师呢?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没有必要拜师,自己本来就是父亲教出来的,再拜师就是拜门,也就走个程序而已。另外现在自己跟相声行很多长辈关系都不错,万一拜了谁当师父,相处模式就得改,而且师徒规矩太多太繁琐,说不定自己什么时候就把对方得罪了,然后他背后的那些人脉网也就一起被牵连,反而不如现在这样轻松。自己即使照顾的不那么周到,对方也没有挑眼的理由。
杨议这种担心倒也不是没理由,他最火的时候,绝对是国内相声商演第一人,《肉烂在锅里》当年的火爆程度丝毫不亚于《纠纷》,而且相比天津相声名家普遍更适应剧场相声来说,杨议算是在电视媒体上推广津门相声效果最好的,尤其是他的《杨光快乐生活》系列,把天津市民的“哏儿”推广到了其他城市,就像《乡村爱情》对东北喜剧的作用差不多。
而把事业重心放在电视领域的杨议,就没有必要去求爷爷告奶奶的弄一个相声师承了,他已经有比相声更好的发展平台,就不需要自行车了。举个不恰当的例子,郭德纲当年师承不清不楚的时候,他也在影视综艺到处跑龙套,如果他能在电视领域发展到杨议这种程度,估计也就没有侯耀文什么事情了。
所以不是杨议拜师无门,而是他不需要相声门户这种累赘罢了。
再说老杨家还有一个杨威,也就是杨议的大哥,他名气虽然远不如杨议,但杨威是正经拜了尹笑声为师,而且是正经相声门里人。
杨少华的儿子们算是把相声这行吃得透透的,要商业价值要名气,有杨议撑着。要相声门户要讲规矩,杨威可以站出来盘道。
老杨家表面上说“肉烂在锅里”,实际上却是“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
人品问题
他算个屁的世家?他爹五十多岁才混相声圈
歪理斜说,唯恐天下不乱!
喜欢“荣”别人东西的事咋不说说
老马家才是,
要是拜师了,就承认他爹的备份了
因为他的上辈无名份,凑拢班子的。
呵呵
龌龊之极一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