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靠刘备后,名将马超是不是不得重用,郁郁而终?

历来现实呀 2025-02-07 15:01:42

很多书籍、朋友都指出:投靠刘备后,马超过得很郁闷,最后郁郁而终。

为此,有朋友称刘备忌惮马超的名望过高,没有格局;有朋友称是马超本就是连父亲姓名都不顾之人,活该不被重用···洋洋洒洒,各种各样。

那么,马超,真的是不被重用,并郁郁而终的吗?

马超被压制的“证据”

关于马超不被重用,受到打压,有不少看起来很靠谱的证据。

1、身为平西将军,却督临沮。

马超投靠刘备后,刘备先是以其威名,迫降刘璋。

随即,刘备以马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

平西将军,“四平”之一,是重号将军。当时,刘备自己也只是左将军,“四方将军之一”。

所以,马超的官职,非常接近刘备本人,是当时刘备集团官职最高者,地位尊崇。

然而,紧接着,马超接到的任务却是“督临沮”。

临沮,是荆州西部的一个小地方,在“董督荆州”的关羽管辖范围内。

虽然临沮的位置不能说不重要,但在此之前,在此之后,那里从来没有安排过重要将领驻扎,此前,临沮的长官只是名不见经传的杜普,刚为乐进所破。

这个时候让贵为平西将军的马超去督临沮,几乎是有“发配”的味道···

2、级别很高,没有担任方面重任。

此后,马超的级别一直很高。平西将军,后来又升到左将军、假节。

但是,级别如此之高,马超却从来没有担任过方面之任。

关羽董督荆州、张飞守巴西、魏延守汉中,唯马超,一直是“高高挂起”。

3、很少参与大规模军事行动。

马超投靠刘备后,刘备进行过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215年率军争夺南三郡;218-219年汉中之战;221-222年夷陵之战。此外,黄权、张飞,曾在巴西与曹军进行过一定规模的作战。

其中,争夺南三郡和夷陵之战,马超都没有参加。

汉中之战时,马超只是与张飞一起,在前期前往武都进行了下辨之战。

显然,级别这么高的武官,如此少的参与大规模军事行动,这又是马超不被重用的证据之一。

4、出卖朋友,心不自安。

彭羕被外放时很不爽,出发前跑来找马超“吐槽”。

彭羕话说得很偏激,说刘备是老兵痞子;后来干脆说马超在外,我彭羕在内,天下不足取之类的。

再怎么偏激,这也是朋友之间的私下吐槽。

但是,彭羕一走,马超心不自安,转头就把这些话上报给了刘备、诸葛亮。

结果···彭羕被杀。

马超连朋友吐槽都要告发,这说明马超在刘备手下很没有安全感,这又是被打压、猜忌的证据之一。

5、盛年离世,疑似郁郁而终。

在投靠刘备七年后,222年,马超去世,时年47岁。

以马超的身体素质,早早去世,看起来确实是郁郁而终。

有此五点,似乎坐实了马超被刘备猜忌的事实。

果真如此吗?

这些所谓“证据”都是值得推敲的

1、督临沮。

说实话,让马超“督临沮”,确实有点莫名其妙。

不过,“督临沮”又确实是正史中一字不差的写在上面的。

此临沮,并不是荆州那个临沮。

《华阳国志》记载:马超是“北督临沮”。

所以,马超所督临沮,在西川之北,自然不是荆州那个临沮。

后来,马超与张飞进入武都郡,所沿的自然是沮水,所以,马超所督临沮,靠近武都,刘备让他督于此,是发挥其在武都一带氐人的影响力,以策反之。

2、没有担任方面之任。

马超确实没有担任方面之任。

这是对汉末的兵制不够了解呀!

汉末,主要是募兵;士兵与将领之间形成人身依附关系。

马超虽然曾经也算一方诸侯,但当他从张鲁那里跑出来时,十分狼狈,妻子、长子,爱将庞德都没有带出来,过来带的人很少!

马超来投,刘备就给了马超一支人马,让其耀武扬威,威降刘璋。

但是,除此之外,刘备不可能把其他将领的兵交给马超来带!也很难在把自己手下本就不多的部队再多分出来给你马超!

所以,独当一面,马超不是没有这个能力,也不是没有这个信任,而是没有这个实力!

同时,刘备的实力总共就这么一点大,又有多少人能担任重要的方面之任呢?

说来说去,担任方面之任的,就是董督荆州的关羽,坐镇巴西的张飞,以及后来取汉中后坐镇汉中的魏延。

关羽、张飞自不必说,马超所受到的信任当然比不上此二人。

至于守汉中之任,则是刘备根据任务要求和魏延的能力而设的。汉中防御是复杂的山地防御,马超长于驰骋,这本非马超所长,不用他实在是很正常。

再者,黄忠、赵云等人不也都没有担任方面之任吗?难道他们也不受信任吗?

刘备集团没有那么多“方面之任”需要承担,马超没有被委之,只能说是没有“格外重用”,但绝不是受到猜忌、打压的结果。

3、较少参与大规模军事行动。

争夺南三郡之战、夷陵之战,皆是在水路、山路进行争战,本非马超所长,带他去干什么呢?

至于汉中之战,马超虽然似乎没有出现在汉中主战场,但其与张飞一起先战武都,后封锁沮道,其功不在小。

4、出卖彭羕,是不是表明被猜忌?

彭羕被外放,是因刘备、诸葛亮已经对彭羕产生了猜忌,认为彭羕心高志大,是个危险分子。

这个情况下,彭羕如此偏激的胡言乱语,马超将其上报,只能说明马超有一定的敏感性!

后来,费祎也将杨仪私下和他的话秘密上报,难道费祎也是受到猜忌的吗?

以汉代察举之法,同僚悖言,知情不报是要负责任的。

马超毕竟是职务最高者,将悖言上报,是其义务!

你可以认为马超“不够意思”,但是,因此认为马超是因为自己也受到猜忌才心不自安,那就是想多了。

5、盛年去世。

马超47岁去世。47岁,在当时已经不算去世得早了。

诸葛亮54岁去世,比马超也没有多几岁。

法正46岁去世,难道法正也是郁郁而终吗?

周瑜、吕蒙诸人,皆是3、40岁去世,难道也是郁郁而终吗?

所以,说马超盛年去世就是郁郁而终,这个所谓“证据”是站不住脚的。

刘备猜忌、防备马超的理由更站不住脚

很多专家、朋友认为:刘备一直忌惮马超。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马超的名望、职务一直很高,对刘备构成一定威胁;同时,马超当初为了反曹操,不惜不顾父兄的安危,干起事来不顾后果,确实是个危险分子。

其实,这样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1、马超虽然名望很高,曾经的实力也很强,但他在益州根本没有社会基础,对刘备构不成任何威胁。

马超虽然很有社会基础,但还远不是袁绍、袁术那种“四世三公”,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广泛影响力的人物,他只是一个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人物。

马超的根基在凉州,在益州缺乏社会基础。

马超虽然统领过不少的军队,但是,他带来益州的人很少。

所以,虽然其名望很高,但是,其对刘备可能产生的威胁,远不及益州土著。

2、马超这个人确实干起事情来不计较后果,但此时,这恰是他“政治上可靠”的保障。

很简单,你马超此时在益州没有实力,闹不出什么幺蛾子来。

相反,你马超过去的不计后果,使马超与曹操不共戴天,这使马超在“政治上可靠”,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和曹操搞到一起去了!

或许,如果刘备将来能收取凉州,马超可能真的会成为一个问题。

但是,在此之前,马超并不是一个值得猜忌、压制的人物。因为:没那个实力!

所以,说刘备因忌惮马超而猜忌、压制,实在是想多了!

马超之功

实际上,投靠刘备后,马超并非无所作为,相反,马超发挥了很大作用!

1、策动羌氐。

马超曾经策动氐人雷定七部万人归顺刘备,并与曹军作战。

而后来刘备曾赞许马超:氐、羌率服,獯鬻慕义。

这说明,马超所策动的,不只是雷定七部万人这一支,一直在策动氐、羌等少数民族武装。

2、参与封锁沮道,为汉中之战胜利创造有利条件。

汉中之战前,马超、张飞,率军发起了下辨之战。

交战失利后,张飞、马超又一起封锁沮关,继续“断绝内外”。

汉中之战,曹操治军大半年,入汉中相持2个月就退兵,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沮关被封锁。

曹操入汉中,最好走的就是沮关,当初平张鲁就走的此道。

沮关被封锁,曹操只好通行褒斜道,运输困难,这才陷入不能久持的被动局面!

所以,汉中之战,马超虽不如黄忠一般风光,但其功劳却同样是巨大的。

3、马超的能量,使曹操主动放弃对武都、阴平的经营。

曹操撤离汉中时,又表示:我最担心的,就是刘备发动武都氐人一起进犯关中!

于是,曹操便主动将武都、阴平的人口大量迁徙走了。

如此,曹操在武都、阴平的力量一直非常薄弱,这也是后来诸葛亮北伐能比较轻易拿下的重要原因!

曹操畏惧刘备策动武都、阴平的羌氐人,可是,刘备在羌氐中有什么影响力呢!曹操所惧的,当然是马超呀!

由此来看,投奔刘备后,马超以自己的影响力,在西北发挥了巨大的能量,甚至给双方在西北的实力对比带来了重大影响,其功劳是不小的。

这样的功劳,不在一次大规模战役之下!

显然,能够立下这样的功劳,没有刘备的支持和信任是不可能的。

马超所受厚待

马超在刘备集团所受到的待遇是很高的。

1、职务高。

马超一来,就是平西将军,位列诸将之首。

在劝刘备为汉中王时,马超位列劝进表第一,是级别最高的一个。

刘备为汉中王,马超为左将军、假节,仅在关羽之后,与张飞并列。

刘备称帝,马超为骠琦将军,领凉州牧。

可以说,就职务待遇而言,马超一直是受到最丰厚的。

2、与刘备为儿女亲家。

马超的女儿嫁给了刘备的儿子刘理。

如果说给马超高官厚禄,是因为马超的威望、资历和原有级别,有“做给别人看”的可能的话,那么,结为儿女亲家,则说明刘备确实是要要真正拉拢、借重马超这个人!

还是那句话,在益州,马超没有什么社会基础。

刘备这样拉拢马超,就是拉拢马超这个人,而不是他背后所谓的关系网络。

未得其时

马超的影响力,主要在凉州及羌、氐等少数民族中。

在取汉中之战前,马超策动、拉拢了一些羌、氐人士,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汉中之战后,曹操忌惮马超的影响力,主动将武都、阴平人口迁徙,这实际上是在战略上放弃了两郡。

此时,如果继续发展,刘备与曹操争夺的焦点将转入凉州。

到这个时候,马超的影响力就可能进一步发挥,马超善于驰骋的作战特点也可能得到充分展现。

然而,这个时候,形势骤然变化。

关羽遭遇东吴的袭击而败了。

刘备的重心,由对抗曹操,转为与孙权争夺。

如此,马超也就失去了去“用武之地”发挥的机会!

这算是一个遗憾吧!

总的来说,刘备对马超,自然不可能如关羽、张飞那般信任。

但是,要说刘备猜忌、压制马超,那就不客观了!

相反,在刘备手下,马超得到了最优厚的待遇,并已经尽可能发挥了自己的能量。

效力刘备期间,刘备的作战,或在山险之地,或在水网之间,这里不是马超驰骋之地。

效力刘备期间,由于马超没有带什么兵过来,而又因汉末的兵制,马超也没有足够的可用之兵。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马超依然发挥了自己的能量,为刘备集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刘备之知人善任,还是没得说的!

0 阅读:3
历来现实呀

历来现实呀

假装不懂现实,假装懂点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