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党被判死刑,行刑前他去上厕所,看守却意味深长道:早去早回

历来现实呀 2025-02-13 11:09:32

隐秘战线上的坚守

1906年,范纪曼出生在四川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是当地一位颇有声望的教师,从小就培养了他对文学和语言的浓厚兴趣。

童年时期,他常常躲在父亲的书房里,一遍遍朗读各种外文典籍,这为他日后的语言天赋打下了坚实基础。少年范纪曼不仅精通英语,还自学了俄语和日语,在当时的同龄人中可谓凤毛麟角。

192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成为了第四期学员。在校期间,他接触到了进步思想,开始关注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

当时的武汉,是革命思潮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各种进步刊物和革命传单在学生中间广泛流传。范纪曼如饥似渴地阅读这些材料,思想不断发生转变。

1926年,在组织的培养下,他郑重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他多次冒着枪林弹雨完成重要任务,表现出过人的胆识和机智。

特别是在武昌战役中,他凭借语言优势,成功策反了一支敌军部队,为革命力量的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段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革命事业的艰巨性,也让他更加坚定了为革命奋斗终身的决心。

成为出色的地下工作者

1930年代,中国革命形势愈发严峻。范纪曼此时已经完全掌握了英、日、俄三门外语,这让他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地下工作者。

他以翻译的身份打入国民党内部,每天都要面对重重考验。在这期间,他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情报网络,发展了多名进步青年加入革命队伍。

而1933年的一次意外,几乎让他付出生命的代价。当时,他通过同志介绍认识了地下党员冀丕扬,两人开始秘密合作。

不料冀丕扬在被捕后叛变革命,导致范纪曼暴露。在被捕的那段日子里,他遭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酷刑,但始终没有透露任何组织机密。

经过组织的营救,他虽然成功脱险,但这次经历让他明白了革命工作的残酷性。此后,他更加谨慎,在与同志接头时采用了更为隐蔽的方式。

他创造性地运用了"破碎情报法",将重要信息分散在多个无关的文件中传递,这种方法后来被广泛采用。

同时,他还培训了一批年轻的地下工作者,教授他们如何在敌人眼皮底下开展工作,为革命事业培养了大批骨干力量。

生死时速的情报传递

1938年的那场情报传递,堪称范纪曼革命生涯中最惊心动魄的一幕。当时,他正在东北地区活动,通过巧妙布置的情报网,获知了日军"北进计划"的详细内容。

这份情报显示,日军计划利用在中国东北的优势兵力,对苏联远东地区发动突袭性进攻。情报中不仅包含了进攻时间表,还详细记录了兵力部署、战术设想等重要军事机密。

获得这份情报后,范纪曼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当时,他与组织已经失去联系近半年,通常的联络渠道全部中断。

为了将这份关键情报及时送达,他独自规划了一条险象环生的传递路线。他先是装扮成东北流民,跋涉数百公里穿越日军控制区。

途中,他遭遇了多次日军盘查,甚至一度被当作可疑分子扣留。但他凭借出色的日语水平和临场应变能力,一次次化险为夷。

最惊险的时刻是在一个边境哨所,他利用自己对日本文化的了解,巧妙地扮演了一个返乡探亲的日本平民,成功蒙混过关。

最终,他用了整整七天时间,将情报送到了指定地点。第二天,苏联空军就对日军的集结点发动了突袭性打击,彻底粉碎了日军的阴谋。

这次成功的情报传递,不仅挫败了日军的军事计划,更重要的是维护了中苏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国防部里的地下斗争

1946年,范纪曼在组织的精心安排下,以"黄埔老学长"的身份重返国民党统治区。他的表现很快引起了国民党高层的注意,被任命为国防部"少将专员"。

这个位高权重的职位,给了他接触核心军事机密的机会。他住进了南京城内一处豪华住宅,每天有专车接送上下班,看似养尊处优,实则身负重任。

在国防部工作期间,他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情报收集网络。他巧妙地利用职务之便,经常举办酒会,邀请各路军政要员参加。在这些看似平常的社交活动中,他总能敏锐地捕捉到重要军事信息。

特别是,他创造性地利用了当时军方使用的密码系统漏洞,成功破译了多份最高级别的军事文件。在这期间,他还冒着巨大风险,营救了被通缉的地下党员张子羽。

当时张子羽已经被包围在一家小旅馆里,范纪曼利用自己的身份,假装是奉命抓捕的军方人员,带着张子羽大摇大摆地走出了包围圈。

这次营救不仅保护了一位重要同志的安全,更保住了大量关键情报资料。

惊险的死里逃生

这是范纪曼革命生涯中最危险的时刻。1947年初,同志沈寒涛在一次行动中不幸被捕。

经过残酷的审讯和严刑拷打,沈寒涛最终暴露了范纪曼的真实身份。国民党特务机关立即展开大规模调查,很快掌握了确凿证据。

范纪曼被秘密逮捕,关押在一个戒备森严的看守所,被判处死刑。在生死存亡之际,他展现出了惊人的沉着冷静。

他仔细观察了看守所的情况,发现正门和后门都有重兵把守,唯独厕所区域的围墙较矮,且只有简单的竹篱笆。

他开始装病,每天都要求去厕所多次,渐渐让看守放松了警惕。在行刑前的最后一天清晨,他再次提出要上厕所。

看守习以为常,随口说了句"早去早回"。范纪曼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以惊人的速度翻越围墙。

当警报响起时,他已经消失在晨雾中。这次越狱不仅保住了他的性命,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大量还未暴露的地下党员和情报网络。

他的成功逃脱,被后人称为"早去早回"奇案,成为了革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

0 阅读:1
历来现实呀

历来现实呀

假装不懂现实,假装懂点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