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千万级别人口的大城市,目前来看只有仨,分别是伦敦、巴黎和莫斯科。
伦敦人口接近一千万,巴黎人口一千一百多万,莫斯科人口接近一千二百万。
伦敦
与之对应的国家人口是:英国六千七百万人,法国六千八百万人,俄罗斯则是1.44亿人。
而德国总人口虽然没有上亿,但还是有八千多万,远远超过了英法两国的人口。
不过德国没有任何一座城市的人口达到千万级,百万级人口在德国已经算超大型城市了。
德国城市布局较为分散,城市规模相对较小!德国的城市规模确实偏小,以2019年的人口统计数据来看,首都柏林人口最多,不过也才三百多万人。
除了柏林以外,人口超过一百万的城市只剩下三个。
人口排第二的汉堡只有一百八十多万人,排第三的慕尼黑一百四十多万人,排第四的科隆接近一百一十万人。
法兰克福CBD
这个人口数据最让我没想到的是法兰克福,作为欧陆鼎鼎大名的金融中心,法兰克福的规模竟这么小,连百万人口都没达到。
英法以六千多万人的体量都能发展出千万人口级别的大城市,为何八千多万人的德国却做不到呢?
因为德国城市的布局比较分散,它没有像巴黎、伦敦那样举全国之力堆砌出千万人口的大城市,而是采取小而散的城市发展路线。
柏林
看到这里,你应该也明白了,德国的城市路线就是发展“小城市”,将资源、企业、财富均衡分布到全国,这跟英国、法国的“大伦敦”和“大巴黎”完全不同。
当然,德国以“小城市”为主的发展路线是有历史、经济上的原因的。
历史因素影响:德国整合的时间较晚,历史上长期处于分散状态德国真正被整合成一个国家的时候,都已经是19世纪下半叶了。
1871年,普法战争以普鲁士的胜利告终。
德皇威廉
德国皇帝威廉在法国举行了盛大的登基仪式,击败法国这个强大的对手第一次让德意志各个联邦聚拢在一起。
由普鲁士领衔,德意志境内各个松散的小联邦完成整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独立的德国。
而在此之前的千百年时间里,实际上都不存在德国这个国家概念。
整个德意志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大大小小的势力,你管你的,我管我的,简直就是德国版的“春秋战国”时代。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普法战争结束,在德意志天降猛人俾斯麦的推动下,德国迎来了历史上的首次大整合大统一。
俾斯麦
也正是因为德国内部长时间处于分裂状态,资源没有过度集中,各个联邦发展相对均衡,并直接影响到德国今天的城市格局。
而英国之伦敦,法国之巴黎,能成为千万人口级别的大都市,是因为英国和法国早于德国几百年就完成了内部整合。
927年,英格兰就实现了统一;1536年,威尔士加入了进来;1707年,苏格兰正式加入。英国的核心区英格兰统一时间比德国早了九百多年。
法国也在十五世纪完成了内部整合,以巴黎为核心的北法一直都是法国乃至西欧人口最密集、条件最富饶的地方,所以巴黎能发展出千万人口一点儿也不奇怪。
经济因素影响:德国以工业制造业为主,更注重因地制宜的发展德国是工业制造业最强的欧洲国家,这应该无可争议!
看看2023年的制造业产值,德国的制造业总量全球占比为4%,排在世界第四;制造业增加值同样排在世界第四,占比为5%。
而相比之下,法国去年的制造业总量和增加值均占全球2%,排在第九位。
至于英国,更是连前十都没进到。
显而易见,英法两国去工业化的程度要远远大于德国。
尤其是英国,支柱性产业早已转换为金融业,伦敦是全球数一数二的金融中心,为了发展金融业专门建了一个CBD“金融城”。
伦敦金融城
说白了,金融、服务业要的就是一个规模效应!需要更多的从业人员,需要盖更多的高层写字楼,需要集中发展新城来吸引人口,那么城市规模自然而然就扩大了!
而以工业制造业为主的德国城市,发展路线恰好与伦敦相反。
制造业最讲究因地制宜,必须得根据当地的地理地形和资源来判定。
比如说一个地方靠海有优良港口,那么就适合做贸易中转,开办加工厂等等。
一个地方矿产资源丰富,就适合挖矿提炼。
德国的发展模式就是这样,很多知名德企都位于一些不起眼的小城市。
奔驰总部在斯图加特,人口六十多万。
拜耳制药总部在勒沃库森,人口二十万。
全球化工巨头巴斯夫,总部在路德维希港,人口不到二十万。
大众总部位于沃尔夫斯堡,人口仅12万。
光学镜头“龙头”企业蔡司,总部位于奥伯科亨市,说是个市,实际人口才八千,放在大多数国家也就一个镇的水平。
因此,德国的城市规模虽然都不太大,但大多数城市都有自己的产业,有些德国小城的工业项目甚至做到了世界领先。
可见,小城市才是德国特色!
对于德国这个工业为主的国家来说,没有巴黎、伦敦那样的大城市也无妨!
英法除了首都其它城市一般,德国城市都出名,很平均
如果德国愿意,可发展成比纽约、东京、上海更大的超大城市。
这是个伪命题,大城市能代表什么?没有大城市妨碍德国成为发达国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