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来信|2月,北京,我们一起畅聊古陶瓷

森风聊文化 2023-02-09 11:56:01

大家好,我是良三。

首先,当然是要祝福2023新年快乐!自2020年9月开始,我与各位在北京邢定文物商店的平台上用图文对话已两年有余,今天敲下的,是【伦敦来信】专栏的第42篇文章,也是暂告一段落的最后一篇。

还记得最开始是在朋友圈偶然看到邢定开业,被这家“只为传承”的古董精品店深深吸引,于是马上行动与主理人老唐邮件建立了联系。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我甚至都还没回过国,更没有去过北京,但是与邢定和老唐已似老战友般熟识。

我驻扎伦敦学习工作,与大家分享了大大小小的古董盛世,形形色色的古董商,还有很多我自己学习和总结的经验,可以说,邢定见证了我在古陶瓷这条路上的成长和坚持,而我,也同样是邢定最坚实的支持者。

刚刚过去的2022年,对很多人来说都相当艰难,疫情之下,正常生活都很难进行,要分给艺术鉴赏和收藏的时间则是少之又少。

在伦敦的我是幸运的,拍卖行和古董商们正常运转,5月和11月的两场大型亚洲艺术周,各家还是摩拳擦掌,拿出了不错的拍品和系列。苏富比就把在香港的吴权博士和何鸿卿爵士两个明星专场延续到了伦敦,不过,像何鸿卿这样的过世名人专场毕竟不常有,收藏序列和成交价格都属于非典型,不可以与市场行情实时挂钩。

吴权博士旧藏清乾隆御制交泰瓶成为2022年唯一一件迈过亿元大关的古陶瓷

那现实的行情到底是怎么样呢?就来看看我们身边的例子吧。

我有一位国内古玩城的行家朋友,前两年平均每年都是要买300至500万的器物,以明清官窑为主,主要购买渠道以英美欧洲的大拍行为主。今年因为实体经济到账周期太长,回款不灵活,现金流就立马跟不上了,买货也面临着消费降级,从几十万降到十几万再到几万,数量也有了断崖式下跌。

还有一位福建的朋友,他只做德化窑口的专项收藏和经营,去年也一直跟我吐苦水,说从国外买货越来越难了,信息很透明,价格优势越来越小,物流成本和周期上去了之后,利润就更薄了,常常卖10件器物只有两三件赚了钱。

这样的案例是大多数国内行家的现状,手上现金少了就买不了货,没货就没法快速流通,加上国内拍卖行被迫延期取消,把原本规律的拍卖周期打得稀碎,还没算上英法经常性的物流大罢工和海关静置,行家们2022年面临的挑战实在太多。

国内那些小古董商们只会更难,古玩城不开门,摆摊交流会直接取消,年底全面放开之后感染速度惊人,双倍工资都没人送快递,线上线下都被封得死死的。这让很多小古董商连房租都难以负担,纷纷选择了撤店。

2023年,会不会对大家仁慈一点呢?目前看来开年还是有好消息的,最值得期待的就是国家开始鼓励出入境,我也在年底遇到了陆陆续续从国内冲破重围来到伦敦扫货的行家,真的很有毅力和勇气。

前两天和一位业内大行吃饭,闲聊起今年的行情,他跟我分享说自己手上的老客户还是在持续购入。比如有钟情于康熙朝瓷器的藏家,一年固定必须花完300万,对于这个单一门类来说,也是个可观的数目了。

英国老牌古董商马钱特与本文作者良三

相信也有很多像我这样的小藏家,去年的收获其实也挺不错的,从众多拍场中选择出适合自己的藏品,慢慢积累出自己的审美,再通过市场验证去迭代,希望不久的将来,大家都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宝库。

最后,【伦敦来信】要和大家说暂别的另一个原因是,我终于要回国啦!已经迫不及待想去北京看看邢定,见见老唐、腰老师和其他小伙伴,当然必须摸摸店里的宝贝们。2月,我们北京见啦!

0 阅读:4

森风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