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人把鸡舍建得很高大,却不知低矮鸡舍,更利于冬季保暖

蒋勇锦程说三农 2025-02-24 01:06:50

多数人把鸡舍建得很高大,却不知低矮鸡舍,更利于冬季保暖

在养殖界,很多人在鸡舍建造这件事情上都有着看似理所当然的观念。许多人认为,鸡舍建得高大宽敞那才气派,仿佛那才是现代化养殖应有的格局。然而,事实却未必如此。实际上,低矮鸡舍在冬季保暖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这一优势往往被大众忽视了。

先来看看那些把鸡舍建得高大的情况。这些高大鸡舍往往给人很直观的视觉感受,空间开阔,在人们的想象中,这样的空间通风会很好。的确,在其他季节,比如温暖而干燥的春季和秋季,高大的鸡舍确实能够实现较好的空气流通。可以想象,高大的空间里,空气可以像水流一样自由穿梭,带走可能滋生的病菌,也能调节室内较为闷热的温度。夏季的时候,高大的鸡舍或许能让鸡群更好地感受微风的吹拂,不至于在闷热中中暑。

可是到了冬季,高大鸡舍的弊端就逐渐显现出来了。高大鸡舍的空间面积大,热量在这样一个大空间里就像一滴水掉入了大海。饲养者为了保持合适的温度需要提供热量,比如使用暖炉或者空调等设备。但是热量散发得特别快,就像锅里煮热水,锅很大但火不够旺的情况下,那水温就很难升起来。而且高大鸡舍的墙壁和屋顶等表面面积也大,冬季寒风会从更多更大的面积侵袭进来,热量流失的速度非常快。

再看看低矮鸡舍的情况。很多人觉得低矮鸡舍会让鸡感觉很局促,不利于鸡群的活动。这种想法有一定的片面性。低矮鸡舍虽然空间相对较小,但如果合理规划布局,同样可以为鸡群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冬季的时候,低矮鸡舍的保暖优势就开始崭露头角了。

从热量的角度看,低矮鸡舍的空间小,热量更容易聚集起来。就好比把一勺热水放在一个小碗里和一个大盆子里,小碗里的热水降温的速度会明显比大盆子里的水慢。低矮鸡舍内有限的空气和体积,使得热量在其中的循环半径短,在饲料、鸡群自身产生的热量,以及外界辅助加温设备所提供热量的作用下,温度能够较快地上升并且保持稳定。而且这种小空间的热量流失相对较少,墙壁和屋顶所占的面积小,在同等条件下,进入鸡舍的冷空气量少,鸡舍内的热量就被更好地保存下来了。

低矮鸡舍在建造材料的选择上也有更多的灵活性来增强保暖性。可以在墙壁上使用更厚的隔热材料,比如在一些小型养鸡户的自制低矮鸡舍中,他们会用棉被、泡沫板等材料来包裹鸡舍墙壁。由于鸡舍高度低,这些材料包裹起来操作方便,而且保温效果明显。而对于高大的鸡舍,想要包裹这些材料就会面临重重困难,要么成本过高,要么难以完全包裹没有缝隙。

再看采光方面。低矮鸡舍更容易控制采光。我们可以发现,在冬季晴天的时候,低矮的鸡舍可以更好地利用阳光进行取暖。阳光斜射进低矮鸡舍,就像给鸡舍铺上了一层温暖的毛毯。饲养者可以把鸡舍的朝向进行调整,让鸡舍的一侧或者一面有较大面积接受阳光照射。而高大的鸡舍,由于高度太多,阳光很难充分照射到鸡舍内部,即使有部分阳光照进去,也很难均匀分布在各个角落,很多时候是房顶采光,但热量很快就会散发到高空中去了。

在通风与保暖的平衡上,低矮鸡舍也有着独特的处理方式。很多人担心低矮鸡舍不通风会带来疾病隐患。但其实通过合理的设计是可以解决的。比如在鸡舍的两侧设置合适的通风口,通风口的高度控制在鸡舍高度的三分之二以下。这样通风的时候,冷空气不会直接对鸡群产生强烈的冲击,而且冷空气在进入后会和鸡舍内的暖空气充分混合,减少寒对鸡群的影响。而高大鸡舍如果通风口设置不合理,往往会出现通风量大而造成热量散失过多的情况,或者通风效果不好,导致鸡舍内空气质量差。

在实际的养殖案例中,也有很多数据可以证明低矮鸡舍的保暖优势。比如有一家小型养鸡场,在冬季将原有的高大鸡舍改造成低矮鸡舍。改造前,他们每天在保暖设备上消耗大量的煤炭和电力,鸡群的生长速度也因为寒冷的环境受到一定影响,冬季的死亡率升高。改造后,使用的保暖设备和煤炭量大幅下降,鸡群的生存状态却明显变好,羽毛更加光亮,生长速度也有所加快。

而且低矮鸡舍的建设成本相对较低。建造高大鸡舍需要更多的建筑材料,在基础建设、屋顶的搭建以及内部配套设施等方面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低矮鸡舍则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开支,将资金更多地投入到鸡群的品质提升和饲料优化上。

总之,虽然高大鸡舍在某些观念里有着自身的优势,但在冬季保暖这个关键问题上,低矮鸡舍有着不可忽视的优点。我们在养鸡过程中,应该打破传统的认知,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不要一昧追求鸡舍的高大空旷。只有这样,才能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为鸡群创造一个更加温暖的居住环境,提高养殖效益。同时,我们也应该以这种观念的转变为契机,让更多的人明白在养殖或者其他生产活动中,不盲目跟风,尊重科学原理,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选择是多么的重要。这也是我们现代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以及走向科学高效的必要思维转变。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