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老桩复壮背后的学问
在很多农村地区或者自留地,都有不少人在种植薄荷。薄荷本是个好东西,不管是自己用新鲜叶片泡茶,还是制作成薄荷酱,都别有一番风味。可这薄荷老桩要是不注意养护,就跟个病恹恹的老人似的,一年比一年没精神。
我就听说过这么个事儿。在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有个张大爷,他的田园里种了一片薄荷,种那薄荷啊,可不是为了好看,就是为了自己喝口薄荷茶,再弄点薄荷油擦擦蚊虫叮咬的地方。可是到了冬天,那问题就来了。薄荷老桩到了霜冻期,好多都像被霜打了的茄子,没精打采的。张大爷心里着急啊,他眼睁睁看着那些薄荷老桩叶子一片片掉,心里想着:这咋整啊?这好不容易种出来的薄荷,到冬天就成了这个样子。
其实啊,这薄荷老桩在霜冻期的时候可脆弱了。比如说那薄荷的小芽孢,就像刚出生的小娃娃一样,需要特别保护。要是保护不好,这整个冬天的“家底”就都没了,来年的收成肯定也受影响。这薄荷的芽孢啊,小小的一颗,得给它们一个合适的环境,就像给小娃娃找个暖和的被窝一样。
这时候,秸秆覆盖保温层就成了一个关键的举措。在东北那块平原地区啊,种薄荷的老李就有这个经验。东北的冬天,那可是相当冷的,一场大雪能把大地盖得严严实实的。老李在秋天收完薄荷后,就留了一些秸秆。到了差不多11月左右,也就是霜冻期快来的时候,他开始忙乎着给薄荷地覆盖秸秆。他把秸秆一层一层地铺好,就像给土地盖了一床厚厚的被子。这秸秆层啊,可不仅仅是个摆设。我听说啊,在覆盖完秸秆之后大概7天左右,就能感觉到土壤的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了。
和其他一些农作物比起来,薄荷可有些特别之处。像玉米,在冬天是休耕不种植的,它就等着来年春天翻种。还有小麦,小麦在冬季虽然也需要一定的保温措施,但是它的保暖方式和薄荷可不一样。小麦靠的是积雪和自身的抗冻能力。再比如那冷门的农作物藜麦,在寒冷地区的种植也比较讲究,藜麦需要选择耐寒性相对较好的品种,而且它的冬季管理不像薄荷这么直接地靠秸秆覆盖。还有那种叫油莎豆的,它在华北地区的越冬方式也有差异,油莎豆主要是通过根部保暖来过冬。薄荷的老桩就需要这么细致的照顾。
老李在覆盖秸秆的时候啊,特别会算计。他知道,如果是那种老薄荷老桩比较多的地方,他就会多盖点,大概十几厘米厚。他跟村里的人说啊,别小看这秸秆覆盖,这可是有大作用的。老李发现,自从这么做之后,过了大概一个月,他的薄荷老桩上那些芽孢就没有出现之前那种大片冻死的情况了。
在南方的一些田园里,情况又有点不一样。在广东的一个小农场,农场主阿强也种薄荷。南方的冬天虽然相对暖和,但是也有湿冷的天气,而且没有东北那样厚厚的秸秆可以用来覆盖。阿强他的办法是用一些干草,但是效果就没有秸秆那么好。阿强就纳闷了,看着北方的张大爷用了秸秆覆盖,薄荷老桩越冬存活率明显提高了。阿强就专门跑到东北去学习了一趟。回来之后,他也开始尝试用秸秆覆盖,不过他调整了一下厚度,因为广东的冬天温度没那么低。大概是8厘米左右,再加上他还在秸秆上盖了一层薄薄的塑料膜防止雨水过多浸湿秸秆和土壤。
其实不管是在华北还是华南,对于薄荷老桩来说,这霜冻期的芽孢保护都是非常关键的。那这芽孢要是出现问题会怎么样呢?要是芽孢因为霜冻死了,那薄荷植株就不会有新的生长点了,来年可能就只能生长很少的部分,产量和质量都会大打折扣。而且这薄荷老桩的复壮工作也不好做。如果不重视芽孢的保护,老桩可能就一年比一年虚弱,最后都长不起来了。
我还认识一个网友,他在网上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他说他在华北的一个小块自留地里也种薄荷。他之前也是不知道怎么保护薄荷老桩,霜冻期的时候芽孢都暴露在外面。结果有一年冬天过后,他发现薄荷老桩上只剩下寥寥几片叶子,芽孢基本都死了。他当时特别后悔,后来他学习了秸秆覆盖的方法,又过了一个冬天,他发现薄荷老桩竟然又生长得很旺盛了。
再说说这个秸秆覆盖的保温层有什么具体的好处。除了给芽孢保暖之外,它还能保持土壤的水分。在北方的干燥气候下,这一点可是非常重要的。就好比给薄荷老桩喝了一杯持久的“水可乐”。而且秸秆还能疏松土壤,在春天的时候,把秸秆去掉一部分,那些疏松的土壤有利于薄荷老桩的生长,让它长得更快更茂盛。
从时间上来说,整个冬季的不同阶段,薄荷老桩都有不同的需求。在刚进入霜冻期,大概是11月的时候,这时候温度开始骤降,芽孢很脆弱,这时候秸秆覆盖要抓紧。到了12月,如果遇到特别大的寒流,可能还得检查一下秸秆有没有被吹起来,要是被吹起来了,就要赶紧补上。到了次年2月左右,也就是接近春天的时候,土壤的肥力可能因为秸秆的腐烂有一点变化,这时候要适当给薄荷老桩施一点薄肥,让它在春天能快速生长。
不同的地域对薄荷老桩的管理确实有差异,但是无论如何,芽孢保护和合适的保温措施都是越冬存活率的关键。还有这老桩的复壮技术,不仅仅是为了来年的收成,也是为了让薄荷在田园里能更好地生长。
那我们就不禁想问大家,你们在种植其他类似需要特殊保护的老桩植物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独特的小窍门呢?